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省畜牧曾医学会于1983年1月24日至30日在兰州召开了一九八二年年会。出席会议的有学会理事,各地、州、市和部分县(区)农牧局长、省级有关单位的同志,以及特别邀请的畜牧兽医专家,共131人这次年会的主要任务是:一、讨论甘肃省畜牧业“翻番”和“两区”地区(指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和以定西地区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畜牧业建设问题;二、总结两年来学会的工作,确定今后任务;三、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分析评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羊肉中重金属含量,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障.在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采集羊肉及羊肝样品10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法对样品中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5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羊肉样品中铅、铬、砷、镉元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7,(12):35-37
<正>2017年3月14日至4月5日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凉州区开展了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熊蜂授粉与温室番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GNCX-2016-4)和"不同蜂种为设施果蔬定向授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GNCX-2012-58),花期授粉田间实验前后达20天。项目组成员主要开展了当地温室不同果蔬作物熊蜂授粉行为和生长开花特性的观察研究,后期将对授  相似文献   

4.
由省科委、省农委分别委托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承担的“河西盐碱地种草研究”和“河西次生盐渍地草地农业建设技术承包”项目最近在张掖通过专家验收。目前在我国,农业尚无法利用的盐碱地约3亿亩,甘肃省河西地区有2700万亩,其中有水利设施的次生盐渍化地约130万亩。这些土地,由于盐碱的侵蚀,农作物的产量极低,严重地区寸草不生,群众称之为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5,(7):56-57
<正>一、甘肃省蜂业资源基本情况甘肃,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00万,地处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全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也在甘肃省境内的天水市。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 km,南北宽530km。丰富多变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养蜂资源条件,甘肃省现有蜜粉源植物650多种,被誉为西北的大蜜库,蜜蜂资源丰富,中蜂品质优良。据  相似文献   

6.
河西绒山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绒山羊原始品种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的地方品种,来源无确切考证,有学者把它划归于西藏山羊类群,以黑、白色为主,是国家最早命名的优秀地方品种,属绒、肉、皮兼用型.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南北两山地带.1998年全河西地区存栏72.86万只,占全省山羊总数的24.66%,饲养量达90.55万只.在几十年的改良选育过程中,经过多次经济杂交、级进杂交,尤其是1996~1998年由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组织河西绒山羊主产区的天祝、肃南、肃北等县实施的"河西绒山羊选育提高研究"项目,使河西绒山羊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甘肃草业现状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16个牧草种植区土壤、牧草种植状况、载畜量和草企业等开展固定监测,为甘肃省牧草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甘肃省苜蓿商品草主要分布在河西和中东部地区,其中,河西地区苜蓿产量和品质略高于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还种植其他地方特色牧草,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高寒地区主要种植燕麦、甘引1号黑麦和披碱草,草畜不平衡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牧草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草捆、草块、草颗粒、青贮饲料为主,数量和加工能力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河西地区5市是牛羊布鲁氏菌病高发区,2015年检出阳性率高达1.87%。2015年以来通过采取以监测、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5市19个县(区、市)阳性率由2015年的1.87%下降到2017年的0.33%。阳性率明显下降。散养户检出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和其他场点,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发病具有相关性。本文综合分析了河西5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上升原因和风险因素,提出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祁连山这座"母亲山"的主要守护者,全县75%的辖区面积处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段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鉴于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特殊的战略地位,多年来,肃南县始终坚持把守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作为立县之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有效落实保护治理措  相似文献   

10.
1 调查区自然概况 甘南州是甘肃省的重点牧区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与四川省的阿坝州,青海省的果洛州接壤,全州共辖七县一市,土地总面积4.5万km2,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m,大部分地区在3000m以上。全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概况甘肃省有天然草地2.05亿亩,而绝大部分是干旱草原和荒漠、半荒漠草原草地。中部和陇东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西部(河西走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1甘肃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使畜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甘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4240 km2,耕地面积7.67万 hm2,草地面积20.30万hm2,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总人口50万,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商贸、旅游、文化中心。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平均海拔1474 m,属温带大陆气候,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同时也是国家河西商品粮基地、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国家肉牛优势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之菱形狭长的特殊地域,是天然的动物疫病免疫屏障,具有发展畜牧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苜蓿对盐碱的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我国约有盐渍化土地1亿公顷,其中盐土地和盐土荒地2667×104hm2[1],约占全国耕地的21%[2]。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次生盐渍化十分严重,致使大面积农田变为盐碱地,成为低产田或弃耕地,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凉州驴的保种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州驴是甘肃省北部优良地方驴种的代表,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据考证,我国驴就是沿此道由波斯进入中原的。而凉州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凉州地处黄土、青藏、蒙新3大高原交汇地带,平均海拔1 632 m,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地势平坦,常年有祁连山区冰雪融水灌溉,形成了河西走廊东端最大的一块沃野绿洲,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农业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7.
2017年3月14日至4月5日,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凉州区开展了当地温室不同果蔬作物熊蜂授粉行为和生长开花特性的观察研究。甜瓜在温室果蔬作物的种植中属于新兴品种,由于其味道甜美、清香袭人、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种植面积与范围逐年扩大。甜瓜属于典型的雌雄异花植物,温室种植时需要人工或是引入熊蜂(蜜蜂)进行授粉才能结实,全国各地引进熊蜂为甜瓜进行授粉的宣传报道较多,部分学者也对熊蜂为温室甜瓜授粉效果进行了研究,但未见温室甜瓜熊蜂授粉行为方面的报道,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河西养驼业的措施张映宽(甘肃省安西县畜牧站736100)赵忠(甘肃省畜牧科技开发中心)甘肃省是全国主要产驼区之一,养驼数量居全国第三泣。骆驼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该地区养驼业最高年份1981年曾达6.72万峰,1982年后...  相似文献   

19.
<正>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北部与广西百色市相邻,南部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75 km,属"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323国道线和广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和沿海地区的"东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5 352 km2,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县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都还比较落后,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由于有了党和  相似文献   

20.
<正>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是建国后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甘肃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全省58个国扶贫困县之一和八大纯牧业县之一。2004年以来,天祝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设施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