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Rabbit 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生产的重点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试验从保定市某县獭兔养殖场病死兔肝脏和鼻咽部分分离到的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的分离、筛选、纯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河南某兔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病死兔的组织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原核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阳性;细菌分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HN0604株;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菌为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分离株HN0604人工感染兔后,复制出纤维素性化脓...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一起兔流行性腹胀病病死兔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病死兔心脏、心包液、肝脏、脾脏、肾脏和淋巴结无菌;从胃内容物、小肠内容物和盲肠内容物中共分离到9株细菌,包括6株大肠杆菌、1株地衣芽孢杆菌、1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和1株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细菌性因素可能是诱导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生的原因。试验结果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山东某兔场母兔子宫内膜炎病原,从病死兔子宫内膜炎的子宫脓液中分离到一株细菌,并对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通过瑞氏染色、特异性PCR以及荚膜血清分型PCR鉴定,确定该株致病菌为荚膜血清D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SDZG0324;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确定该株致病菌为ST11型;利用Mega X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进...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致病性试验中,该菌株对昆明系小鼠、断奶仔兔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从病死兔肺和肝脏分离培养出20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分别为A3、A6和F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高敏。  相似文献   

7.
兔波氏杆菌病是一种因兔感染波氏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炎为特征。本试验从内蒙古风水梁獭兔养殖园区病死幼兔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临床解剖及细菌的菌落形态学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判断为疑似波氏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及PCR种属鉴定。结果确诊为波氏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米卡新、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发病病例剖检,采集8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兔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16S rRNA 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两端钝圆、卵圆形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及8株短粗、卵圆形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1和细菌2分别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化特性,分别命名为HN-W01和LY-W05株;扩增的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643和1 494 bp,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604234.1和肺炎克雷伯菌MK824895.1的同源性分别为99.32%和99.93%,表明该兔场患病兔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小鼠死亡。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兔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病死兔进行剖检,结合传统分离培养及16S rRNA和荚膜抗原A(capA)基因的PCR扩增等鉴定病原菌,PCR方法扩增其23个毒力基因,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的菌落特征为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圆形、露珠状,染色镜检可观察到革兰阴性、两端染色较深的红色短杆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和capA基因与多杀性巴氏杆菌Q菌株(GenBank登录号:CP033597)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100%。23个毒力基因中仅pfhA、oma87、fur、pmHAS基因检测出目的条带,其余19个毒力基因均未检出。该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多黏菌素B共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等耐药。结果表明本试验从病死兔中分离鉴定出1株荚膜血清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选用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等进行治疗。该结果可为临床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从福建省某兔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病死兔的鼻腔分泌物和肺脏样品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PM2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108.将2种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兔后,能复制出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病例相同的病兔,且能从人工感染试验兔的肺脏样品中回收到相应的攻毒菌株,表明该兔场的呼吸道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  相似文献   

11.
从某养殖场的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巴氏杆菌,血清型鉴定为A型。攻毒试验中,试验鸡表现出巴氏杆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采集病死试验鸡的心脏、肝脏病料,以同样方法分离到巴氏杆菌。以柯氏法则及药敏试验结果诊断该鸡场发生巴氏杆菌病且菌株的致病力较强。本研究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西藏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试验对病死牦牛的内脏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再通过涂片镜检、生化鉴定、荧光定量PCR法对分离细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利用17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进行了药敏分析.结果 显示:该细菌株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血清琼脂平皿上形成了表面光滑、湿润、边缘较整齐的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皿上未见生长;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鉴定标准,且在细菌株DNA基因组中能扩增出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基因,表明该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3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株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某养殖场的使貉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并筛选出治疗药物,对青岛市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死貉进行病理剖检,并分离到1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株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高度敏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某教研室饲养的用于制备高免血清的试验兔发生死亡,通过对病死兔进行病理解剖、组织涂片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对1例疑似鸭肝炎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10日龄肉鸭采用常规的病毒、细菌鉴定方法和RT-PCR、PCR方法分别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病毒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菌鉴定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细菌对SPF鸡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巴氏杆菌与强毒标准株C48-1毒力相近,为强毒株。细菌对10日龄肉鸭的致病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该株巴氏杆菌可导致10日龄雏鸭的感染死亡。结果表明,该批肉鸭为新型鸭肝炎病毒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这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7.
针对病兔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纯粹性检验以及毒力试验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确定该病原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命名为BS株,染色特征、菌落特征、生化反应等均符合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点,毒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病驴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结合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ATB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死驴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等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肝脏、脾脏组织分离到2株可疑菌株,经鉴定为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小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丁胺卡那、头孢西丁、呋喃妥因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下旬经治一起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取病兔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下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并取病死兔的肝脾制成混悬液进行人"O"型红细胞凝集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等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料分离菌培养特征、涂片镜检及生化试验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征基本吻合,试验组小鼠于20h发生死亡;悬液能够凝集人"O"型红细胞,兔回归试验出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及兔致死结果;说明该病例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经过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的紧急免疫及高敏药物的治疗,疫情最终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从疑似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一株细菌,采用16SrRNA方法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分析其血清型为A型,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受.本研究结果为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