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用样地调查的方法,以林带生物学特性、可燃物载量为基础,运用经典数学模型,对古浪县退耕还林区白榆防火林带的宽度、株行距、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榆防火林带比较理想的结构为宽度2.9~8.7 m,株行距为外侧2.0 m×2.0 m,中间2.0 m×3.0 m。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0-91
选择刺槐、白榆、五角枫、黄连木和麻栎等防火抗火性强的树种,在太行山林区开展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研究,实施生物防火林带系统阻隔工程,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发展蔓延,迅速提高了林分自我抗火能力和林区综合防火能力,对太行山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刺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理化性质分析,刺槐是一种较好的抗火树种,本文阐述了营造刺槐生物防火林带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及防火林带的合理分布和设置,特别是抗抗林昆交复层设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生物防火林带的优越性的同时,对生物防火林带的设置和树种的选择、设计、部门协作、运作资金、关注群众呼声,吸收多方良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厦门市同安区多年来生物防护林带建设实践,总结生物防火林带的布设、结构设置、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林等营建系列技术,并对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效益、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为建设高效的生物防火林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建省古田县多年复层防火林带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复层防火林带的设置、树种选择与配置以及营造林抚育等关键技术措施。并根据调查汇总数据,从防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复层防火林带的经营进行了成效分析,为科学经营复层防火林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苍南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苍南县林缘山脚田边路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基本情况,从设置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面临的形势、建设中困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为今后进一步推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豫北太行山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600~700mm,造林成活率低,造林树种可选择性小,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性则更小。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豫北林州地区选择五角枫作为生物防火林带树种,营造五角枫防火林带,并对五角枫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分布与设置进行试验研究。实践证明五角枫防火林带效果较好,在豫北太行山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防火林带规划和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防火林带规划的原则、设置方法及其种类与结构,并根据安化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指出了适合当地的防火树种;在此基础上,从育苗、造林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并提出了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一项治本措施,是森林防火的一项战略工程,是提高现代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龙游县于2006年规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使该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文章通过近几年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推广情况,就其中的林带设置、树种选择、林带结构、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重在预防,而森林防火又是一门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设置生物防火林带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木荷防火林带在森林防火中应用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通过长期调查、监测木荷防火林带林分因子,分析防火林带经济效益和局限性,提出建设多功能防火林带的思路,为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蹄荷防火林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马蹄荷的营林技术,对马蹄荷林带防火的布局设计,并对马蹄荷防火林带树种的抗火特征值及林地小气候、土壤变化等测定分析试验,设置标准地,对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研究,得知马蹄荷抗火性能指标较高,改善森林小气候和土壤;影响马蹄荷树高、胸径、蓄积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层土壤厚度、林分年龄、林分密度,57km的防火林带,15年经济效益达559.6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重在预防,设置生物防火隔离林带是一项重要的林业技术措施。我国很多林区种植木荷,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素有“烧不死”之称。  相似文献   

15.
防火路和防火林带是林业生产上重要的防火工程设施,它们对于控制森林火灾蔓延起着重要作用。防火路的设置简便易行,在南方林区已被普遍推广运用。而防火林带是近年来掀起的生物防火工程设施,它对于克服因防火路的设置带来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负面影响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推广防火林带建设以来,许多地方在完成了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后,工程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原因除了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难以全面推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存在认识及观念上的偏差,它影响了防火工程设施建设的投资决策。许多地方仍满足于开设防火路来应付森林防火,年复一年无休止地投入维修经费,实际上增加了森林防火的综合费用。为了探讨防火路和防火林带两种方案在林业生产上的经济适应性和操作可行性,本文对防火路和防火林带两种建设方案的投资进行分析、比较优劣,为林业生产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生物防火林带效能及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生物防火林带效能、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规划原则及造林技术,提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的关键措施,旨在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因危害性大、难以扑救成为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减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油茶防火机理和林带设置的探索与防火林带效益的分析与研究,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木荷防火林带效益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木荷为主)有较长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在肇庆市一些国营林场就开始种植木荷防火林带,到目前为止,这些地方的生物防火林带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木荷林带的效益评估未进行系统地总结研究,通过对木荷林带效益的监测研究表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具有较强的防火效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论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至1998年底,广东省共有防火林带3万多km,其中成效防火林带15430km,约占总林带的50%。目前,广东每年拿出大量资金(约8千万元)用于防火林带建设,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防火林带密度达到14m/h。下面就广东省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及造林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归纳分析。1防火林带营造技术1.1新建型目前防火林带选用的主要树种是木荷(schimasuperba)。大多采用1年生裸根苗造林,在立地条件非常差的地段采用营养苗造林,效果更好。配置方式采用三角形或方形配置,方形配置更利于造林整地。防火林带结构见图1。防火林带宽15m…  相似文献   

20.
木荷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包括江苏、安徽南部等11个省(区)。木荷适应条件为:春夏间多梅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海拔在200~1500m,年降雨量1200~2000mm,年平均气温16~22℃。木荷属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1m。其树冠浓密,叶片厚革质,萌芽力强,耐火性强。1 林带设置防火林带的设置密度,首期以每万亩山林营造10km的标准,与耕地、山涧、道路等连成隔离网络,将大面积山林分割成若干块;林带的位置设置在山脊、山背、鞍部及部分山脚线,主要应设置在山脊线上,山脊线也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