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原料,其收集、存储存在诸多问题,秸秆无法稳定供应。为此,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供应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外常用的IBSAL、SHAM及Bio Scope3种模型,并对国内外物流及成本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我国秸秆供应还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物流模型不成熟、收集及运输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建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尽快搭建适用于国内的秸秆供应模型,降低秸秆供应费用,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原料供应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秸秆沼气是指利用沼气设备,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秸杆沼气主要以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又称为秸秆生物气化。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利用方式可划为三类:一是农村户用秸秆沼气,池容8~12 m~3,以农户为建设单元,沼气自产自用。二是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属中小型沼气工程,池容一般在100~200m~3,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沼气发酵装置和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网络消费能力的提升,城市物流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关键在于正确构建物流配送中心,以此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本文以影响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为切口,论述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具体方法,并就其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特大型沼气工程沼气资源化不同方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差异,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特大型秸秆沼气发电工程(日均发电量4万kWh)及生物天然气工程(日产气量1.2万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比较两者的环境影响及敏感性因素分析。其中包括边界划分、清单分析、各生产阶段的能耗、环境排放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显示,沼气发电时,对环境排放影响最大的是秸秆沼气发酵阶段,最敏感因素为单位干物质产气率(mL·g^-1 TS);制备生物天然气时以上两个指标分别为:沼气的提纯过程和沼气提纯技术的选择。从进行能源替代减少环境排放影响的角度来看,生物燃气替代民用散煤要优于沼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例,分析其社会福利影响、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经济效益,探析影响秸秆沼气工程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为推进秸秆沼气工程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运行效率、秸秆收集成本,沼渣是否实现价值以及政府补助对工程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以该工程个列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商业化运营尚需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河南、山东和江苏3省的6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例,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继而利用情景分析法,对不同工程规模和不同沼气收费价格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经济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缺乏政府投资扶持的情况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严重缺乏经济可行性,大多数只能保本或微利运营。  相似文献   

7.
黄叙 《中国沼气》2016,(4):60-66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共5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进行本量利分析与财务评价,评估其经营杠杆效应与持续运营能力。评价结果发现工程普遍存在日常运行成本偏高,供气价格偏低,缺乏后续运行补贴制度等问题。因此应选择秸秆沼气工程建设的适应区域,加强设计与工艺及管理模式的研究,推进沼气工程产品终端补助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从而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提升市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作物秸秆沼气技术是沼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不断发展成熟。发展秸秆沼气工程不仅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能解决以粪便为原料的沼气工程原料不足和产气不平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沼气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秸秆原料的预处理技术、厌氧消化工艺、工艺过程控制、反应器类型以及沼渣液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叙述,提出秸秆沼气的研究重点是发展高效原料预处理技术,开发秸秆高效厌氧消化反应装置。  相似文献   

9.
用农作物秸秆作沼气发酵原料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沼气发酵技术在我国农村逐步推广应用,为解决农村能源开辟了新的途径。我国沼气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发酵原料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禽畜粪便,一是农作物秸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利用粪便类原料发酵的较多,而农作物秸杆在农村沼气发酵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人们认识,这一类原料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本文试图谈谈秸秆在农村沼气发酵中的重要性和利用秸秆发酵时应注意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常压气化炉模型,采用空气作为气化介质,对水分含量分别为10%,20%和30%的秸秆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气化炉的主要性能指标.以气化效率最高为气化最佳运行工况点,计算了秸秆气化系统热利用率以及秸秆气化与煤混燃发电和秸秆直燃发电的供电成本.结果表明:秸秆水分含量和气化炉运行温度对气化过程及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运行温度升高,气化效率有一最大值,此值随秸秆水分含量增加而降低;秸秆气化合成气与煤混燃发电的供电成本低于秸秆直燃发电的供电成本,其差值随秸秆价格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广东某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为例,利用软件EXTEND 6建立了一套生物质燃料从储料场到电厂之间的运输及处理相关过程的物流模型,用以模拟、观察并分析各种不同的物流方案。在保证燃料供应稳定的前提下,该模型通过优化分配到各地进行运输作业的货车数量和储料场与电厂内各种燃料处理设备数量,减少了货车接受处理前的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总可变物流成本。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参数的最优值和最低物流成本值,还对电厂装机容量、燃料处理时间和货车工作时长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厂装机容量在100~125 MW时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成本对燃料装载时间的变化最为敏感,货车的最宜工作时长为16 h。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北京郊区4座农业沼气工程原料(鸡粪、牛粪、猪粪和玉米秸秆)和厌氧污泥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不足的问题,制定了微量元素制剂,并从原料产气动力学和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两个方面评估添加微量元素制剂对沼气工程发酵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向原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制剂后,鸡粪、牛粪和猪粪的甲烷产率分别提高了11.2%,24.3%和10.4%。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两阶段模型对各原料甲烷发酵产气动力学进行拟合。一级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添加微量元素制剂后玉米秸秆由一阶段产气(K为0.12 d-1)变为二阶段产气,K1和K2分别为0.18和0.08 d-1,产气速率明显提高。二阶段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制剂可以提高牛粪和玉米秸秆的产甲烷速率。向厌氧污泥中添加微量元素制剂后,鸡粪、猪粪和玉米秸秆沼气工程厌氧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均有提高,玉米秸秆沼气工程厌氧污泥活性提高效果最明显,为8.6%。因此,添加微量元素制剂总体上可以提高原料的甲烷产率,增强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相似文献   

13.
秸秆沼气工程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原料上浮、料液分层结壳现象,不利于发酵物料排出。文章通过对秸秆沼气发展现状、浮渣结壳形成机理及危害的分析,提出了秸秆沼气工程浮渣结壳的解决方法,以期对秸秆的沼气化利用提供有益借鉴,并对秸秆沼气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沼液经济性消纳对提高沼液资源利用率、维持沼气工程稳定运行、缓解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基于盈亏平衡分析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型,以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为核心,探究了沼气工程投资金额和处理规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沼液经济性消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沼气工程投资金额与处理规模之间关系性较强(R 2=0.9842);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R bsa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输费用和沼液中N含量,不同消纳区域农业生产系数的差异性也会对经济性消纳半径的评估产生影响。利用模型对江西新余南英垦殖场规模化沼气发电工程(SBPGP)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进行估算,在保证氮平衡基础下,其沼液最小消纳范围在31.94 km 2左右。沼液经济性消纳模型的构建,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一体化循环模式提供了技术参考,从经济性视角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湿贮存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前期原料特性分析及沼气发酵潜力的对比研究,分别进行实验室规模和工业规模湿贮存试验,研究湿贮存对原料产气潜力的影响并通过修正Gompertz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湿贮存可明显提高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日均产甲烷峰值和甲烷含量。两个地区的玉米秸秆的沼气累积净产量分别为395 m L·g-1VS和396 m L·g-1VS,经过湿贮存60天的玉米秸秆品质较佳,沼气累积净产量分别提高7.5%和14.7%;在青贮壕内湿贮存365天的玉米秸秆品质明显降低,沼气累积净产量降低了23%。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模拟湿贮存前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因此玉米秸秆的高效湿贮存是其沼气工程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降低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选择秸秆沼气化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文章以四川省秸秆沼气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制约秸秆沼气化工程在四川农村广泛推广的症结,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秸秆沼气产业在四川农村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17.
大型沼气工程每年产生大量沼液,沼液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制约沼气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研究了沼气发电余热的利用途径,以能否满足沼液蒸发所需热量为基础,将发电余热利用分为5种模式。以德青源大型沼气工程为例,分析了热电联产沼气工程的能量供求关系,结果发现该沼气工程的发电余热不仅可以满足厌氧发酵系统和沼液蒸发的热量需求,还有热量剩余,属于余热剩余型。最后文章论述了沼液蒸发浓缩具有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沼气发电技术不仅解决了沼气工程中的环境问题,能消耗大量废弃物,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变废为宝,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电能,符合能源再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是处理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的简单、快捷、经济、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沼气生产大国也是沼气工程强国,德国沼气工程的发展和能源政策对我国沼气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可再生能源法(EEG)的沼气发电上网补贴政策激励下,2000~2014年的14年里,德国沼气工程数量由1050个增加到10076个,沼气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超过3800 MW。为适应沼气工程的快速发展,EEG法律体系多次调整了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引导沼气工程原料、规模、产品用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避免因发展沼气(生物燃气)而导致种植业生物单一性、有机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处理,以及可能对其他产业造成的影响。笔者从温室气体减排、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用电成本和农业生态安全等角度分析了德国EEG的演变过程,以及对沼气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并提出了应借鉴德国具有针对性的能源政策机制和产品补贴制度经验,重新确定我国沼气工程的功能定位和推动建立市场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北京地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增温问题,文章结合北京地区气候特点,构建了一套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增温系统,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计算和分析了发酵罐的热负荷、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量、空气源热泵供热量、沼气发电余热量和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3种联合增温系统的作用下料液的温度能够一直维持在(37℃±1℃)范围内,在中温厌氧发酵范围内产气也达到最佳,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沼气工程全年月平均热量损失为7325.0 MJ,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发电余热联合沼气增温系统月平均产热量为7464.1 MJ,可以完全满足工程的热量需要,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性,对今后在北京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具有一定的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