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
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共收录371.46万头种猪系谱信息,51.23万条达100 kg体重日龄记录,50.90万条达100 kg活体背膘厚记录和45.15万条窝产仔记录。2015年,北京市将常规育种与基因组育种相结合,启动了种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构建工作,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建立了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达到5 335头;开发基因组遗传评估系统,实现了将复杂的基因组选择计算过程转化为“一键式”操作;利用一步法(ssGBLUP)对9个种猪场的4 631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早期选择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66,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70,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0。终选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69提高至0.79,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72提高至0.80,总产仔数性状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1。基因...  相似文献   

3.
种猪遗传评估是猪育种的中心和常规工作,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在全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推进,研发建立了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包括育种值估计模型、综合选择指数、场间关联性估计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基于动物模型BLUP的遗传评估技术已在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种猪场)广泛应用。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已积累了226.1万头种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和94.5万头母猪的繁殖记录,每年所收集数据量、数据的质量和场间关联率均逐年提高,利用这些数据每周为全国核心种猪场进行一次遗传评估。今后需在增强场间遗传联系、增加遗传评估性状、有效利用中心测定站数据和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是当今最先进的一种育种值估计方法,其能消除各种固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亲属资料,考虑近交、选择等遗传因素,准确估计出各性状的育种值及综合育种值.从而大大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从1997年至2005年6月。应用该法对加系大约克种猪4789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进行育种值估计,并用其软件(NETPIG)进行综合分析.达100kg体重的日龄在表型和遗传上分别缩短12.67天和2.35天;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进行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为芦花鸡H系选育提供依据。收集芦花鸡H系2016—2020年系谱信息和开产性状表型数据,利用DMU软件以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剖分表型方差,以单性状动物模型分析各性状遗传力,以多性状动物模型分析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并基于系谱-加性效应模型(PBLUP_A)对所有个体开产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计算遗传进展。结果显示:芦花鸡H系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遗传力分别为0.42、0.40和0.27,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开产蛋重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17、0.31,表型相关分别为0.11、0.18,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38;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014 d、1.14 g、0.018 g。结果表明:芦花鸡H系各开产性状均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开产蛋重与开产日龄呈中等遗传正相关,与开产体重呈高遗传正相关,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遗传相关较低,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有了一定的遗传进展。对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确定与分析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测定基因组选择选留的大白公猪的后裔生产性能,探究基因组选择实际育种效果。本研究选用913头大白猪构建参考群体,利用ssGBLUP对新出生的823头大白公猪在去势前进行第一次基因组评估,待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第二次基因组评估,最终选留10头性能差异显著的公猪留种,比较其后代生长性状表型和育种值及综合选择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基因组遗传评估,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准确性分别由0.56、0.67和0.64提高至0.73、0.73和0.67,两次基因组选择基因组母系指数相关系数为0.82,表明在去势前进行公猪基因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实现种猪早期选择。根据各性状GEBV和基因组母系指数,10头公猪被划分为高、低生产性能组,后裔测定成绩表明,两组公猪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为2.58 d,育种值之差为3.08 d,100 kg活体背膘厚表型均值之差为1.15 mm,育种值之差为1.03 mm,综合母系指数均值之差为9.3,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外,其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证明,在基因组评估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公猪其后代在表型值和育种值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基因组选择能够挑选出优秀种公猪,可将其遗传优势传递给后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杜洛克、长白、大白猪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根据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3个品种的场间遗传联系情况进行区域性跨场联合遗传评估,为全国联合遗传评估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猪种分别在9个遗传关联组共39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1-2016年的生长性状数据126 070条、187 975条和491 350条,繁殖性状数据36 542、78 409条、195 031条。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100 kg活体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繁殖性状为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分别采用约束极大似然方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REML)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的遗传力比单场评估更准确,同样,跨场联合评估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要高于单场遗传评估。杜洛克、长白、大白猪AGE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20. 9%、11. 9%、17. 3%; BF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21. 3%、16. 3%、21. 0%; TNB联合评估的平均准确性比单场评估分别提高了31. 2%、14. 4%、6. 6%。联合评估后群体规模变大,遗传变异增大,个体育种值估计准确性提高,有助于联合育种。因此,我国开展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3个品种的区域性联合遗传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13头长白猪、205头大约克和84头杜洛克种公猪的测定数据,进行SPSS的GLM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场间、批次间和开始体重对估计日增重、膘厚、耗料量和料重比等4个性状有显著影响。为规划建立浙江省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笔者建议必须进一步扩大测定种猪数量,规范测定初始体重和有效的校正方法,以提高遗传评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南江黄羊初生重的遗传力为低遗传力(P>0.05),2月龄和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的遗传力均为中等遗传力.2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的遗传力均为显著的高遗传力(P<0.01).早期生长发育各性状表型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初生重与2月龄体长、6月龄体高、6月龄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不显著(P>0.05),而与2月龄体重、体高、胸围和6月龄胸围的遗传相关显著或极显著;2月龄体重除与6月龄体长和体高的遗传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余性状的遗传相关均显著或极显著;6月龄体重与初生重、2月龄体长和体高、6月龄体高的遗传相关均不显著(P>0.05),而与2月龄体重和胸围、6月龄的体长和胸围的遗传相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2月龄胸围与其余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与其瘦肉率直接相关,是种猪遗传育种和性能测定中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全国种猪遗传评估规定的两个重要测定性状。要获得某些性状较高的遗传进展因素,就要对这些性状进行准确度量。传统测定方法是以屠宰测定同胞或后裔来估测种猪,屠宰损失大,测定耗时,存在误差。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发展,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活体测定成为可能,许多国家都开始将超声波的活体测量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运用于猪胴体性状和某些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估计杜洛克猪(Duroc,DD)、长白猪(Landrace,LL)、大白猪(Yorkshire,YY)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不同年份育种值变化的遗传趋势,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性能测定数据为研究材料,其中繁殖性状数据10 963条,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出生窝重(litter born weight,LBW)和21日龄窝重(litter weight at 21 days,LW21);生长性状数据25 257条,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 live weight,AGE)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ackfat adjusted to 100 kg,BF)。采用基于动物模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使用ASRem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育种值估计。【结果】TNB、NBA和LBW的遗传力在0.08~0.20之间,LW21的遗传力在0.02~0.05之间;AGE和BF的遗传力在0.22~0.37之间。繁殖性状TNB、NBA、LBW、LW21的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分布在0.20~0.97之间,呈中等偏上正相关;生长性状AGE和BF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布在-0.07~-0.03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杜洛克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大,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小;生长性状中AGE的遗传趋势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BF的遗传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结论】本研究对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产趋势进行了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为该育种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1):154-156
<正>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测定并评估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对制定选种的方法、设计选择指数、预测选种进展和提高选种效果,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种猪育种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实际上就是计算数学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方差组分,进而利用方差组分估计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只有得到了准确的遗传参数,才能估计出准确的育种值,从而实现准确的遗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芯片数据对温氏集团某核心场3334头美系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期为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遗传评估和改良提供参考。利用GCTA软件的REML方法对上述杜洛克种猪个体的50 k SNP芯片数据和达100kg体重日龄(AGE)、达100kg日增重(ADG)、达100kg体重背膘厚度(BF)、达100 kg瘦肉率(LMP)、体长(BL)、体高(BH)、管围(CC)、腹围(AC)、胸围(CHC)和腰围(WAC)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分析,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固定效应包括场、年、季节和性别。结果表明:AGE、ADG、BF、LMP、BL、BH、CC、CHC、AC和WAC的遗传力分别为0.40、0.41、0.31、0.39、0.16、0.17、0.16、0.05、0.03和0.14。此外,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变化范围介于-0.98~0.99,部分性状间呈强相关性,可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的相关性状进行协同选择,进而加快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猪业科学》2016,(9):44-46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育种方法应用于生猪育种。最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改良生长速度和胴体性状这些具有中等遗传力的形状上。如加拿大1985年开始应用BLUP动物模型对背膘厚和100kg体重日龄进行遗传评估,并取得100kg日龄-1.5d/年的遗传成绩。科学的育种方法加速种猪育种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简阳大耳羊核心群世代选育阶段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作为研究资料,对影响简阳大耳羊各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出生年份、性别与出生年份互作、出生年份与出生季节互作对简阳大耳羊多个阶段体重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出生季节对2、4月龄和周岁体重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性别与出生季节互作对各阶段体重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简阳大耳羊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时考虑固定效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种猪早期选育的可行性,本研究选择21头系谱清晰、性能测定齐全的大白母猪做为实验材料。利用GBS种猪场管理与育种分析软件对50kg体重阶段和100kg体重阶段育种值进行估计并检测2阶段育种值排序的一致性,运用SAS统计软件对2阶段的育种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0kg体重阶段和100kg体重阶段估计育种值排序一致性很高,2阶段体重估计育种值相关性也很高,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利用种猪50kg阶段体重EBV(估计育种值)对种猪进行早期选育准确性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7.
蛋鸭生化遗传标记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经过4年的努力,摸索出利用蛋鸭早期血液生化指标估测后期产蛋性状的生化遗传标记辅助育种新技术,用于早期(60~100日龄)选择高产后代,以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进程,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克服限制性状和某些活体难以测定的性状选择。蛋鸭生化遗传标记育种技术就是根据蛋鸭的育种目标,采血测定与之强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根据相关程度、选留强度和各自条件,选用1~7项生化指标决定选留。选择理想个体繁殖后代,建立高产群体,达到育种目标。如以500日龄产蛋数为选育目标,可选择测定60日龄和100日龄…  相似文献   

18.
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所有被测定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依据。本文在此就测定和种猪选留、种猪选配中育种数据的应用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旨在评估显性效应对估计苏淮猪肉色性状遗传参数和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准确性的影响,为苏淮猪肉质性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GBLUP)方法,提出2种模型:含加性效应的模型GBLUP-A和包含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模型GBLUP-AD;试验测定487头苏淮猪屠宰后45 min和24 h的肉色性状(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评定每个肉色性状的影响因素,通过DMU软件在2种GBLUP模型下估计苏淮猪肉色性状的遗传方差,并且比较其GEBV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屠宰季节和屠宰批次对所有肉色性状均有显著影响,L*值在夏季时最高,在春季时最低,而a*值和b*值在春季时最高,夏季时最低;L*值随着胴体重增加显著下降(P0.05),a*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极显著上升(P0.01),而b*值随着日龄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苏淮猪肉色遗传力属于低至中等遗传力,其范围从0.13~0.32;显性效应对于估计不同肉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呈现不同的影响,显性遗传方差与加性遗传方差的比率在b*值和a*值中较大;在预测GEBV方面,除了L*_(24 h)和b*_(45 min)性状,L*_(45 min)、a*_(45 min)、a*_(24 h)和b*_(24 h)在GBLUP-AD模型中预测GEBV的准确性都有所提高。提示:在估计肉色性状GEBV的模型中加入显性效应,可以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合理估计肉色性状的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20.
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鉴定。本研究选用361头杜洛克种公猪作为试验群体,对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进行测定,基因型信息使用50K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进行分型,质控后得到31 618个SNPs。使用GCTA软件利用基因组信息对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使用R软件rMVP包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29、0.16和0.1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值均为-0.99,为强负相关关系。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性状上共检测到3个显著SNPs,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使用最小显著差数检验法对显著SNPs的等位基因型进行多重比较,显著SNPs rs81237156、rs81424502和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