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南京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种类及发生动态规律,利用诱集剂连续监测果蝇的年发生动态,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了果蝇为害情况。结果显示:南京地区为害蓝莓的果蝇主要有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巴氏果蝇Drosophila busckii、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在南京地区蓝莓园全年皆有果蝇活动,果蝇种群数量变化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6月,单次最多诱集虫口数量达1 076头/点,7月下旬,果蝇种群数量开始回落,之后持续保持较低的虫口量;蓝莓园果蝇种群数量的自然对数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土温、最低土温及平均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果蝇成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最高气温;蓝莓不同成熟期的虫果率差异显著,虫果率高低按果实成熟期排序为盛熟期>尾果期>始熟期。  相似文献   

2.
刘洪坤 《北方园艺》2017,(6):137-139
以葡萄园果蝇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及不同诱捕器诱集的方法,研究了葡萄园果蝇全年种群动态及不同诱捕器对果蝇的引诱效果,并寻找了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结果表明:葡萄园果蝇种群动消长动态中共出现12个峰,其中果蝇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糖醋液、香蕉果肉、糖醋液+香蕉果肉、葡萄果肉及糖醋液+葡萄果肉均对果蝇有显著引诱效果,其中以糖醋液+香蕉果肉与香蕉果肉诱集效果最好,且糖醋液与香蕉果肉、葡萄果肉混合并未产生明显的增效或抑制作用。葡萄园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以0.8~1.2m为宜。  相似文献   

3.
生防技术对甜樱桃果蝇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类型诱捕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性诱剂与杀虫剂对汶川县海拔为1 600、1 800与2 000m3个地方的甜樱桃果蝇进行诱杀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甜樱桃果蝇发生高峰期,海拔1 800m地方的甜樱桃果蝇数量最多,应加大防治力度;甜樱桃果蝇诱杀效果以自制诱捕器C(在矿泉水瓶中部对称划开2个1.2cm的十字开口,诱芯为脱脂棉球)+98%诱蝇酮1.5mL+1.0%敌百虫(杀虫液其余成分为红糖3.0%,52°白酒5.0%,陈醋1.0%,盛200mL于诱捕器中)的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省蓝莓园连年遭受果蝇严重危害的问题,为探寻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选择高坡乡、碧波镇、宣威镇3个不同海拔的蓝莓主产区,采用5点取样法,利用食诱剂连续监测了果蝇的年发生动态,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研究了果蝇对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蓝莓的危害情况。结果显示:在贵州省蓝莓园全年皆有果蝇活动,果蝇发生呈多峰型,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7、10月;蓝莓园外1000~2000m范围内的植被区果蝇发生动态与蓝莓园相似,但后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和11月;果蝇发生数量跟海拔呈负相关,蓝莓园内、园外果蝇种群数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不同海拔地区果蝇对蓝莓的危害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海拔地区果蝇对不同成熟期蓝莓的危害差异极显著(P0.01),虫果率高低按果实成熟期排序为盛熟期尾果期初熟期;同一海拔地区果蝇对不同蓝莓品种的危害差异显著(P0.05),‘灿烂’受害最重,虫果率为53.6%,‘粉蓝’次之,虫果率为34.4%,‘园蓝’受害最轻,虫果率为16.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昼夜交配取食活动规律,探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梨小食心虫1~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间,连续72 h监测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0、1.0、1.5、2.0和2.5 m 5个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每2 h的诱捕量。【结果】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每24 h内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时间段均为4:00—8:00和16:00—22:00,诱蛾高峰期为18:00—20:00;而糖醋酒液的诱蛾量显著低于性信息素(α=0.01)。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悬挂高度(α=0.01)。【结论】梨小食心虫交配与取食活动节律基本一致,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黑腹果蝇是危害蓝莓果实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成虫将卵产在蓝莓果皮下,卵孵化后以幼虫为害,严重影响蓝莓的鲜销、贮藏及加工。为了探索抗生素利福平对黑腹果蝇种群的影响,以黑腹果蝇为试材,饲喂不同浓度(0.04、0.08、0.16、0.32、0.64、1.28、2.56mg·mL~(-1))的利福平,筛选出适宜浓度(0.64mg·mL~(-1))利福平并对黑腹果蝇F0代和F1代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黑腹果蝇的种群繁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使用利福平的浓度高于0.64mg·mL~(-1)时,黑腹果蝇产卵量显著(P0.05)下降,而低浓度的利福平则对黑腹果蝇没有显著影响。在F0代中,利福平处理雌性黑腹果蝇(C0)后,子代雌虫发育历期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处理雄性黑腹果蝇(B0)后化蛹量较处理雌性(C0)和处理雌雄性黑腹果蝇(D0)均显著增加(P0.05)。F1代中,处理B1和C1后,化蛹量、羽化量、发育历期和雌性比均显著(P0.01)变化,在D1处理中,黑腹果蝇产卵量极显著下(P0.01),从14.47降至1.93,化蛹量和羽化量均急剧降低,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成虫。结果表明,高于0.64mg·mL~(-1)的利福平能降低黑腹果蝇F1子代的产卵量,使其种群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粘虫板诱捕试验,研究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成虫在茶园中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主要在茶树植株顶部上方0~40 cm的范围内飞行,在粘虫板上边缘高于茶树植株顶部40 cm高度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显著多于其它高度(P<0.01).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的成虫诱捕量无显著差异(P>0.05).成虫活动高峰期是在清晨和傍晚时分,5:00~9:00和15:00~19:00的诱捕量分别占全天诱捕量的49.06%和40.57%,成虫活动低谷期是夜间21:00~翌日4:00.  相似文献   

8.
六种不同处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为诱芯,研究比较了同种样式不同颜色诱捕器及不同捕杀液6种处理方法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以常规颜色加常规捕杀液的处理诱捕器诱集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最高.诱捕器不同位点和周边植被都会对诱蛾量产生影响.糖醋液诱捕器再加上诱芯的诱蛾效果比无诱芯的诱捕器提高了343.05%.在诱捕器上再加上黑色贴,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杀率又提高了4.84%.常规捕杀液(0.5%洗衣粉液)处理的诱捕器,加黑色贴与不加黑色贴的诱捕器相比,梨小食心虫的诱杀率降低了34.82%;与常规捕杀液加10%酱油的诱捕器相比,诱蛾量降低了59.21%.比较梨小食心虫雌雄蛾诱集比例,发现糖醋液诱捕器中雌蛾比例最高,占总数的83.7%;糖醋液+诱芯+黑色贴处理诱捕器,雌蛾占总数的76.8%;糖醋液+诱芯处理诱捕器,雌蛾占总数28.3%.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船形和干式3种诱捕器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效果比较表明:在晋州7~9月份出现3次发生高峰期,诱集数量相对较大,峰值显著。三角形、船形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干式诱捕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9,(12):27-30
实蝇是园艺作物上的重大害虫,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已产生抗药性,为减缓实蝇的抗药性产生速度而开展了实蝇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对甜瓜及苦瓜上的实蝇种类进行调查,并比较了4种不同诱捕方法对瓜实蝇、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甜瓜大棚内的实蝇优势种群为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illett),露地苦瓜的实蝇优势种群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4种不同诱捕处理对瓜实蝇、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黄色粘虫板+瓜果实蝇诱粘剂的诱捕处理诱捕的瓜实蝇、橘小实蝇数量最多,诱捕效果最好,建议生产上可结合使用悬挂黄色粘虫板+瓜果实蝇诱粘剂的诱捕方法防治瓜实蝇、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11.
在黄瓜大棚悬挂不同颜色的诱虫板,研究3种黄色和3种蓝色诱虫板不同朝向以及不同时段对烟粉虱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与蓝色相比烟粉虱成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其中深黄色的诱杀效果尤为突出;悬挂诱虫板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南向诱虫数量最多;全天诱集烟粉虱成虫数量显示7:00~17:00诱集数量明显高于17:00~7:00。  相似文献   

12.
梨树干木质部液流速度径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脉冲法对梨树树干液流速度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梨树树干木质部不同深度液流速度在生长旺盛的晴天、阴天和小雨天呈单峰或双峰曲线;而在中到暴雨天、9月底小雨天和即将休眠的10月底晴天,各深度液流速度日变化不规则。②树干同一深度液流速度日峰值、日均值、日变幅在晴天、阴天、小雨和中到暴雨天的比例相同,约为5:4:3:2;不同方向液流速度径向变幅在以上天气的比例为6:4:3:2,而同一深度液流速度最小值在不同天气时差异不大。③梨树树干不同深度白天液流速度和液流速度径向变幅分别在5—7月、8—9月相近,8—9月、10月同一深度液流速度分别是5—7月的50%~60%和33%~50%;5—7月、8—9月和10月液流速度径向变幅比约为5:2:1。液流速度峰值主要出现在形成层至髓0.12~0.29的位置。④晚上液流速度径向季节变化趋势与相应的白天相似,整个生长季晚上液流速度和径向变幅分别为白天的43%±1%和29%±7%。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为试材,设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SW1)和土壤相对含水量75%~90%(SW2)为处理,在生长季连续观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及环境因子,以揭示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表现为增-降-增的变化趋势,00:00—08:00逐渐增加,08:00—19:00骤降于一个低的水平,19:00—00:00快速增加至较高水平的变化趋势,且SW1和SW2处理的黄瓜叶片湿度均表现为阴天晴天。由统计分析得出,黄瓜叶片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呈正相关,与光照总辐射、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对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1~30d内,诱芯A、B、C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显著优于诱芯D;1~10d内,诱芯A的诱捕量最高,诱芯B和C的诱捕量差别较小;11~20d内,诱芯B的诱捕量最高,诱芯A的诱捕量次之,但都明显高于诱芯C,D;21~30d内,诱芯A,B,D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A的略高于诱芯B,D,而诱芯C的诱捕量反而最低。31~45d,诱蛾量为B〉A〉D〉C;4种诱芯诱蛾灵敏度依次为B〉D〉A〉C;其中以诱芯B的诱蛾灵敏度最高,为88.15%,诱芯D次之为74.07%,A和C分别为67.41%,61.48%。  相似文献   

15.
李霞 《蔬菜》2014,(4):6-7
棉铃虫性诱剂的主要成分是顺-11-十六碳烯醛,以两种不同来源性诱剂制成的A、B两种性诱芯为试验材料,比较二者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比诱芯A低19.9%,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诱芯B单盆单日最大诱蛾量的平均值比诱芯A低27.9%,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初步认为,诱芯B主要成分的质量可能略次于诱芯A相应成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夏,在通海县与澄江县开展了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点的结果一致,不同性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澄江县在试验期以诱芯D的平均日诱蛾效果最高,诱蛾量11.3头/d,极显著高于诱芯A、B、C,诱芯A、B、C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5.7头/d、4.1头/d、3头/d;通海县在试验期仍以诱芯D的平均日诱蛾效果最高,诱蛾量7.6头/d,极显著高于诱芯A、B、C,诱芯A、B、C日平均诱蛾量分别为4.9头/d、2.4头/d、2.9头/d,两个点4种诱芯在最高单日诱蛾量方面亦然;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亦各异,其中在1~15d内,两个点都是诱芯D的平均诱蛾量最高,诱芯B和诱芯C平均诱蛾量相近,诱芯A居于诱芯D与诱芯B、C之中;但两个点都表现为10d后4种诱芯诱蛾量都明显下降,在16~30d内,两个点诱捕量为诱芯D>诱芯A>诱芯C>诱芯B;通海在31~50d内4种诱芯诱捕量仍为诱芯D>诱芯A>诱芯C>诱芯B;4种性诱剂的田间持续期亦有所差异,两个点都表现为以诱芯A、D的持续期最长,诱芯C次之,诱芯B最短。  相似文献   

17.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进行了果瑞特(柑桔果实蝇专用引诱剂)和常规诱剂(糖醋酒液)防治柑桔大实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果瑞特挂瓶处理对柑桔大实蝇成虫引诱效果和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糖醋酒液,可显著减少柑桔大实蝇为害柑桔果实.果瑞特诱捕数量和防治效果分别为糖醋酒液的2倍和1.6倍,且两种药剂喷施效果均好于挂瓶处理.  相似文献   

18.
桔小实蝇在莲雾上的发生规律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丁香酚引诱剂等诱捕,定期田间观察,对2018年广西南宁市3个监测点莲雾上桔小实蝇雄虫种群动态及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虫对不同品种莲雾趋性,以期了解桔小实蝇在莲雾上发生规律,为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宁市莲雾上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跟气候条件、果实成熟期有关,其对果实的颜色、气味、方位等有一定的趋性。桔小实蝇始见期是3—4月,终见期为11月,发生动态呈双峰型,最高峰在8月中旬;每天9:00—10:00活动较多,18:00—19:00次之,最佳诱捕期为5—9月,嗜好颜色鲜艳、叶片遮盖少的莲雾,趋向于西面取食;产卵趋向颜色鲜艳的莲雾果实,产卵痕数量不均匀地分布在果实表面,在果腰处产卵痕最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大榉树移栽成活率,本文对大榉树移栽成活的因素:移栽方法、移栽时间和天气、胸径大小、生根剂的使用、浇水次数、土壤和气候等诸多因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榉树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就是在2~3月份通过前2年的切根处理,采用带土球或木箱栽植的方法,在阴天、小雨天或者晴天傍晚栽植,使用0.1%萘乙酸处理榉树根部,栽植后浇3次以上透水,并通过其它正常的栽植技术措施,就能够提高大榉树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9,(11):19-21
为了研究不同化学试剂(赤霉素、硝酸银和硫代硫酸银)不同处理时期对黄瓜雌性系诱雄效果的影响。以水果黄瓜雌性系‘B51’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不同苗龄喷施诱雄剂,统计诱导雄花数量。结果表明:不同试剂相同时间喷施,诱导雄花产生的节位及集中出雄节位基本一致;不同时期,即1叶1心、2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施同一化学试剂产生的雄花数无显著差异(20节内);硫代硫酸银(600 mg·L~(-1))溶液诱雄效果最佳,表现为20节内出现的雄花数量最多。该结果对雌性系黄瓜育种材料的雌性筛选及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