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双江林场造林的15种优良阔叶树用直接点数法及叶面积法和称重法,测定了它们的叶面积指数、叶片生物量和滞水量,并对各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叶片生物量和滞水量进行了排序。初步指出了叶面积指数、叶片生物量与树种的耐荫性及生长量的关系,通过对滞水量的分析,初步指出了滞水量与树种叶片结构和树冠结构间的关系及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叶表微形态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为:二球悬铃木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对栽植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在高、低栽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特征;(3)树冠耐荫性在不同密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在低密度栽植中,树冠上层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在高密度栽植中,树冠上、下层叶片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4)树冠耐荫性特征受亲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由低密度到高密度,具有较高生物量的03-04-97、03-04-111、03-04-171树冠中下层叶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合高密度栽植的欧美杨无性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绿洲城市主要绿化树种最大滞尘量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绿化树种对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尤其在沙尘危害较严重的干旱区城市,滞尘能力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可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此,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新疆阿克苏市为例,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规律,为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阿克苏市常见的绿化树种新疆杨、二球悬铃木、圆冠榆、小叶梣和垂柳为研究对象,叶片人工清洗后每隔4天对其进行采样,累计28天;在室内清洗、过滤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留尘质量,用激光叶面积仪测出叶片面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用多重比较法对比分析城市4个不同功能区、5种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用经验公式法估算各树种单株滞尘量。【结果】同一个功能区5种园林树种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有显著差异(P <0.05),人工降尘1 h后二球悬铃木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13.5±0.90) g·m -2]>新疆杨[(12.1±0.87) g·m -2]>圆冠榆[(9.21±0.77) g·m -2]>小叶梣[(7.11±0.43) g·m -2]> 垂柳[(6.96±0.24) g·m -2]。在不同功能区同一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工业区( IA)>交通枢纽区( TA)> 居民区( RA)> 清洁区( CA)。叶片在树冠中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其滞尘量,二球悬铃木3个高度处的叶片滞尘量顺序为1 m >2 m >4 m。从单株树种滞尘量对比得出,28天内二球悬铃木最高,为2.6 kg,垂柳最低,为0.2 kg。【结论】工业区、交通枢纽区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比居民区、清洁区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前两个区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比后两区高,说明树种叶面滞尘量受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滞尘量也相应的不同。在同一个功能区树种滞尘量差异由树高、冠幅和叶面特性(黏度、绒毛、粗糙度)等所引起,如树体大、冠幅宽、叶面粗糙并有绒毛的二球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要比树体小、叶面光滑并无毛的垂柳叶片滞尘量大。在树冠1m处的叶片同时受到自然降尘及地面扬尘的影响,因此比4m处叶片滞尘量高。二球悬铃木和新疆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单株滞尘量都较高,起到明显的降尘作用,是沙尘频发的南疆地区城市绿化树种的优先之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白龙江干旱河谷20种常见灌木树种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形态与持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其叶片持水能力,为灌木树种在干旱河谷区的生态适应、优化群落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挥其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方法]通过简单的室内浸泡法对叶片持水状况进行测定,测定出每种树种叶片持水量的相关数据及叶片的形态特征,通过因子分...  相似文献   

6.
油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与其生物量及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内蒙古大青山区30a生油松人工林作为标准地,研究了其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叶面积指数与各相关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单株各龄叶的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油松叶面积指数与单位样地面积叶生物量关系可模拟为:y=k-aEXP(-bx)。整个生长季叶生物量达到最大时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10.75~16.19。2)油松单株各龄叶面积与总叶面积的关系可模拟为y=aEXP(-b^xk)。3)林分叶面积指数与其胸径的关系,经比较分析y=aEXP(-b/^xk)(x为平均胸径,y为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效果最好。叶面积指数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日本栗叶面积与叶片生物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日本栗品种"辽栗10号"与"大峰"为试材,对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冠幅、冠高、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值和比叶面积的差异性,叶片长、叶宽和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冠幅、冠高与单株叶片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对日本栗叶长、叶宽、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进行一元回归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与修正决定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其中以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0.987 9,修正决定系数达0.987 7;单株叶片生物量与冠幅面积和冠高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决定系数达0.997 2,修正决定系数达0.996 4。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测量冠幅面积、冠高计算出单株叶片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常绿植物,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不同树种叶片的接触角,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6种常绿植物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分析其对滞尘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绿植物叶片正面接触角越大,滞尘能力越小;表面叶孔越多,粗糙度越大,滞尘能力越强。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秆竹林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茶秆竹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本文应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茶秆竹林叶面积指数与年龄、胸径、立竹密度、留枝盘数等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紧密相关,当叶面积指数为7.47时,茶秆竹生物量最大。本文同时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与胸径、立竹密度的关系表,以为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研究阔叶树不同冠层高度对当年生小枝上单叶生物量与出叶强度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探明森林内光照环境变化对树木小枝性状的影响,为揭示阔叶树林冠生长对光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对江西省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内69种阔叶树不同冠层高度的单叶生物量(ILM)与出叶强度(单位茎生物量的叶片数量与单位茎体积的叶片数量,Lim与Liv)的异速生长关系(树木本身某一部分的相对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冠层高度(上冠层与下冠层)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单叶生物量与出叶强度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常绿和落叶树种的Liv、比叶面积和单叶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的叶片数量、ILM、Lim和茎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常绿树种在不同冠层高度处的叶片数量、Liv、比叶面积、Lim和茎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落叶树种在不同冠层高度处仅与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2)常绿和落叶树种不同冠层高度当年生小枝的单叶生物量与出叶强度之间均为负等速关系;冠层高度对常绿树种小枝ILM-Lim的异速生长指数(方程斜率)无显著影响(P=0.95),但上冠层小枝ILM-Lim的异速生长常数(方程截距)显著高于下冠层(分别为1.24、1.05);冠层高度对落叶树种当年生小枝ILM-Lim的异速生长指数(P=0.65)与异速生长常数(P=0.83)均无显著影响。3)冠层高度对常绿树种当年生小枝ILM-Liv的异速生长指数(P=0.43)与异速生长常数(P=0.16)均无显著影响,对落叶树种当年生小枝ILM-Liv的异速生长指数(P=0.69)与异速生长常数(P=0.28)也无显著影响。【结论】冠层高度对常绿和落叶树种当年生小枝的单叶生物量与出叶强度之间的负等速关系未产生影响,但冠层高度对常绿树种的异速生长常数则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在一定的出叶强度下,上冠层具有更高的单叶生物量,这可能是受当年生小枝在不同冠层高度处的枝、叶资源获取策略不同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都市4种垂直绿化植物为材料,测定其叶面积指数及植物对周围细菌的杀灭能力和植物叶片对空气中灰尘的滞留能力,以此为基础量化评价了4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仙菊林场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试材,测定其针、阔叶树叶面积,并建立了木荷、火力楠和马尾松的叶子干重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表明方程适用于5年生上述3个树种的叶面积估算。建立的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3个拟合方程表明,地上生物量是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指数在1.1~3.9范围增幅较大,3.9~4.8的增幅较小,但还看不出最适的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3.
干旱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逆境。树木为了适应干旱,在叶形态及解剖结构、叶片内含物质、渗透调节及酶调节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保持渗透势的平衡和清除自由基,避免或者减轻细胞受到伤害。文中综述了干旱对树木叶片形态及解剖特性、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气孔调节及光合生理、叶片内含物质、抗旱生理和叶片脱落及衰老等方面的影响。未来的研究热点是在大尺度上长期研究叶性状和抗旱生理的关系,对叶片性状及其环境进行协同研究,强化常见树木的主要栽培品种和珍稀树种的叶片抗旱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筛选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尚志市帽儿山8种常见绿化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叶片面积与质量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8个树种叶面积与叶质量异速生长斜率均小于1,即这些植物由于单位叶面积的成本随叶质量增大而不断升高。8个树种的SLA均随叶质量增大而呈降低趋势,也表明该地区叶片符合"收益递减"假说。跨树种尺度上叶片同样符合"收益递减"假说。进一步分析发现,各树种SLA与种内异速生长斜率和截距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异速生长的斜率和截距对叶片异速生长具有指示意义。北方地区选择绿化树种时应选择叶片和比叶面积较小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柏木叶片滞尘量及叶面微形态解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柏木叶片为研究对象,定量测量叶片单位叶表面滞尘能力,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的柏木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累积滞尘量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滞尘速率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整体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2)同一季节不同生境的叶片TSP、PM_(10)累计滞尘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林中木孤立木,而在秋季则表现为孤立木林中木;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则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均林中木孤立木,而在夏季则表现为孤立木与林中木大小相等。为此,初步认为通过群植、丛植营造的森林环境,其优势树种植物叶片对大气的滞尘效应更为明显;(3)以冬季孤立木为例,随着雨后间隔时间增加,叶片的TSP、PM_(10)累计滞尘量逐渐增加,滞尘速率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滞尘速率则均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哈尔滨市绿化树种为研究点,从绿化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固碳释氧、降温增湿等方面研究了49种生长良好的绿化树种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得到银中杨、榆树、糖槭、杜松、野梨是平均叶面积指数前5位的乔木树种,珍珠梅、接骨木、绣线菊、金银忍冬、天目琼花是平均叶面积指数前5位的灌木树种;榆树、文冠果、火炬树、糖槭、银中杨为年固碳释氧量前5位的乔木树种,黄刺玫、紫丁香、接骨木、树锦鸡儿、榆叶梅为年固碳释氧量前5位的灌木树种;年释水量前5位的乔木树种是文冠果、银中杨、火炬树、榆树、山丁子,年释水量前5位的灌木树种是绣线菊、黄刺玫、毛樱桃、珍珠梅、榆叶梅。    相似文献   

17.
估计叶面积是测定叶面指数、光合产量、生物量的必要步骤。由于受测叶片数量多、又无标准的几何形状,导致计算工作量相当繁重。鉴于油茶叶片具有相对稳定的叶形,我们初步尝试利用迥归分析的方法籍助于叶片的长(叶片主脉基部至叶尖顶端的长度)与宽(与叶长垂直的最大长度)的乘积和叶片实际面积(方格纸法)建立迥归方程,从而简化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较为可靠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峡库区(湖北宜昌县)马尾松人工林乔灌草型及乔草型林分结构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状况及与森林水文效应的关系,林分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探讨生态经济效益最佳的林分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20 d后增量减慢趋向平缓,拟合了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累积滞尘时间的二次曲线方程函数;树种滞尘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变化规律为春季>秋季>夏季,与潍坊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树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环境基本一致,表现为宝通街>潍安路>北海路>樱前街。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树种综合滞尘能力,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滞尘能力最强,五角枫滞尘能力最弱,筛选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作为潍坊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滞尘能力强的园林绿化树种,提升城市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应用分级滤膜过滤法,测定郑州市3个不同污染程度下的5种园林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的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2.5)含量,并通过超景深光学显微镜观察5种园林树种叶表面微结构和颗粒物分布。结果表明,滞尘能力最强的树种为枇杷和石楠,滞尘能力最弱的树种为海桐,石楠滞留PM10和PM2.5的能力很强,大叶黄杨对大颗粒物(TSP)滞留能力更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污染程度下的颗粒物滞留量不同,树种的颗粒物滞留量随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叶表粗糙,毛状体数量多,叶片沟槽和中脉明显的树种其滞尘能力强,而叶表光滑无毛,叶片平整的树种滞尘能力较弱。叶表颗粒物主要分布在中脉或中脉周围,远离中脉区域则颗粒物滞留量较少或颗粒物分布较分散。根据不同污染程度下5种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和叶表面形态结构,得出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枇杷和石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