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病等病害是中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限制因子。为了马铃薯病毒病等病害的防治,研究通过病毒接种鉴定了15个北方晚熟马铃薯品种(系)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四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抗性,同时检测了这些品种部分病害的相关分子标记。有10份试验材料至少对一种病毒表现出抗性,其中‘京张薯4号’‘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2013-19-14’和‘2013-89-2’同时具有3种病毒抗性,表明京张薯和冀张薯系列马铃薯具有较好病毒综合抗性。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冀张薯8号’‘2013-38-32’和‘2013-89-2’的PVY抗性可能来源分别为Ryadg、Rychc、Rysto,而‘冀张薯12号’的PVX抗性可能来源于Rx1。根据标记与抗性表型的符合程度推测,上述马铃薯品种(系)的PVY抗性可能主要来源Rysto,PVX抗性可...  相似文献   

2.
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发现试管苗和微型薯中马铃薯S病毒检出率最高(21.27%),其次是PLRV(5.71%);还检测到了新出现的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检测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3):154-159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是影响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具有广泛的自然寄主,可侵染马铃薯、番茄和辣椒等重要作物。该病害可通过植物学种子、花粉或卵细胞、无性繁殖以及机械等方式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可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块茎畸形、变小,商品性和商品薯率下降。该病害主要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加强种质资源和种薯卫生管理、加强检验检疫以及实行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1917年美国马铃薯协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育通常有益的、命名准确和无病的优良品种。过去75年间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花叶病、卷叶病、纺锤形块茎病和细菌性环腐病。花叶病包括4种病毒:1925年发现的马铃薯 X 病毒(PVX)、1952年发现的马铃薯 S 病毒(PVS)、1932年鉴定的马铃薯 A 病毒(PVA)及1931年记载的马铃薯 Y 病毒(PVY)。PVX 和 PVS 易于摩擦传播,1967年以前美国  相似文献   

5.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6.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4种细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易受到多种细菌病害的侵染,特别是检疫性病害和土传性病害,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全面的细菌病害检测势在必行。将检测检疫性细菌病害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在马铃薯4种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青枯病、疮痂病和黑胫病)的检测中,探讨该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采用已知菌株以明确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项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和疮痂病的结果良好;检测青枯病可以确定到属;检测黑胫病时配合特异性基因,可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该DNA条形码技术是标准性操作规程与测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同时可以在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工作中缩减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花卉研究所松下阳介研究员以番茄花芽形成组织中两种类病毒的分布差异为主题,报告了其研究结果。1类病毒是病原由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侵染马铃薯种子内部的胚珠等生殖器官可推测,PSTVd病毒不仅污染番茄种子的表面,甚至还可侵入到种子内部组织。有关PSTVd导致园艺花卉种子病害已有报道,期待本文对花卉种子类病毒的侵染分布研究及其检测技术的开发有所帮助。2确认新病害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病毒病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防控马铃薯病毒病尤为重要。用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PVY+PVA、PVY+PVX、PVY+PVS以及PVY+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共9种病毒或病毒(类病毒)组合于苗期接种黑龙江省10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调查这些品种的株高、产量、大薯率和植株症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侵染中PVY和PSTVd和单一侵染中PVY对马铃薯品种高度影响最大。10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对含有PVY侵染的5个处理(PVY、PVY+PVX、PVY+PVA、PVY+PVS、PVY+PSTVd)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症状。PVY+PVX和PVY+PSTVd复合侵染对10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大薯率影响较大。调查了生产中常见病毒病和类病毒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上造成的症状和危害,有助于在生产中对病害的识别和防控,降低病害的危害,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