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以晋安区为例,介绍了1997年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建档更新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叙述了本次二类调查与应用网络版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小班变化卡片获取小班数据的过程,分析了1997年二类调查与本次二类调查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从侧面反映了最近一次福建省二类调查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与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重点生态公益林小班内的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新调查的二类数据更新生态公益林数据的相关因子。以上虞市的重点生态公益林数据更新为实例,具体介绍了方法和步骤,并对二类调查小班界线与生态公益林小班界线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以生态公益林小班界线不动,涉及的二类小班以细班的形式记载在该公益林小班内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对生态公益林数据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数字化方式管理生态公益林数据,固定生态公益林小班经营等较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建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不同时期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以小班调查因子为建模样本,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适合福建省国有林场系统的小班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数据更新的数学模型。准确快速地满足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实现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种监测体系因调查目的及方法不同,因此监测获取的森林资源数据存在不一致。鉴于此,以保定市为例,开展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数据对接方案分析研究。采用非线性指数模型分树种组构建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通过模型反演更新调整保定市内所有小班蓄积量信息,从而获取保定市各县(市、区)森林蓄积量信息;采取平差调整法实现保定市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接。研究结果显示:1)分树种组研建的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评价指标均表现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2)相比二类调查而言,采用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获取的保定市森林单位蓄积量(34.98 m3/hm2)与一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比,其精度为91.06%,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对误差,表明了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值的可靠性;3)对模型预估值进一步进行平差调整后,最终实现了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成果对接,表明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研究的技术方案可为各省级行政区历年小班蓄积量监测数据对接更新及今后实现“一套数,一张图”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通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立的小班资源档案为基础,各类土地面积和蓄积的变化均落实到小班,用计算机更新森林资源统计表。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分析现有森林资源更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提出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技术路线和方法。该技术方法以前期二类调查数据、年度森林经营档案数据及两期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应用3S、数学模型、数据库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地调查核实,实现落实到小班的森林资源更新及年度出数。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法高效、可行,更新成果数据详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1990年和1991年在浙江遂昌县进行森林资源建档及数据更新技术探讨,以198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进行现地对照调查,建立小班动态变化关系网,然后进行面积更新,蓄积更新,其精度要求县级不超过±3%,乡级不超过±6%。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4):151-154
根据项目区2006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以及2005年、2013年、2014年的3期TM遥感影像,典型选取29个小班开展了外业验证调查,对比分析了典型验证调查结果和二类调查结果。根据U检验结果,29个小班验证调查的蓄积平均值和二类调查蓄积平均值基本是一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俄方提供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总体蓄积是可信的;根据F检验结果,单个验证调查小班公顷蓄积与二类调查公顷蓄积差值波动较大,可信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数据库主键关联、地理位置关联、局部替换等方法,用采集到的最新数据,对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进行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10.
以森林资源统计报表数据和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为信息源 ,以《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 ,在系统控制理论基础上 ,采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法”测算合理年采伐量 ,可适应不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编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浅论小班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论小班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张明森林档案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全省各地以林业局或林场为单位。采用森林资源调查(二类调查)成果,陆续建档。二类调查资源数据只能反映当时的森林资源结构和数量,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森林档案数据更新,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二类续档误差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数据二类续档存在的问题,在对永安市大坑采育场大坑工区进行小班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2003年初二类调查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数据与1996年二类调查续档至2002年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动态监测技术及林业生产调查探讨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设计.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涉及到2个关键技术,即小班信息更新技术与更新验证调查技术.结合吉林省和龙市二类调查与历年森林经营措施资源,完成了2个林场小班信息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录入和整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费时的工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利用数据库中简单易学的标准SQL小程序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快速整理,如批量修改表结构,检查调查数据逻辑、重复小班号处理、多个关联表合成一个表、分类统计,数学模型拟合时剔除异常小班等。实验表明,利用SQL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整理,节省了人力、物力、工作时间,提高了数据规范性和数据库质量。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误差种类及改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目的是为指导林业生产和实施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通常采用抽样控制和小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样调查控制总体蓄积精度,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小班调查的蓄积量。用小班调查方法,将资源数据落实到小班(地块)。由于各种调查方法均存在着误差,常使抽样蓄积和小班蓄积相差很大。林业部《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凡小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旌德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角规调查杉-松-阔模块为例,阐述了利用Excel VBA对角规调查数据内业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角规调查小班蓄积量的自动计算,可避免二类调查查找引用数据量大、计算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的问题。通过二类调查人员的实践操作应用,角规调查小班蓄积量的自动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正确,工作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班调查,可以满足蓄积量落实到山头地块,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总体规划设计提供资源数据。抽样调查,可以给出可靠的精度指标,控制全部小班调查(总体)的蓄积精度。小班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控制总体法。抽样控制总体的二类调查,如果在建立  相似文献   

18.
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小班调查得到各组成树种的平均高,平均直径以及小班的年龄,每公顷株数,郁闭度,散生木蓄积等因子后,应用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可以实现无人为干预小班数据的全面更新和连续预测。这些模型应用于小班数据更新时的特点是分别组成树种,以地位级指数评价立地质量,以预估间隔期代替年龄,更适用于天然混交异龄林小班数据的更新。通过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08块复位样地的验证,表明天然林分生长模型的预估结果优于目前生产单位所用的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新的高清彩色航片对小班进行区划,应用二类调查信息管理平台对小班图面和数据库进行管理,实现了二类调查的小班固定,保证了资源调查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小班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小班区划方法进行改进得到连续小班区划方法 ,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野外调查时间 ,大幅度提高小班界线区划的准确性 ,使小班界线相对稳定 ,调查成果可提供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数据及图面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