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指导江苏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5-2018年江苏地区部分奶牛场的牛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和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进行了葡萄球菌D环实验,并且使用PCR技术检测了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18株细菌鉴定为葡萄菌属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0株;药敏试验表明,能耐三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64.22%,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有82.11%分离菌株耐药,耐药率最低为头孢西丁,无分离菌株对其耐药;共有6株葡萄球菌分离株D环实验阳性,同时PCR结果显示,耐药基因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均为ermA基因。本研究为临床用药与研究菌株流行趋势提供可靠数据,对临床选择合适药物和奶牛乳房炎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超过70%,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性大于90%。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与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在东北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来自东北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的330份奶样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应用PCR扩增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在3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32株(9.7%),腐生葡萄球菌34株(10.3%);PFGE分析共获得9种不同谱型的表皮葡萄球菌和11种不同谱型的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菌对青霉素(70%)、苯唑西林(60%)和林克霉素(55%)的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为lnu(B)(40%)、erm(B)(30%)和mec A(25%)。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东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耐药谱和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奶牛场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耐药性,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89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检测其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双重PCR扩增MRSA的nuc基因和mec A耐药基因;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REP)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MRSA;在监测的13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到10种,其中对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高达93.75%(15/16),但未见对头孢呃酮(SCF)耐药的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株菌中都携带有mec A耐药基因,除1株外其他15株分离菌都携带特异致病nuc基因。REP-PCR把分离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同源性≥90%的只有6株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mec A是其耐甲氧西林类药物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部分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0份奶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基因型的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亲缘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30份奶样共分离到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3株产色葡萄球菌,两者的分离率分别为4.24%(14/330)和6.97%(23/330);PFGE分型共获得8种不同谱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6种不同谱型的产色葡萄球菌,表明这些分离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对林可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67%(16/24)、66.67%(16/24)、37.5%(9/24))和25%(6/24);介导青霉素耐药的bla Z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4.17%(13/24),其次为介导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的Inu(A)和erm(B)基因,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8/24)和20.83%(5/24)。本研究结果为控制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传播、蔓延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临颍县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分析临颍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情况,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本试验对全县部分地区采集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份,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96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菌株对其他药物耐药程度有较大差异,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初步摸清青海省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本研究采集了青海省5个规模化奶牛场共142份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生化实验及耐药性检测。发现在5个规模化奶牛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炎发生。鉴定结果显示,在142份样品中共检出大肠杆菌20株,检出率为14.08%(20/142);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检出率为4.23%(6/142);链球菌2株,检出率为1.41%(2/142)。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丁胺卡那比较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其他药物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其他药物耐药。链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敏感,对其他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分离鉴定得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株,其中产色葡萄球菌13株(占39.4%),耳葡萄球菌4株(占12.1%),缓慢葡萄球菌4株(占12.1%),小牛葡萄球菌3株(占9.1%),中间葡萄球菌2株(占6.1%),松鼠葡萄球菌2株(占6.1%),腐生葡萄球菌2株(占6.1%),溶血葡萄球菌1株,马胃葡萄球菌1株,人葡萄球菌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绝对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0.
旨在查明引起我国奶牛主要养殖区乳房炎的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控提供参考。对326份临床型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用药敏纸片法对检出率较高的5种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4种263株菌,奶样中细菌总检出率为84.36%,与奶牛乳房炎密切相关的病原菌19种共21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1.37%。检出率较高的前5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杆菌(29.28%)、金黄色葡萄球菌(8.75%)、产色葡萄球菌(6.84%)、沙雷氏菌(4.56%)和屎肠球菌(2.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严重,耐药率为60%~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沙雷氏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基本一致;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等高度敏感,敏感率为67%~100%。说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给药时应交叉用药,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不同地区乳房炎和非乳房炎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个地区35个牧场的985份非乳房炎奶样和284份乳房炎奶样进行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期了解山东地区牛奶中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采用常规方法与生化鉴定、PCR技术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利用系统进化群试验对大肠杆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11.82%),大肠杆菌248株(19.54%),无乳链球菌35株(2.76%),停乳链球菌18株(1.42%),乳房链球菌49株(3.86%);乳房炎样品细菌检出率(51.41%)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35.94%)(P<0.01);(2)青岛地区样品检出率(67.91%),高于其他地区(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岛检出率(50.0%)最高,大肠杆菌在东营的检出率(40.0%)最高;乳房链球菌在日照的检出率(31.25%)最高,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在各地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6月份样品中细菌检出率(67.91%)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采样时间(P<0.01);(4)248株大肠杆菌中,共生群A群213株(85.89%),致病群35株(14.11%),乳房炎样品致病群检出率(22.39%);明显高于非乳房炎样品(11.05%)(P=0.023)。表明山东省牛奶中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样品细菌和致病群检出率均高于非乳房炎样品,不同地区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且夏季最高,秋冬季节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辽宁部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采用生化鉴定试验对采集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31株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及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100%,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100%葡萄球菌分离株同时耐5类以上(含5类)抗菌药物,以耐7类抗菌药物为主,占38.7%,其余依次为5耐、6耐及8耐,比率分别为35.5%、19.4%和6.5%。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供试验依据与理论参考,对云南省5个地区30个奶牛场6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70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30.0%;柠檬色葡萄球菌7株,占10.0%;乳链球菌15株,占21.4%;大肠杆菌27株,占38.6%。各病原菌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可以尝试作为预防与治疗云南省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对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致病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耐药性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西安地区显性乳房炎奶样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学鉴定法对34头(次)荷斯坦牛76个乳区152份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进行了分离培养,共检出92株阳性菌株,检出率为60.5%;对其进行S.aureus致病基因nuc的特异性PCR检测,共检出28株含nuc基因的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0.4%;进一步针对MRSA耐药基因mec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共检出5株MRSA,检出率为17.9%。研究结果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调查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于石河子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85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85份奶样中分离到9种共计127株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鉴定,其中60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24%;还有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肠球菌属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杆菌肽、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强力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71.67%、66.67%和76.67%;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达80.00%、83.33%和66.67%;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菌株对新霉素表现为既不明显耐药也不敏感现象。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细菌之一.为了调查宁夏地区规模牧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牛中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特点.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常规微生物学及PCR鉴定方法,对宁夏地区6个规模牧场中的856份奶样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856份奶样中,共获得467株金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