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李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浙江省云和县山地中晚熟李园连续3年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李园生草区比清耕区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7.40%,土壤表层温度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幅较大;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中晚熟李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贵阳李和皇家宝石李单株产量分别比清耕区增加21.65%、19.88%。生草栽培适宜在浙西南地区中晚熟山地李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杧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草种,以桂热杧82号为试材,清耕为对照,全园种植紫花苕子、矮扁豆、白花三叶草及自然生草,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杧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和自然生草可以自然越冬,次年无需再播,矮扁豆和紫花苕子次年需要再播。生草处理当年刈割1次回填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与清耕(对照)相比,除白花三叶草处理外,果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紫花苕子处理最高,为14.33 g/kg;生草处理可以提高30 cm深度的土壤电导率,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白花三叶草处理降低最多;而白花三叶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且提高最多;自然生草的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最高。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但差异不显著;种植白花三叶草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氮素、磷素含量有关,白花三叶草和矮扁豆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生草栽培处理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以种植紫花苕子表现较佳。因此,杧果园生草可以优先选择紫花苕子,有灌溉条件的也可选择白花三叶草,但前期都需要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的生草园和清耕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苹果果树不同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与果园生草处理的相关性,及果实内部品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用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方法,进而达到果树优质高产的目的。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生草的果园,果树的上、中、下层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清耕园,生草园果实品质在不同冠层不同部位上的单果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也要优于清耕果园,果实的内在与外在品质之间以及内在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处理后,2种果园果实品质的因子载荷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片麻岩山地几种草本植物生长特性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平山县下峪村新垦地土质坡面为试验地,采用单播、混播2种模式进行播种,研究了几种草本植物在太行山片麻岩山地的生长特性及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皇竹草发芽最快,发芽时间为3d,波斯菊次之,发芽最晚的是早熟禾。播种后第15天,皇竹草幼苗最高,高达10.89cm,其次为波斯菊,高度达8.88cm,白三叶草植株最矮,仅为0.67cm。波斯菊植被覆盖度最高,达到了56.9%,皇竹草、波斯菊+紫花苜蓿+皇竹草混播、波斯菊+紫花苜蓿+白三叶草混播坡面的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7%、36.1%、34.4%。人工模拟降雨时,播种皇竹草的坡面土壤侵蚀模数、径流系数分别为6.60t·km~(-2)、14.85%,土壤侵蚀程度较轻,水土保持效益最好;水土保持效益较好的有波斯菊+紫花苜蓿+白三叶草混播、波斯菊,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1.13、12.70t·km~(-2),径流系数分别为19.69%、21.34%。因此,将波斯菊、皇竹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进行混合播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产‘苹果梨’和‘延香梨’,但长期的清耕制导致果园保肥保水能力差,加之果农急于追求产量、施肥不科学等,加剧土壤肥力的下降,进而影响果树发育,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在‘苹果梨’和‘延香梨’园进行,研究自然生草处理和清耕处理对土壤性状、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使两个梨园的土壤pH值向适宜方向发展,酸碱中性的,pH值稍有降低;微酸性的,pH值稍有提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叶片生长量、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提高。自然生草对果实品质提高效果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有所降低。可见,自然生草模式在培肥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及立地条件建立了3种混播组合模式,并运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其应用进行了评价,旨在为草花混播在沈阳地区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22块草花混播样地中有18块样地评价达到Ⅰ级、Ⅱ级标准,占总数的81.82%,说明草花混播组合应用效果较好,适合沈阳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4块样地评价在Ⅲ级、Ⅳ级,占总数的18.18%,主要因为该样块土壤条件较差、组合内品种配比不合理及播种密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出现单一种强势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2018年开始行间自然生草的基础上,对10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苹果园,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开展了行间草被不同还田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行间土壤清耕制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2个处理。于2022年10月15日采集0~20 cm土层样品与果实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有机氮组分中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且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这些作用效果均以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较好,是一种有效的行间生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植物在草灌混播模式中生长困难的问题,选出紫穗槐、白刺花、马棘木蓝、多花木蓝与高羊茅进行不同密度的草灌混播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密度的草本植物可增加灌木出苗率;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长势在一定范围内成负相关。从目前的时间尺度上看,M1、C2处理的效果较好,M3、C3处理的效果较差。不同播种密度配比的灌木生长情况及建植效果排序如下:M1C2M2C2M2C1M1C3M3C1其它。  相似文献   

9.
<正>用18年生兰州大接杏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树行间自然生草和清耕两种不同的果园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地温、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及杏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园生草可使林间温度比清耕园温度变幅小,升温慢,降温也慢,表层土壤温度的变幅比清耕地小;生草杏园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使主栽品种兰州  相似文献   

10.
以‘春雪’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草种及生草方式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条件下‘春雪’桃的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等显著高于清耕(对照),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皮斜率脆性、果肉平均硬度等显著低于清耕(对照),说明生草处理显著提高了‘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有效促进了果实成熟,显著改变了果实的食用性和贮运性等质地品质;就不同草种而言,黑麦草对‘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果实成熟度及果实的食用性和贮运性等的影响最显著,紫花苜蓿次之;就生草方式而言,全园自然生草对‘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显著优于行间自然生草,但对果实成熟度、食用性及贮运性等质地品质的影响与行间自然生草差异不大。综上,‘春雪’桃园生草栽培推荐种植黑麦草并实行全园生草。  相似文献   

11.
施氮和修剪对混播草坪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文才  陈自新 《园艺学报》1997,24(4):359-363
在冬季寒冷、夏季高温的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和修剪对草地早熟禾与结缕草混播草坪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修剪高度2、3、4cm;年施氮量0、150、400kg/hm2,在春、秋季各施一次。测定了草坪密度、修剪量、质量及病害程度。结果表明:修剪高度和施氮水平影响混播草坪的分蘖比例,且前者的影响程度大于后者。降低修剪高度,混播草坪中结缕草的比例增加,相反则草地早熟禾占优势。随着施氮量增加,草地早熟禾的比例增加,在修剪高度3cm、施氮量为150kg/hm2时,草地早熟禾与结缕草的生长趋于平衡,质量稳定,夏季病害少,可保持草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2012—2014年对华红苹果园进行清耕和自然生草处理,研究自然生草对华红苹果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华红苹果园自然生草区内草种前期以藜居多,后期以马唐居多,连续3年自然生草可显著提高单果重,促进果实着色,并显著提高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同时可抑制贮藏期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大和果实硬度下降,提高果实钙和硼含量,降低氮/钙、氮/(镁+钙)值,提高了华红苹果耐贮性。  相似文献   

13.
以18年生"兰州大接杏"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树行间自然生草和清耕(CK)2种不同的果园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地温、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及杏园病虫害和杏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园生草可使林间温度比清耕园温度变幅小,升温慢,降温也慢,表层土壤温度的变幅比清耕地小;生草杏园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使主栽培品种"兰州大接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单果重增加11.8g;同时杏园生草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行间生草栽培对‘库尔勒香梨’果园生态环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不同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园小气候因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在夏季5种生草处理均有降温效应,在秋季各生草处理均有增温效应,其中以白三叶降温和增温效果最佳;各生草处理均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其中白三叶增湿效果最好;各生草处理对不同深度土温有降温作用,随着土层的加深,降温效果逐渐减弱,且温度越高的月,生草处理的土层降温效果越明显;同时,各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叶片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曲线,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C_i)呈现"W"型变化趋势,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基本呈现"W"型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_n日均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WUE与T_r日均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园种植白三叶小气候综合效应优于自然生草。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显著增加了果实横径、可溶性糖含量,紫花苜蓿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单果质量、维生素C的含量,白三叶显著增加了红晕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生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因此,在省力化密植‘库尔勒香梨’园中可选择行间种植白三叶,在夏季有降温效应,在秋季有增温效应,对‘库尔勒香梨’的生长发育有益。  相似文献   

15.
纳他霉素处理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良杰  曹森  吉宁  王瑞  马超  肖密  罗冬兰 《中国果树》2021,(2):26-30,39
研究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对火龙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400、800、1200 mg/L)纳他霉素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火龙果呼吸强度,抑制腐烂指数、鳞片黄化率、质量损失率、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延缓鳞片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SOD、POD、CAT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在贮藏末期时仍能保持较低的细菌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综合认为,纳他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延缓火龙果果实衰老,有效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800 mg/L纳他霉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对‘灵武长枣’迚行行间生草试验,共设5个生草处理,分别为自然生草及行间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黑麦草、白三叶草,以清耕为对照,探讨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树高、地径、枣吊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树体营养生长,同时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黄酮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在坐果率方面,除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明显高于对照(清耕)外,其他4个生草处理均低于对照。综合来看,‘灵武长枣’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的树高适中、枣吊粗壮、叶面积较大、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佳,推荐其作为生产种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是现代果园首选的土壤管理制度,它能控制不良杂草对果树和果园土壤的有害影响,克服传统果园管理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大量消耗及水土流失的弊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山地果园生草技术试验,阐述了果园生草技术对果园环境效应改良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3种控草措施在山地茶园上的杂草防除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的控草方式,为山地茶园草害防控提供参考。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人工控草(T1)、地膜控草(T2)、地布控草(T3)等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计算不同控草措施成本,观测统计不同控草处理下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等数据,分析3种控草措施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地膜控草处理和地布控草处理控草较人工控草处理节约成本约23.34%~25.08%,杂草种类减少约35.29%~44.12%,数量减幅约80.72%~87.32%,杂草密度降幅45.10%~95.3%,控草效果表现突出,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但地膜存在透气性、透水性、延展性差,易破裂,使用年限短等缺陷,而地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遮光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茶园实际生产中可优先使用地布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装对火龙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大红2号'红肉火龙果为试材,在(5±0.5)℃条件下,2%CaCl_2+0.1%抑霉唑混合溶液浸泡5 min,风干后装入PE膜、PVC保鲜袋和硅窗气调袋内,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包装处理均能抑制火龙果腐烂和失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维持果实品质,其中,保鲜剂结合硅窗气调包装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45 d无腐烂,失重率3.6%,较好地保持了果实商品价值,与对照相比延长贮藏期25 d。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cm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