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七星分公司通过利用水稻、鸭子共育,实现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鸭稻共育生态模式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同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系统,在水稻分蘖盛期时将鸭子放入稻田中生活,直到水稻抽穗期将鸭子赶出稻田,通过以田养鸭,以鸭促稻,兼顾鸭子的成长和水稻的生长,达到动物和植物同生共育,改变传统稻田单一种植模式,实现"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零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稻与鸭子双丰收,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续稻田养蟹技术之后在我省绿优稻米生产区推广的新的无公害生产绿优稻米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鸭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自然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田中,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续稻田养蟹技术之后在我省绿优稻米生产区推广的新的无公害生产绿优稻米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鸭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自然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田中,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形成了稻田养鸭一品村,其生产过程全部应用了稻田养鸭技术,并生产绿色水稻,而所养殖的鸭子全部以超出正常市场价格供应市场。吉林经济开发区在2006年从外地引进此项成功的新技术,并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稻田中,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除草,少施化肥、农药,只给鸭子喂少量饲料,让鸭子、水稻在自然状况下共育同长,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很多的技术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稻田放养鸭子可有效防止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残毒对人体的危害;二是稻田放养鸭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11.
实施"稻鸭共生"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左家仑村郭庆新等村民,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在自己的稻田里实施"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稻田进行围网,每667平方米放养野性强的鸭子15只~20只,通过鸭子在稻田的不断活动,可取得除草、防病、增肥、中耕、刺激水稻生长和省工节本等效果,达到生产优质稻来的目的.图为田角建的供鸭子栖身和喂饲料的棚子.  相似文献   

12.
总结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优点,介绍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稻田选择、鸭子和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围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西安村创新示范"一稻两鸭"(即"一季中稻养两批鸭")新的生态模式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稻田养鸭示范基本情况在杨桥镇西安村示范稻田养鸭6.67公顷,先后分两批次放养适龄鸭苗3000只,示范"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模式。水稻为一季杂交稻,鸭子为本地麻鸭。杂交稻播种时间为4月底至5月上中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栖是将鸭子放入稻田中,利用鸭子的采食性取食田内杂草害虫,同时鸭子粪便培肥稻田,鸭子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从而生产无公害稻谷和鸭肉的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除虫灭草、增肥助长、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减少污染等优点,已纳入《江西省标准化绿色大米生产计划》。该技术在我县南新等地实施,每667平方米稻田平均增加经济效益100元左右。现将其主要特点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 1.对水稻的好处 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草和害虫.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生态养鸭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养结合、互利互补、促进生态平衡。对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水稻和无污染绿色养鸭,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1稻田生态养鸭的好处(1)可充分发挥鸭子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了中耕除草,吃  相似文献   

17.
应用稻田养鸭不仅能成功控制稻水象甲和其它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还能生产出生态的稻米和鸭子,降低防治成本,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模式效益与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作模式的由来 2001年,新联镇极孝村利用传统畜禽养殖技术,衍生出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新模式,当年试验面积60亩.2002年该村进一步总结经验,稻鸭共作面积扩大到350亩.稻鸭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稻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稻鸭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有害生物的控制及防御是有机水稻生产获得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现代农业生态原理,以创建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稻田、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为出发点,以水稻健康、安全生长为基础,构建了上海跃进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包括预防技术、预警监测技术、应急防御技术)。同时系统阐述了生态控制技术的内涵和方法,在有机水稻生产上推广实施,可确保有机水稻高产、优质、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