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冀豆2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6.5万、19.5万、22.5万、25.5万株·hm~(-2))下,高蛋白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等指标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和密度水平增大,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鼓粒期达到峰值,鼓粒期以后开始下降,以密度22.5万株·hm~(-2)处理最大;单株及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前期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生殖器官;群体植株产量随密度水平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密度为22.5万株·hm~(-2)时,群体产量最高,为3 726.67 kg·hm~(-2)。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圣豆24、菏豆37和菏豆38为供试材料,分析单株和群体农艺性状、籽粒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 表明:4个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株高、底荚高随密度增大均逐渐增大,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根干重、茎干重、豆荚干重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现减小趋势,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圣豆18和圣豆24群体根、茎、荚干重在种植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时均较高;菏豆37和菏豆38群体根、茎、荚干重在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时最高.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圣豆18产量最高,为3750.00 kg· hm-2;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时,圣豆24、菏豆37和菏豆38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458.65,2952.30和3625.7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汾豆98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以建立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提供技术依据,本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种植密度(37.50,48.75,60.00,71.25和82.50万株·hm~(-2))和4个施肥水平(450,600,750,900 kg·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结荚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基本呈现高施肥水平大于低施肥水平的现象;其它农艺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其随施肥水平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现象。汾豆98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71.25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的最佳施肥量为900 kg·hm~(-2),最高产量为3 287.3 kg·hm~(-2),适当减小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大豆品种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以便为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油6019、南夏豆35、南夏豆38、南农99-6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0万、25万、31.25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平均节间长和倒伏率逐渐升高,成活植株率、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降低,而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最高产量的适宜密度有所区别,油6019、南夏豆35、南农99-6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均在密度为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049,2754和3182 kg·hm-2,而品种南夏豆38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985 kg·hm-2.由此可见,品种油6019、南夏豆35和南农99-6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5万株·hm-2,南夏豆38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以国审大豆品种齐黄34作为试验材料,通过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小面积种植试验,对该品种在南疆地区生育进程、生物性状、各器官干物质变化及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南疆地区齐黄34的平均生育期为159.7天,植株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为55.77厘米,平均底荚高为12.53厘米,平均单株荚数为24.87个,平均分枝数为1.27个,平均单株粒数为61.5粒,平均秕荚率为12.54%,平均百粒重为27.2克,平均产量为294.49公斤/亩。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套作专用高蛋白品种南夏豆25的适宜密度和栽培措施,设置10万,12万,18万,24万株·hm~(-2)共4个密度梯度,并于分枝期用烯效唑75 mg·kg~(-1)对不同密度材料进行化控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及化控和不化控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大豆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重心高、第一节间长、长粗比等茎秆纵向生长特性指标均显著增加,而基部节间粗度则显著下降;对化控和不化控的比较发现,化控能够显著抑制由于密度增大引起的重心高增加和基部节间伸长的不足,同时增加基部节间粗,增强植株的抗倒性。化控与不化控处理的大豆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而群体产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是二者均以密度1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化控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南夏豆25的生长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应通过适度增加密度(18万株·hm~(-2))并结合一定的化学控制策略来增强植株的抗倒性从而达到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耐密植大豆合农76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升高趋势,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株高、节数和百粒重呈升高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最高产量处理组合各产量相关性状均未达到最佳表现,而是达到最优配置,群体产量得到最大发挥。在播种密度为40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40 kg·hm~(-2)、尿素45 kg·hm~(-2)及氯化钾3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3 309.77 kg·hm~(-2)),在播种密度为35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20 kg·hm~(-2)、尿素40 kg·hm~(-2)及氯化钾30 kg·hm~(-2)条件下,产量次之(3 302.07 kg·hm~(-2))且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黄淮海地区选育且通过审定的高产品种(≥30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品种(≥45%)的蛋白质含量和高脂肪品种(≥22%)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高蛋白品种和高脂肪品种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单株荚>株高>分枝>百粒重;株高>单株荚>分枝>生育期>百粒重;生育期>分枝>株高>百粒重>单株荚数.高产品种产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 0.9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7*);高蛋白品种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品种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行距30 cm时,3个大豆品种产量最高,铁丰31、沈农12和铁豆63的产量分别为4 961.2,3 840.0和3 539.1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夏大豆的产量、光合特性和气象因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播期对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7个播期,比较了不同播期大豆产量性状的差异,并分析了降水和温度与夏大豆生育进程、光合性能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花后阶段降水和温度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子。适期早播可延长夏大豆的生育天数,增加花后积温,提高花后累积日温差,花后阶段获得充足降水,可使夏大豆后期衰老速度减慢,提高光合势, 增加干物质量,提高收获指数。降水和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来影响产量,产量表现出随着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早播有利于大豆增产。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播期的科学设置以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北灌区西瓜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模式群体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一熟制灌区当前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作优势明显的西瓜/大豆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田间试验,对影响该复合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带幅比、品种、密度及播期4个主要群体配置因子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幅1.6 m,西瓜、大豆带幅比1.2/0.4模式为西瓜套作大豆最优带幅配置;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套作西瓜,大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齐黄36、冀豆12和陇黄2号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带幅1.6 m,西瓜、大豆带幅比1.2/0.4模式下,大豆品种齐黄36适宜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耐旱基因型大豆生理性状对不同降雨气候条件的响应,田间条件下,以耐旱型品种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干旱地区阜新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对两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别比较大豆植株V4、R2、R4和R6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各部位鲜重、干重。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种植的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半干旱地区阜新。一般情况下,植株根、茎、叶、叶柄和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品种,沈阳的值高于阜新,但部分取样时期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对根含水量的影响则因取样时期和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豆植株茎、叶、叶柄、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耐旱品种辽豆14的值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但多数情况下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植株各部位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除R4期植株的根生物量和茎生物量、R6期的豆荚生物量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阜新种植高于沈阳种植,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时期各器官的生物量均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或者辽豆21,沈阳种植均高于阜新种植。成熟期大豆植株的器官分配比例表现为:子粒荚皮根、茎。子粒的分配比例为,辽豆14辽豆21;而荚皮、根、茎的分配比例则为,辽豆21辽豆14。大豆单株荚数与产量变化相一致。干旱胁迫降低了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却提高了百粒重。辽豆14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均高于辽豆21,但百粒重却低于辽豆21。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耐旱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的生理优势,丰富了辽宁省大豆抗逆栽培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适宜间作的大豆/玉米组合品种,以9个不同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间作组合中的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齐黄34×(玉米)登海605、(大豆)冀豆12×(玉米)登海605组合中参试大豆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38 1和0.937 8,大豆产量分别为2 155.17和2 119.54 kg·hm~(-2);参试玉米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87 5和0.939 2,玉米产量分别为5 700.69和5 592.18 kg·hm~(-2),这两个间作组合中大豆、玉米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且综合产量较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适宜在鲁西北间作大豆/玉米种植模式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部垦区主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演化趋势,选用了198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差异,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近期比中期增产17.2%,比早期增产23%;高蛋白品种次之,增产7.2%.高产、高蛋白品种近期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比中期均有显著增加,同时高产品种的单株粒重也有显著增加;在高油品种中只有单株荚数近期比中期有显著增加.近期育成的大豆品种的株高比中期降低,主茎节数显著增加.高油型品种近期比早期脂肪含量显著提高0.82%,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1%;高蛋白品种近期比中期脂肪含量显著降低0.71%.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改良潜力较大,而株高、百粒重、蛋白质、脂肪的改良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耐密植大豆品种沈农12叶片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大豆沈农12和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在不同种植密度(7.5、15.0、22.5、30.0、37.5、45.0万株.hm-2)下,比较了2个品种的叶片性状。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叶形指数较高、叶柄较短、叶倾角较小,有利于密植栽培;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耐密性不同的品种叶柄长度随密度而增加的幅度不同,沈农12增幅较小;叶倾角也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沈农12叶片性状有利于叶片的受光态势,因而,该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并且随着密度增加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当前辽宁省主栽的两种不同结荚习性的4个大豆品种,对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两种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群体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15号和铁丰29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类型品种辽豆21号和铁丰31号适宜种植密度在18万株/hm^2左右。随种植密度增加,品种的株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呈现递增趋势,而有效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性状及籽粒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种植密度对不同结荚类型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百粒重和群体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