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和区位熵等方法,对吉林省2005~2011年粮食生产地域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与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减小,粮食生产的均衡性增加。最后,针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既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文章结合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层面剖析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玉米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近几年来玉米生产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迅速改进,全省玉米单产已跨上495.2公斤,总产已突破15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吕梁市粮食生产和供需分析进行研究,2006—2015年吕梁市粮食年平均缺口约为50万t,粮食自给率为50%~60%,远低于山西省平均值。针对吕梁市面临粮食安全意识薄弱、粮食自给不足、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失衡、生产和流通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落实、提高自给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调控机制、发展规模经营、构建现代物流等对策,可为保障吕梁市保持粮食供需平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吉林省首次开展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目前逐步构建起市场化的种植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目前吉林省农业保险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地方政策性补贴险种,种植业包括人参、温室大棚、辣椒、烟叶、林下山参、食用菌几大类,养殖业保险主要是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和育肥猪养殖保险。本文就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稻米品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现状及自然条件进行剖析指出:①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及优质品种品质中等偏下,与日本、韩国优质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②吉林省是我国优质粳稻主要生产基地,但名牌稻米产品不多,在国内外优质米市场竞争能力弱。③目前吉林省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先进,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快速发展时期。作者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优质米的生产对策:①吉林省具有独特的优质米生产环境和自然气候,要加强对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高稻米品质。②开展对绿色优质水稻栽培研究,建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③科学、合理进行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7.
袁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31-235+250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小于1,说明该经济带在2011—2020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粮食绿色生产技术进步出现阻碍,技术进步效应也相应地降低。(2)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密度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下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深度和赔付率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密度对长江经济带及下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上游和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深度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为全面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搞活粮食流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区域粮食总量平衡和品种平衡,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吉林省于8月11日在松原市举办了2016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本次粮洽会以"产销合作、互利共赢、品质粮油、拥抱新食代"为主题,突出展示吉林省生  相似文献   

9.
2007年开始,吉林省作为全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6个省份之一。吉林省农业保险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支持、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呈现出覆盖面不断扩大、品种逐步增多、财政支持持续加大、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各界高度认同、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局面。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加强对农业保险新形势的研究,找出制约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先进政策,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收获粮食质量调查是在粮食收购前,对新收获粮食的常规质量指标的评价;粮食品质测报是指对推广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的内在品质状况的综合分析;自从2005年开始,我站根据省粮油监测站的工作部置,进行了粮食的自然质量调查以及品质测报及卫生状况调查工作。为市粮食局、市政府以及省站提供每一年度收获粮食的基础数据,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服务和引导粮食生产购销,促进吉林省粮食质量提高和粮食有序流通。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粮食大县(市)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4—2013年度吉林省前郭县、德惠市、榆树市等14个粮食大县(市)为样本,运用DEA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对吉林省粮食大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比对分析,并用Tobit模型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德惠市等粮食大县(市)存在投入要素松弛情况;粮食大县(市)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低;户均粮食播种面积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入社比重对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户均农机动力则有负面影响。据此提出,吉林省粮食大县(市)需要合理配置要素的投入,提高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土地流转,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49~2003年吉林省各市(县)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借助滑动平均算法和GIS软件,以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粮食生产过程,揭示了近5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其人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变动明显,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而且区域差异显著,粮食产量两极比接近200∶1;②中偏西部年均粮食产量最高、中部次高、东部和西部最低,并体现出高产区年均增长率低、中低产区增长速度和潜力较大的态势;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化的10个主要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为0.66~0.99之间,其中,粮食单产是首要影响因子.最后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优化其空间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71-175
种粮大户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农业保险是确保种粮大户粮食生产收益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浙江省11个县市区135户种粮大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实地调查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种粮大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粮食种植面积、往年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种粮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以及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和对种粮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据此提出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农业保险措施,加强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参保意识,规范农业保险条款设计、提高风险保障程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12年吉林省9个市(州)的粮食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1.36%,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吉林省今后应依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物质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加强西部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提供粮食高效生产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等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8~1992年全省大豆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结果.结合各品种适应区域的气候条件,对吉林省主要大豆品种吉林20,21.22,25,26.27,29,30和长农4,5.7号.白农4号及合丰25的生育期表现、生产性能、适应区域及有关子粒品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吉林省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利用2004-2012年吉林省9个地区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2004-201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1.36%,尚有提升空间;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正相关,有效灌溉率和受灾面积占比与其呈负相关。对此,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物质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提供粮食高效生产的人力资源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叙述了吉林省农田自然环境、面源污染和耕地土壤退化现状,产地环境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回顾了主要气象灾害、面源污染及耕地质量退化形成的原因,分析了30年来,粮食产量波动规律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吉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的关键技术措施,认为科学施肥,提高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生产力是解决粮食可持续的关键技术环节。粮食可持续关键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吉林省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粮食品质,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粮食作物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粮食生产区域为单元尺度,对甘肃省三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区域内部粮食生产变化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地域性差异较大。粮食主产区呈现由西向东、由灌溉区向旱作区转移的态势。小麦播种面积直线递减,粮、经兼用的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上升。甘肃省粮食生产品种类型及区域结构变换更替明显,种植业比较收益高低是决定更替变换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