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牛床垫料是奶牛场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消耗性材料,干燥松软的卧床垫料可以提高奶牛卧床率和卧床时间,进而利于提高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近几年来,牛床垫料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很多垫料再生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覆膜式静态好氧发酵生产垫料的方式。该发酵工艺简单、投资少、施工周期短,无需另建厂房,场地选择灵活性高;发酵过程能抑制臭气外散并实现了雨污分离,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运行费用很低,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发酵温度可现场或远程调节干预,发酵效果良好。该模式单堆发酵为集中进出料,需配备混料出料区域,适合投资预算少、配备混料场地较大的奶牛场。  相似文献   

2.
奶牛规模化养殖中粪污处理是养殖生产中关注的重点环节,本文以本地一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为例,介绍和分析了奶牛粪污就近消纳还田以及牛粪经膜式静态好氧堆肥发酵后用做奶牛卧床垫料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奶牛养殖粪污“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资源化利用动物粪便有很多种方式,用于奶牛卧床垫料便是其中一项。其主要原理是对奶牛场中的粪污进行固体与液体分离,其中对固体牛粪通过堆积发酵或条垛发酵予以无害化处理,之后将其用作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生产中,传统的牛粪处理方式造成的环保问题日趋严重。山东省青岛市双友奶牛场利用牛粪规模化生产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奶牛场的环保问题,还增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规模化生产牛粪有机肥要重点把握好牛粪集纳、固液分离、物料混合、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干燥粉碎、圆盘造粒和筛分涂膜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选择饲养密度、品种一致的荷斯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砖面平养,试验组采用发酵床垫料,饲养试验中对产量、环境卫生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奶量、料奶比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牛舍NH3浓度低于对照组,粪便降解充分,奶牛均匀躺卧在垫料上。说明建立的试验方法可行,为生物环保养殖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3):73-76
为了比较不同畜床垫料对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橡胶垫、牛粪和沙土作为畜床垫料,剖析垫料对奶牛行为,消毒前后畜床垫料上细菌消长变化,产科疾病、肢蹄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作为畜床垫料投入成本较低,适合奶牛趴卧休息,但不宜消毒,需要特别注重牛粪发酵、晾干和定期消毒等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奶牛场粪污利用新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奶牛场污粪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将污粪制成牛床垫料的利用新途径,并介绍了这种垫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所需的固液筛分设备。该牛床垫料卫生、松软、干燥,舒适安全,能增加奶牛在卧床上的休息时间,从而可提高产奶量。该途径旨在奶牛场内部区域协调解决污粪处理、污粪利用和牛床垫料的来源问题,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系统效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生态养殖模式中,应用较多的是沼气发酵、固液分离、堆腐晾晒、机械搅拌、高温堆肥等畜禽粪污的处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则是生态养殖的一种新型模式,即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作为垫料圈养畜禽,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迅速降解畜禽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1保持环境干净 确保牛床设计合理.大小合适并有足够的垫料;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定期清除牛床及运动场牛粪;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尽量避免奶牛受到电刺激。  相似文献   

11.
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养牛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牛粪在一些地区大量集中产生,这些牛粪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技术既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又能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是有效且环保的牛场粪污治理手段。然而,由于牛粪中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以及操作问题和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较低。因此,为了使牛粪厌氧消化技术在经济上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工艺参数,如C/N比、温度和固体浓度等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的策略,如预处理、共消化和添加外源添加剂等,以期为提升牛粪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规模的壮大,规模化奶牛场数量持续增加,但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规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危害性,然后从雨污分离、固液分离和干清粪工艺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方式进行概述,最后从厌气(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微生物发酵用作饲料和生产生物有机肥三种不同模式介绍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循环利用操作,以期为规模化奶牛场粪污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牛粪发酵过程中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牛粪在堆肥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别对室温、30℃、50℃好氧和厌氧发酵条件下的牛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①好氧条件下有利于牛粪中有机物的分解,随着堆肥的进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均在减少,芳构化程度增强.30℃与50℃好氧发酵与宣温好氧发酵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将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是实现牛场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对不同干物质含量(30%~35%,35%~40%,40%~50%)的固体牛粪进行堆垛发酵,通过对比不同干物质牛粪垛的温度、有害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及堆垛完成后理化性质,建立起最优的牛粪卧床垫料安全制备流程,并评估其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堆垛成高1.2 m,底宽1.5~2.0 m,顶宽1.2 m,长20~30 m的梯形发酵垛,发酵第4天后,发酵垛表层、中层温度达60 ℃以上;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以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的牛粪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结论]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经过发酵,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牛粪垫料制备时间最短,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污处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难题,关系到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本文梳理了当下国内畜禽粪污资源化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对好氧堆肥和沼气发酵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方式、应用现状等进行全方位综合对比并明确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结果发现,利用好氧堆肥技术处理畜禽粪污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分析国内外在堆肥机理、发酵工艺和设备等研究进展,系统整理了堆肥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包括含水率、碳氮比、温度、pH值、通气量和微生物菌剂等,最后分析了畜禽粪污资源化过程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肉(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牛粪高效、安全的利用成为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照牛粪发酵参数,重点介绍了牛粪堆肥发酵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堆肥产物的质量评判标准,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stall length, manure system, type of bedding and calving disorders on incidence rates of tramped teats, udder injuries, and clinical mastitis in Swedish Red and White tied cows, as well as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3 disorders were investigated. Data used consisted of 370 herds, for a total of 45,133 cow records. Cows in herds with liquid manure system were at higher risk of udder injuries and mastitis than in herds with solid system. Lower risk of both udder injuries and mastitis was found for cows in herds with short stall size (less than 180 cm) compared to herds with stalls of 205-219 cm length. It was suggested that other factors, such as slipperiness of the stall floor and presence and type of feeding barrier,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the effect of stall characteristics on tramped teats is investigated. In farms with solid manure system cut straw or sawdust bedding increased the risk of tramped teats and mastitis relative to uncut straw. Parity and calving disorders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udder health and their effect was greater in herds with liquid manure system. Tramped teats and udder injuries were the most serious risk factors for clinical mastiti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腐熟牛粪施用量对作物根际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盆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0%,3%,6%,9%的腐熟牛粪,在添加30 d,60 d,90 d后进行取样,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区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