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洋种子’全面渗透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初步显现,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中国种业的竞争力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正>"东北已经‘9.18’了,西北也被欧美‘占领’了。"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不无忧虑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占世界14%的中国种业市场吸引着跨国种子巨头抢滩登陆,而中国上万家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他认为,"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驻中国,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后,最终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如今全球前20的种业巨头已全部入驻中国,在蔬菜、花卉等小田作物领域运作成功并控制过半市场后,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  相似文献   

4.
正国超级稻育种水平走在国际最前沿,却面临国内种业市场"未做强、先过剩"的乱局,国内诸侯混战,跨国巨头虎视眈眈,在大豆、棉花、高端蔬菜与花卉等种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下,超级稻能否守住中国种业最后的尊严?种子过剩屡创新高中国种子行业已跌入过剩危机。作为国内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近三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隆平")的存货  相似文献   

5.
跨国种子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他们在2000年之前主要进入中国非粮食种子市场,2000年后开始大举进入玉米等粮食种子市场.跨国种子企业以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种业市场,他们牢牢把握育种核心技术,立足中国本土研发、推广农作物种子;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推广深入到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精细化营销.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业务的迅速扩张,已经对中国种业市场和种子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对跨国种子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引导和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之后,中国种子产业对外开放,跨国种业集团与国内种子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国外种业巨头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资金、技术和经营三大优势,虽然目前还不能直接进入国内市场,但早已虎视眈眈,准备抢滩中国市场,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我国种子产业对外开放也步入WTO的"后保护期",因此,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北京东部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已吸引了30余家中外知名种子企业进驻。北京正力图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种业硅谷"。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面积3万亩。世界排名第四的种子企业法国利马格兰种业和北京德农种业、垦丰种业等30余家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通州试验站、中国农科院通州院区等科研单位相继入驻园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50亿元左右。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悉数落户中国,它们看重的正是中国种子市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1,(17):54
<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谢正观曾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加强应对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提案。他担心"洋种子的长驱直入会造成我国未来农作物受制于国外种业巨头的被动局面,阿根廷农业曾被一些国际跨国种业巨头全面控制,造成本国农业生态的大破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超级稻育种水平走在国际最前沿,却面临国内种业市场"未做强、先过剩"的乱局,国内诸侯混战,跨国巨头虎视眈眈,在大豆、棉花、高端蔬菜与花卉等种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下,超级稻能否守住中国种业最后的尊严?种子过剩屡创新高中国种子行业已跌入过剩危机。作为国内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近三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隆平")的存货分别为2.35亿、3.41亿、4.25亿元,占其总资产的  相似文献   

10.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11.
王磊 《中国农垦》2014,(10):31-34
<正>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耕地、水等农业基本资源的短缺以及及育种、生产、销售等高端人才的缺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来对抗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种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开展全球种子市场布局,加快种业"走出去"步伐,对新时期的中国种业发展显得迫切必要。本文借助国际种子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海关等发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大田作物、蔬菜、  相似文献   

12.
白田田 《北京农业》2011,(20):39-41
<正>商务部、农业部组成的调研组,日前前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了解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最新情况。记者在东北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对国内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农业部组成的调研组,日前前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了解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最新情况。记者在东北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对国内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跑马圈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1,(32):7-9
<正>1外资种业巨头在中国的高速扩张巨头占据中国种业市场半壁江山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为首的4家大型跨国种业巨头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中国入世和种业市场改革,这4巨头已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驻中国.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后.最终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如今全球前20的种业巨头已全部入驻中国.在蔬菜、花卉等小田作物领域运作成功并控制过半市场后,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种子市场已被外资全部占领了,西北也被欧美瓜分了。"占世界14%的中国种业市场吸引着跨国种子巨头抢滩登陆,而中国上万家规模较小的种子企业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唯一出路。近段时间,种业主导权成为业内关键词。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已有76家外资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正>1靠金钱扶持能打造"航空母舰"?中国的种业市场,正在由国内种业之间的主体竞争。逐步向与跨国种业之间全方位竞争发展。伴随着国际种业寡头市场结构的形成以及跨国种业进入,不可避免地加速种子行业洗牌。无可讳言,中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杜邦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在中国种子市场的高速扩张,有学者和媒体担心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实际上,中国的种业市场并非完全对外资放开,跨国种业巨头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威胁论"并不成立。事实证明,外资种业巨头进入中国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反而有利于中国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1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孟山都、先正达、巴斯夫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占据着主要展览位置,显示出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