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陆地棉与异常棉、辣根棉、旱地棉、雷蒙德氏棉、黄褐棉等野生棉的远缘杂交和回交等,育成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农艺性状鉴定结果 ,这些种质系的株高平均值与陆地棉品种处于相同水平,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平均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均高于陆地棉品种,马克隆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落叶型黄萎病菌系V991人工病圃抗性鉴定结果,从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中获得5份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系,其中苏远040、苏远045、苏远061病情指数分别为8.33、4.35、7.79,高抗黄萎病;苏远030、苏远034病情指数分别为12.35、13.70,抗黄萎病。追踪陆地棉抗黄萎病新种质系的亲缘关系发现,苏远040和苏远045为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杂交后代,苏远061为陆地棉与黄褐棉杂交后代,苏远030和苏远034为陆地棉与旱地棉杂交后代。这些优质、抗黄萎病新种质的育成,拓宽了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为我国棉花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高胜国 《华北农学报》1997,12(1):129-136
陆地棉新品系冀资123的选育BreedingoftheUplandCotonStrainJizi123采用将亚洲棉和野生棉资源中的有益种质转育到栽培陆地棉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育种途径。这在其它文献中也有报道。棉属野生棉种瑟伯氏棉和亚洲棉种武安中棉,...  相似文献   

3.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对高品质原棉(适合纺60~70支以及70支以上的高支纱)的需求日益增加,占总消耗量的10%;而我国除新疆种植海岛棉生产少量高品质原棉外,全部需进口。市场缺口大;且海岛棉受区域限制产量有限,进口原棉成本高,制约了我国高档纺织品的发展。为满足纺织工业对优质原棉的需求,有必要研究和发展高品质的陆地棉新品种,所以,高品质陆地棉品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籽棉、成棉、霜前皮棉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中棉16增产8.8%、9.9%、12.4%,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三大棉区生态条件优良,非常适合优质棉的生产。2004年3月,农业部以第357号公告发布了2003年我国三大棉区12个主产棉省(区)92个优质棉基地县49个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主栽陆地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测试指标主要包括上半部平均长度(简称长度)、整齐度、短纤维指数、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反射率、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等10个。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生产中,急需解决优质棉的品种问题。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对1984年育种攻关协作单位优质棉有苗头的新品系123个,统一进行了纤维品质测定,其结果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中棉16增产8.8%、9.9%、12.4%,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性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个海岛棉品种和15个陆地棉品种为分离寄主,采取单孢分离,共分离出67个黄萎病菌系。以抗性差异较大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品种冀棉20、邯208和中棉所8号为鉴别寄主,采用苗期营养钵定量注菌液法对分离菌系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地块田间不同品种所分离菌系的致病力类型并非单一类型,而是由致病力连续变化的多种致病力菌系类型组成;由不同品种分离出的菌系致病力存在差异,寄主品种的抗性与分离的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无关,但不同基因型品种可能会影响不同致病力菌落的消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棉花体细胞植株再生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开展棉花体细胞组织培养研究20多年来,已经成功的获得了戴维逊氏棉、雷蒙德氏棉、瑟伯氏棉、拟似棉、草棉、亚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8个棉属的再生植株。其中陆地棉约占总数的70%,海岛棉约占20%。考查陆地棉栽培品种(系)的系谱亲缘关系,主要来源于斯字棉的材料约占26%、岱字棉约占23%、乌干达棉约占12%、珂字棉约占11%、爱字棉约占3%、福字棉约占1.5%。本文对我国再生植株品种(系)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将开展棉花体细胞组织培养以来再生成功或研究利用的基因型加以整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3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23个正反交组合的四个分离群体(F1、F2、BC1和BC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2和BC2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陆地棉品种间F2和BC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也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也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抗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其F2和BC2的抗病株均在95%以上,而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感病品种进行杂交,其F2和BC2抗病株和感病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黄萎病抗病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1.
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的品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二级良种以上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出苗率在98%以上。高油大豆品种:垦农18、垦农19、合丰40、合丰41、垦鉴豆3号、红丰8号、红丰9号、东农434、东农163等。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黑农35、黑农34等。兼用型大豆品种:合丰41、绥农11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交种覆盖率比率增大,单产不断提高,许多地方普通玉米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农民种植玉米效益下降,甚至亏本,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持普通玉米的优势,又解决普通玉米种植效益差的矛盾,优化种植业结构,使玉米种植业向高产高效发展,开发优质高产糯玉米,逐步取代部分普通玉米,是一项稳妥可行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化,食品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农业的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米袋子"工程的高产型农业向优质高效型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优质不高效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乳熟期的鲜果穗营养丰富,适宜鲜食,因其特有的香、糯、甜风味和营养,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糯玉米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糯玉米生产开发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2年我们引进日本黄玉洋葱,它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长势旺,球茎丰圆坚实,耐储藏性佳,口感好,产量和品质具佳,适于无公害洋葱生产与出口。一般产量为7.5万kg/hm^2以上。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新品种,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出口需要,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以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品种更新、配方施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解决目前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低产、低效及病虫危害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生 《作物杂志》2011,27(1):121-122
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为母本,高蛋白品种早熟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889kg/hm2,比对照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46.5kg/hm2,比对照增产6.5%;2002年在陕西省引育中心区试点,最高单产4707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41.95%,脂肪含量最高23.62%,属蛋白质脂肪兼用型品种。该品种抗SMVⅠ、SMVⅢ和大豆灰斑病,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夏播。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1-1992年河南省区试10个大豆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鲁磊 《种业导刊》2011,(4):11-12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提出了培肥地力、一播全苗及加强田间管理等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冀黄13号、冀豆12号、陕豆125、陕豆152、周豆12号、开豆4号、洛选1号(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