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林地面积、森林面积、造林面积、病虫鼠害防治面积等原有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森林碳汇发展潜力,结果显示:森林资源总量因子是影响森林碳汇潜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分别是森林生态建设因子、林业产业发展与投资因子以及森林灾害防治与气候因子。根据综合得分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的森林碳汇发展潜力分为5个梯度,据此提出提高森林碳汇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湖南省各县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森林现有和潜在发展面积、森林结构、林木生长率、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5个指标来构建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确定权重值分别为0.35、0.25、0.20、0.10、0.10。基于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将森林碳汇发展潜力等级分为高、中、一般、低,所对应的指数区间分别为(0.60,1.00]、(0.40,0.60]、(0.30,0.40]、[0,0.30]。结果表明:在湖南省124个县(区)范围内,森林碳汇发展潜力高的县(区)为沅陵县与安化县。  相似文献   

3.
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碳汇需求方企业研究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为森林碳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上海电力、钢铁与化工3个重点减排行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内部动力、内部压力、外部激励和外部约束等因素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其中,调查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设计,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因子分析后得到24个指标作为观测变量,且经过模型拟合指标和评价确定最后的影响路径。【结果】企业内部动力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有显著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17,其中,降低企业减排成本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最大,为0.973;外部激励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通过内部动力的间接作用影响显著,路径系数为0.054,其中,贷款和进出口优惠政策的影响路径系数最大,分别为0.999和0.99;外部约束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有显著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766,通过内部动力的间接路径系数为0.087,直接路径系数为0.679,其中,媒体宣传的影响路径系数最大,为0.922;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总路径作用大小为外部约束内部动力外部激励,内部压力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不显著。【结论】企业内部动力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加强森林碳汇的抵消作用和环保作用有利于企业支持森林碳汇政策的实施;企业外部激励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继续依靠政府支持可以激励企业购买森林碳汇;企业外部约束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政府和市场对低碳的呼吁能够引导企业进行低碳经营,有助于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从需求者企业视角制定森林碳汇市场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购买森林碳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森林是CO2等温室气体的主要吸收与储存者,具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功能。文章利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通过对相关数据分析,估算了海南省森林的碳汇量及价值量,以期对海南省开展森林碳贸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介绍了BP神经网络理论,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害森林面积、基本完成投资额、病虫害面积等6个影响森林碳汇量为主要因素,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森林碳汇量估测模型;并应用我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仿真。其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和仿真森林碳汇量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具有有较高可靠性,从而为森林资源管理模拟仿真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森林碳汇项目具有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的双重作用。文中以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森林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森林碳汇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森林碳汇项目在5个方面提高了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在5个方面造成了农户权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实证分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面板数据灰色关联模型测算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发现: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呈“N”型曲线;从整体上看,各影响因素与森林碳汇的灰色关联度都较高,从大到小依次为劳动要素投入、造林面积、森林采伐、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森林受灾程度;具体来看,全国4大林区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具有差异性。建议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森林碳汇市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助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是评价区域碳减排工作的两项重要指标。对湖南省的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该省的区域碳减排工作。通过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在2010—20145年的年均碳排放强度和森林碳汇进行核算,并基于湖南省各地区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差异,对14个地州市进行了二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各地区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湖南省森林碳汇的地域分布格局为湘西湘南湘北湘中。(3)按照湖南省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地域差异可以将全省14个地州市分为四个区域类型。张家界、湘西州、永州属于低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株洲和长沙、常德属于低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湖南省中部主要是高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怀化、邵阳、衡阳、郴州属于高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最后依照结论对促进湖南省区域碳减排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 确保实现“双增”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把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作为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确保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6亿亩,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庄严承诺,“我国将把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作为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确保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6亿亩,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发展城市林业,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是增加城市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的基础上,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森林的发展现状,以增加城市森林的"碳汇"能力为出发点,探讨了徐州城市森林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广东碳汇林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碳发展是新时代的趋势,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时代进步的关键。碳汇林业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结构减排和广东开展国家低碳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碳汇林业具有区别于一般林业的内涵和特征,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多种营造林工程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增加碳汇、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把森林碳汇纳入国家低碳减排政策、把碳汇交易纳入区域发展、完善碳汇林业建设体系等是碳汇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市场主体角度探析森林碳汇市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杏芝  高建中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117-119,139
森林碳汇市场的主体包括需求者、供给者和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文章从目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森林碳汇市场的主体构成状况,即较高的交易成本,缺乏流动性,不合理的市场竞争3个方面阐述了森林碳汇市场主体对森林碳汇市场的影响.提出了建立适合市场状况的交易体系,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积极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等对我国发展碳汇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碳汇是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黑龙江省的森林面积高达3345万hm2,位居我国前列,所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总容量和碳汇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发展城市林业,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是增加城市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城市森林“碳汇”能力的基础上,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森林的发展现状,以增加城市森林的“碳汇”能力为出发点,探讨了徐州城市森林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海南省白沙县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数据,通过生物量与蓄积量间回归方程推算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分析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并估算主要森林类型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白沙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513.514万t,碳汇总经济价值为616217万元,其中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橡胶树;人工林面积大于天然林,但碳贮量与天然林相差不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平均碳密度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不同龄组碳密度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级的碳贮量最多,幼龄林最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2014年遥感影像数据和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尖峰岭林业局天然林进行抽样随机布点,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碳储量,并利用造林成本法计算其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碳汇价值的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主要受尖峰岭林业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影响,海拔越低的区域林分的整体生长状况越好。2尖峰岭林业局天然林碳汇价值与郁闭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即郁闭度高的区域其碳汇价值较大,反之则较小。3基于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出尖峰岭林业局天然林碳汇总价值约为3650万元与使用克里格插值法估算出的3850万元不存在显著差距,说明针对尖峰岭林业局天然林碳汇价值的克里格插值效果很好。4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客观地预测森林碳汇价值,能直观地反映出森林碳汇的分布情况,具有准确、快速、无破坏且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森林碳汇助力碳中和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不是“杯水车薪”,而是国之重器,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已成为全球共识,森林碳汇的形成、提升、监测、计量、核证、交易等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探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人碳关系变化特点,梳理森林碳汇全链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森林定义对碳汇计量的影响,森林碳的源-汇关系,碳汇计量边界,碳汇的监测、报告和核算,以及碳汇项目开发、碳汇交易的基本要求等,分析我国森林碳汇提升面临的挑战、潜力和路径。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碳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认识生态修复、森林经营、森林利用过程中的碳汇机制;要进一步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的社会制度和规则、技术和文化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