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文冠果优良单株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引进的24个文冠果种源为材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文冠果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源中,生长指标地径变异系数最大(21.9%),叶长变异系数最小(13.1%),结实性状中总果数变异最大(74.3%),种子纵径变异最小(14.3%)。单株产量与总果数、干果质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鲜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参试的24个种源分为5类。第1类为G-9种源,属于产量最高等级;第2类为坤156种源,处于较高产量水平;第3类为Q-2等种源,处于中等产量等级;第4类为G-23和建2种源,位于较低产量水平;第5类为BD-7等种源,位于最低产量水平。24个文冠果种源中以产量水平最低的第5类居多,产量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子的3种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品系间的分化变异现象和果实表型性状与种子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在品系间的分化差异十分显著,表现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单果种子粒数和出仁率、种子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之间都表现出比果实大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化程度更大更显著的品系间的分化差异;25个初选品系的种仁含油率为49.23%~60.53%,其变异系数为5.32%,粗蛋白含量为24.13~30.59 mg/g,类黄酮含量仅为12.64~20.57 mg/g,且种仁各功能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X01-1、G17、A034、YP06、A092这5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较好且均有文冠果普遍具有的优良特征。【结论】文冠果种仁各功能成分含量与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对于以高油脂、高蛋白等为目标的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中,种子性状可以作为最易选择的表型性状,建议优良单株选择的参考标准为:种子百粒质量≥90 g,种仁百粒质量≥50 g,出仁率≥48%。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4.
君迁子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的13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纵径、叶片横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2年生苗高、地径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君迁子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的果实、叶片和种子等表型均存在变异。果实分为长椭圆形和扁椭圆形2种。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变异,变异系数都超过了10%。群体间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群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化很大,桑植群体的千粒重为济源群体的4.25倍;群体内比较一致,个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有9个群体小于3%,12个群体小于4%。2年生苗高、地径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卢氏群体的生长表现最好,苗高为94.70 cm,地径为16.7 mm;分宜群体生长表现最差,苗高为13.05 cm,地径为2.9 mm。多数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成正相关,与海拔成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1个君迁子群体可分为4类,群体间的分类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说明君迁子群体间表型性状变异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6个种源的文冠果引种栽培后的生长情况、果实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栽培第5年,内蒙古种源在种子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综合比较6个种源文冠果在牡丹江地区的生长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等的综合评价,初步选出内蒙古种源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的表型性状调查,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探讨毛叶木姜子的表型特征,为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西地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6株毛叶木姜子实生单株,对果实、叶片、种子等13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结果](1)从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结果来看,试验区内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变异幅度大。其中,果实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93%;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1%。(2)在相关分析中,各性状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3)主成分分析显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百粒质量是影响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结论]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各不相同;表型性状间具有协调发育的特点;果实纵径等6个性状是影响其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结论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9.
根据花楸天然分布状况,以其叶片、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内蒙古地区6个花楸天然群落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了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百果重及千粒重是关键表型性状;浆果质量、千粒重、果柄长3个性状是造成花楸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种源间树型、叶型、果型及秋季叶颜色变异较大,有利于花楸树种质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广西石漠化地区栽培的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新品种,2012年从越南岩溶地区引进了番荔枝15个家系的果实,通过对其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之间果实纵径、单果质量、糖度以及种子的长度、种宽、种厚、千粒重均有显著差异,而各家系之间果实横径差异不显著,果实纵径最大是27号,果实横径最大是11号,单果质量最重是23号,糖度最高是20号。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山茱萸种质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选自河南山茱萸主产区8个居群的43份具有代表性的山茱萸种质资源的果实纵横径、种子纵横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百粒质量、果肉干质量、出肉率、出药率等表型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变异系数和各个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柄长、种子纵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百粒质量、果肉干质量和出药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这些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而种子横径和出肉率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说明这些性状的变异比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百粒质量和果肉干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性较高,其中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881(P0.01),果肉干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46和0.649(P0.01),说明果实纵横径是影响果实百粒质量和果肉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出肉率和出药率与果肉干质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0.605和0.536,P0.01),这表明果肉干质量是影响山茱萸出肉率和出药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inn.)系一种高钾低钠类天然保健果品,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较高。通过分析高寒地区光、热、水、土资源对树莓的生态耦合性,探讨了树高、地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实内种子粒数等5个性状的变异程度,旨在为高寒地区良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树莓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生态耦合性较强;家系间树高、地径、果实纵径、横径和种粒数量等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5.87%、19.94%、16.46%、17.93%和32.92%。以果实性状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生长势、遗传表现和鲜食舒适度,确定YHF02为优良家系,其果实较大,舒适度最佳,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8个种源的核桃楸种子为试材,对其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和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种子的外观形态各指标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果实大小和单果重差异较明显,长白山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最大(36.730 8 mm),单果重也最重(11.824 0 g),白家单株种源的核桃楸空仁率较高;核桃楸种子的腹径和缝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75),缝径大的一般种子也较重(相关系数为0.823);对种子外观性状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白家单株和铁岭的亲缘关系最近(欧式距离为2.510),长白山单独一类,且和苗圃单株的亲缘关系最远(欧氏距离为17.753)。通过研究了解核桃楸种子形态的变异规律,揭示其性状变异与不同种源的相关性,为优良种源的划分及沙地引种栽培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的山杏资源进行调查,初选出优良单株,测定其果实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杏果实的各性状在不同植株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果实横径(66.32%)果实扁径(59.32%)果实纵径(59.08%)单果质量(36.88%)果形指数(29.36%)果肉厚度(20.47%);果实的各性状中,除果实纵径与果形指数指标呈线性负相关外,其他果实各性状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单果质量与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密切相关,与果形指数关系相比较而言不密切。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种源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种子表型性状及苗期生长情况,了解种子性状的自然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化规律,为香合欢选优策略的制定及在广西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海南三亚、海南乐东、广西乐业、云南景洪和四川盐边5个种源的香合欢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开展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合欢的种子表型性状及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最优的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苗高和地径分别为云南景洪种源(60.70 g)、四川盐边种源(8.36 mm)、广西乐业种源(5.98 mm)、云南景洪种源(2.28 mm)、海南三亚种源(77.6 cm)和广西乐业种源(4.97 mm)。香合欢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主要受经纬度和年均气温的影响,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年均气温、纬度、海拔和年均日照时长的影响。初步筛选出云南景洪、海南三亚、广西乐业和海南乐东4个种源,适合在广西南宁地区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省炉霍县和道孚县鲜水河流域调查了花叶海棠6个居群共60个单株,分析比较了树叶和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运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表型分化系数研究了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叶海棠地径、树高、冠高、冠幅、结实量的居群内方差分量>80%.居群间差异的影响<20%。果实的纵径、横径、重量、果色、果形的变异也主要是由居群内差异引起的,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反映果色是以居群间变异占相对优势,纵径在居群间的变异略高于居群内的变异,而横径、果重和果形都是以居群内变异为主。果实维C含量的居群间差异很大,变异系数高达69.04。探讨了花叶海棠的遗传改良策略和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引种的泡泡树4个品种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及生长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株结果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当前单株结果量和果实性状表现,筛选出Mary Foos Johnson和Overleese两个早期丰产的优良品种;同时发现各品种之间果实横径和纵径大小存在差异。4个泡泡树品种的纵横径变化在泡泡果实成熟前期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主栽品种‘灰枣’Ziziphus jujuba ‘Huizao’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果实纵径和横径、果核纵径和横径、单果质量、果肉质量、果核质量和可食率等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果实纵径、横径与果核纵径、横径之间的线性回归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灰枣’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范围,其中果核质量、果肉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大于20.00%),核形指数和果核纵径、横径的变异系数均在10.00%~20.00%,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其中果实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2.9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灰枣’果实外观品质指标中,大部分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果实纵径、横径与果核纵径、横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47、0.49,单果质量与果肉质量和可食率之间也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分别为0.99、0.58,但果核质量与单果质量和果肉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纵径(y)与果核纵径(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61x+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