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闽楠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S"型生长规律,地径的2次生长高峰期均比苗高晚1个月;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闽楠11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苗高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以上,地径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34%~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种源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1类为速生种源,包括广西富川和广西资源;第2类为中生种源,包括贵州从江、贵州思南、湖北来凤、湖南祁阳、湖南永顺、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福建南平;第3类为慢生种源,如湖南沅陵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兴安落叶松培育良种壮苗及合理引种,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对9个种源兴安落叶松一年生播种苗苗高进行生长时期的划分,并对各种源苗高和地径进行Logistic拟合。结果表明:9个种源兴安落叶松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和地径年生长用Logistic方程可以很好拟合,各种源苗高拟合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地径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苗高的生长阶段显示各种源生长盛期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阿里河种源兴安落叶松进入生长盛期最早,生长盛期持续时间也最长,盛期生长量占年总生长量的87.02%;阿木尔、呼中、莫尔道嘎的生长初期较长,生长盛期少于60 d,盛期生长量占年总生长量的比值小于60%。由Logistic方程划分的苗高生长盛期与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的生长盛期基本一致,苗高生长盛期主要在7月上旬到9月中旬,连日生长量最大的时间出现在7月底到8月中旬。由Logistic方程划分的各种源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时间及生长盛期持续时间差异很大,其中阿木尔种源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最早,持续期长达110 d;嫩江和阿里河种源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晚,持续期也最短,生长盛期还不足50 d。地径连日生长量最大的时间除克一河种源出现在7月底外,其他种源比较一致,都在8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阔叶树雌雄异株树种优树选择方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阔叶树雌雄异株树种进行优树选择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树龄约15年后雄株生长量大于雌株生长量的生长规律。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了在同一林分中雄株和雄株对比,雌株和雌株对比选择优树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红椿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红椿Toona ciliata 18个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为培育优质红椿苗木和选择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红椿18个种源一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测,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获得遗传变异系数,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曲线拟合,估算生长参数,分析苗高、地径与地理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红椿苗期苗高和地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6.25%;参试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地理变异以经度控制为主。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模式;在观测期间,苗高与地径生长都出现2次高峰;不同种源红椿生长性状的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为0.971~0.998,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可将红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及生长后期3个阶段。参试红椿种源在各个时期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红椿苗高和地径遗传潜力大。不同种源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明显,采种点由东到西苗高及地径生长变快。苗期生长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在速生期中,华中及华东地区种源苗高和地径快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但生长量较小,并且年总生长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个种源18株银叶树优树种子进行苗期生长对比试验。[方法]将优树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数据与优树子代的百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地径、苗高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种源百粒重、地径、苗高差异显著;播种到首次出芽时间为42~75 d,出芽累计天数为65~173 d;相关性分析表明胸径、树高、百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地径、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湛江种源的百粒重最大,达1 301.70 g,其次为珠海、深圳、汕尾种源。首次出芽时间及子代苗期生长量以湛江种源最优,湛江种源子代苗期地径、苗高是最差种源汕尾的1.43和1.23倍。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辣木生长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美国、马里、肯尼亚、古巴和德国引种种植的辣木植株进行生长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辣木在不同时间内生长速率各不相同,不同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分支数等生长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美国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均表现较好,古巴种源的辣木株高、冠幅、地径和分支数则表现相对较差;美国种源和古巴种源在株高、冠幅、地径生长量上差异显著,马里、肯尼亚、德国种源之间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 5个种源中,美国种源的辣木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优良种源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芦笋试管苗、袋育苗和成年植株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茎叶为材料,应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对芦笋的雌雄性别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株提取液加入BTB液后雌株转色快于雄株,反应6~8 h时在620 nm处雌、雄株吸光值出现差异,是鉴别芦笋雌、雄性别的最佳时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材料转色速度不同,试管苗雌株混合液在反应6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呈黄绿色;袋育苗、成年植株雌株混合液在反应8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仍为黄绿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厚朴不同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特征,为厚朴幼苗生产管理和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对15个不同种源及2个种源区厚朴幼苗在苗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并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动态过程进行拟合,获得苗高、地径、物候期与生长特征参数。【结果】厚朴不同种源间苗高生长节律基本一致,速生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持续期最多分别相差21,22和18 d,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55%以上,该时期为幼苗生长的关键期;种源间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苗高与线性生长始期、线性生长末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地径与后三者及苗高呈极显著相关,线性生长始期和线性生长末期共同决定线性生长期和线性生长量。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线性生长期比种源B区长15 d左右,种源A区厚朴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量均高于种源B区。【结论】用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厚朴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建议在幼苗线性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该生长期,促进线性生长量,提高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华山林场种植的优良种源,为邓恩桉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连续5年对华山林场10个邓恩桉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随林龄增加,种源平均保存率和平均胸径的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呈上升趋势;受2013年风雪灾害影响,种源平均保存率在2.5~3.5年间下降幅度最大;4.5年时保存率和胸径最高为D9509,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为D9508。[结论]10个种源的分类和分级表明,种源D9508、D9509保存率高,生长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基因库优树倍性检测及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内的优树为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基因库内469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出来的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和邻近的同种源二倍体对照的生长、形质和叶片气孔大小等性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因库内共检测出28个毛白杨天然三倍体无性系,占基因库无性系总数的6.0%,包括24个雌性三倍体无性系、4个雄性三倍体无性系,其中北京2个、河北12个、山东1个、山西2个、陕西11个,分别占基因库无性系总数的0.4%、2.6%、0.2%、0.4%和2.3%;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在生长、形质和叶片气孔特性等性状上存在共性,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量大、侧枝粗、气孔大而稀疏等特点;天然三倍体无性系和二倍体无性系在胸径、材积、侧枝粗、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密度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天然三倍体无性系间的叶片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密度间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性水平;此外,毛白杨天然三倍体群体中也有部分个体表现出类似二倍体的特征,其中存在一些在生长等性状表现较差的无性系,表明天然三倍体无性系并非株株均优,毛白杨天然三倍体应用时同样有必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种源朝鲜黄杨进行引种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对沈阳东陵区、丹东五龙背、大连旅顺口3个地方朝鲜黄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对朝鲜黄杨的引种选择指标及3个种源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数、枝下高、冠型这6个调查指标可以作为引种选择指标,6个调查指标可以整合成2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生长特性和树形特性;在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种源朝鲜黄杨在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下高4个指标上差异显著;大连旅顺口种源和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朝鲜黄杨在枝数指标上差异显著,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差异不显著;3个不同种源朝鲜黄杨在黄杨冠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朝鲜黄杨引种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连续多年观察青钱柳开花,分析了温度、光照、降水、树高、胸径和花龄对青钱柳幼树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钱柳的雌、雄花出现时间与花前积温有关,雄花始终比雌花早出现5-7 d,雌、雄花期能相遇;青钱柳幼树有雌花株、雄花株、雌雄花同株多种花性别类型,其中雌花株出现的概率与前一年的降水量和开花前6个月的光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花性别类型个体与温度、光照和降水关系暂不明显;不同花性别类型植株胸径和树高均值大小为:两性花株>雌雄花同株>雌花株>雄花株>未开花株;青钱柳幼树花性别转变现象普遍,大部分青钱柳首次只开雌花,第2、3年开花时变成雌雄花同株类型,雄花株比例随花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雌雄花同株比例增大;青钱柳开花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云南滇中高原黑荆树引种适应性和对土壤肥力的生长响应,对南非种源与澳大利亚种源的生长进行对比,并对南非种源黑荆树的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非种源黑荆树引种至云南滇中高原后,株高、地径、胸径、冠幅等生长调查指标明显优于已引进的澳大利亚种源,林内植株生长性状表现一致,未出现早花早实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南非种源幼树不同生长调查指标对施肥处理响应不同,胸径对少量施肥并不敏感;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肥料对南非种源黑荆树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肥是黑荆树丰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元江县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印度和缅甸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的连续观测,比较实生苗株高、地径、枝下高、冠幅、开花数和结实量等指标,研究多油辣木苗期生长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播种到1年生期间两种源多油辣木的株高、地径、枝下高和开花数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略微不同。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有较大的差别,印度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冠幅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比缅甸种源高12.5%、16.9%,结实量是缅甸种源的5倍,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对伊犁地区筛选的4个银×新杨无性系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新杨4个无性系的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4~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6~7年时相交。从18a生的4个无性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O~6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7~14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5~18年为近熟期。银×新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左右时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份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的对比种植试验,比较当年植株生长量及种子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植株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YD、QY-01、Tc002、002、007地理种源营养生长量较大,其株高达到176~192 cm,地径达7.43~8.52 cm,植株冠幅面积达到190 cm×190 cm;而REP-7、REP-3、REP-2、YS078、BC001地理种源种子产量较高,每亩种子产量达到18.18~29.36 kg。试验为进一步品种选育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9.
何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37-139
[目的]研究青海省青杨雄株优势。[方法]对设置的14块标准地进行每木捡尺,并伐取测算了树干解析木,掌握青杨雌雄株主要生长阶段的数据。[结果]青杨雄株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完全超过雌株。[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青杨造林的优树选择和大面积优质速生青杨林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惠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90-192,194
2009年在西陂林场开展了海红豆种源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种源造林1a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以缅甸种源生长表现最佳,平均树高达到125.6cm;其次是台湾种源,平均树高达到124.73cm。种源中各单株的生长表现差异明显,以树高生长为主要指标,在缅甸种源中初步选出9号、25号、13号、11号、5号等5个优良单株,树高生长达到1.55~1.80m,比总体平均值增加了23%~43%;在南宁种源中,初步选出24号、4号、23号、15号、13号、12号、8号等7个优良单株,树高生长达1.30~1.50m,比总体平均值增加了22%~41%;在台湾种源中,初步选出25号、21号、20号、19号、8号、22号、18号等7个优良单株,1生树高生长达1.60~1.75m,比各单株总体平均值增加了28%~40%。海红豆生长(树高、胸径、冠幅)一整年不间断,是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5~10月份生长比较快,10月份以后生长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