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稳定甘肃省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1979~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和增长率等资料,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甘肃省粮食生产始终呈现曲折徘徊、波动式增长的趋势;根据2000~2008年甘肃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受灾面积、粮食单产、成灾面积等;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加强先进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化肥投入变化对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为贵州省实现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2001、2006、2011和2016年贵州省粮食总产量及其生产要素投入的面板数据,测算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态势和集聚态势,利用重力模型分析化肥投入与粮食生产效率的空间耦合关系,并以Tobit模型实证分析化肥投入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2001—2016年期间,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均值为0.8355,效率总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提升空间较大;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地理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趋势,空间集聚态势呈离散分布;化肥投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但增产的边际效用总体较低,且即将进入"内卷化"阶段.[建议]充分考虑贵州省实际情况,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农业生产科研投入、区域良种和技术研发有偿合作、粮食分区生产政策,既能防止化肥施用"内卷化",又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尚丽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92-198+21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利用历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将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的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粮食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2010—2019年考虑碳排放因素下陕西省的粮食生产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粮食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条件下,2010—2019年陕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均呈增长趋势,但年均增长速度缓慢,而其粮食技术效率指数为0.995,技术效率无效。在此基础上,从低碳农业科技发展、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低碳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构建、科研人员保障机制建立、农民低碳生产意识培养5个方面提出提升陕西省粮食低碳生产率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98-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对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借助σ收敛和β收敛对全国范围及各功能区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中国3个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利用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远远高于化肥利用效率;三大功能区的化肥利用效率虽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但均具有收敛特征,说明这种区域差异会逐渐缩小,各省市自治区自身的效率水平也逐渐趋于稳态。中国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中国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建议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等多途径促使农民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湖南粮食产量增长与主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利用计量模型对1997~2015年湖南粮食产量增长与各主要投入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种植面积对湖南粮食产量有一定的贡献,弹性系数分别为1.135 3和0.771 6,而农用塑料薄膜对湖南粮食产量有一定的负作用,弹性系数为-0.397 5,有效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等4个要素的作用不够明显。提出了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促进湖南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贵州省粮食生产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贵州省1993—2012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贵州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初始回归模型,之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对上述回归方程进行精确性调整、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得到最佳拟合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贵州省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并认为在粮食播种面积受限、化肥施用量达到使粮食边际产量开始递减的极限背景下,资本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贵州省粮食产量的新途径。因此,贵州省应该通过有效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改善施肥结构、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等措施来保证本省粮食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2000—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利用效率,随之用面板Tobit模型主要考察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与化肥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水平与化肥利用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影响较弱。总体上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有利于化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加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开发适合女性劳动者使用的低成本农用机械;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同时加强高效施肥等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数据对2010—2020年湖南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推进湖南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湖南作为产粮大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粮食生产效率时空特征而言,2010—2020年湖南粮食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效率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湘潭市、长沙市、娄底市、株洲市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高,其次是邵阳市、怀化市、永州市、常德市、益阳市;湖南粮食生产规模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纯技术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湘西州、张家界市、郴州市。就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夜间灯光遥感指数、土地投入、化肥投入、灌溉投入与2010—2020年湖南粮食生产效率紧密相关,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土地规模扩大、灌溉条件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科学施用化肥,提升机械化水平;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粮食增产的因素众多,选取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投入、粮食播种成灾率、粮食灌溉面积以及农业机械投入为变量,运用经典的Cobb-Douglass函数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化肥投入增加、成灾面积减少、农业机械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此外,国家宏观政策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退耕还林政策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粮食补贴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循环农业中的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脱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环农业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化肥施用量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得出二者之间的脱钩类型;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31个省级地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找出影响脱钩类型的因素;提出在科学施肥、粮食生产要素替代、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析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建立基于各自产区资源禀赋优势的利益协调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基于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典CD生产函数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影响主产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贷款、农业财政支出、成灾面积;影响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影响主销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贷款、成灾面积。鉴于粮食种植面积和成灾面积在影响粮食产量中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农田保护力度,积极抵御自然灾害,促使各区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从而保障国家的区域粮食平衡和维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2013年延边的综合农业机械化率已达74.79%,高于全国和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为了促进延边农业机械化向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耕作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种植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的生产率为投入指标,以机耕和机种的面积作为产出指标,利用2000年至2013年延边州8个县市的数据,对延边农业机械化效率变化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延边州各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指数均为正增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仅有2个地区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用主成分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生产资料投入量对河北省粮食产量的弹性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以及机耕面积的弹性系数均为正显示正效应,农业从业人员的弹性系数为负显示负效应;1995~2015年对河北省粮食产量贡献率最大的生产资料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贡献率共达到86.81%。根据数据分析所得结果,针对河北省当前粮食产量状况,提出保护土地红线、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化肥利用率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国家农业化肥"减量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江苏稻谷种植为例,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2004-2016年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并探讨化肥施用效率与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农业化肥施用效率的提升效应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为0.77,苏南、苏中和苏北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差异较小,随着时间变化,苏南地区的化肥施用效率呈递减趋势,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略微增加趋势。2)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和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且种植规模在3.33~6.67hm~2时化肥施用效率最高。3)如果能够有效消除化肥施用效率损失,在保持稻谷产出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稻谷生产化肥施用折纯量平均可以减少7.54kg/667m~2。其中,徐州、扬州、淮安、宿迁和连云港等稻谷产量较多的地区化肥潜在削减量较大。4)稻谷种植规模、家庭农业决策者年龄、化肥价格、稻谷生产补贴等对化肥施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了粮食单产(X1)、粮食播种面积(X2)、农业劳动力(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化肥施用量(X5)、农作物受灾面积(X6)、有效灌溉面积(X7)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8)8个对粮食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子来构建指标体系。根据1988~2008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素的关联程度,并依据关联度值,总结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力。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始终是影响内蒙古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和受灾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粮食产量增加的首要因素;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的影响力在下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力始终很小。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统计野外调查方式的调查效率、数据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统计调查数据及时精准的要求,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新的农业统计调查方法对提升我国农业统计调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系统,将农作物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采集、任务分配、调查进展实时监测等整个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个数字化系统平台,并基于可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的核心系统功能。2016年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野外调查系统已广泛应用到31个省区和1 100个粮食大县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中,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满足农作物面积遥感抽样调查的业务要求,能够显著提升野外调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2003—2014年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5个投入变量以及农业生产总值单一输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 对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农业生产在农业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和农用科技推广上能够达到相对有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规模无效,农业规模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效率所带来的优势几乎被规模无效所抵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提出应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进一步提升广东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2003—2014年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5个投入变量以及农业生产总值单一输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农业生产在农业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和农用科技推广上能够达到相对有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规模无效,农业规模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效率所带来的优势几乎被规模无效所抵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提出应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进一步提升广东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历史文献与农业统计资料以及试验结果,研究了陕西省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进程及其相互关系。1931~1994年(64a)全省粮食总产量攀登了13个高峰,1947~1994年(47a)按照化肥对粮食总产的作用分为4个时期,1978年以来,粮食增产对化肥的依赖度日益增强。预测今后化肥施用量增长速度将超过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2000年化肥需要量为110.57~119.19万t,2010年为160.62~1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粮食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及2个虚拟变量(D1、D2)为解释变量。经过多元回归,获得了拟合度较好的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其预测产量历年平均相对误差为3.02%,说明该模型预测性较好。从分析结果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用量和农业劳动力,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尚处在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过渡时期,适度增加化肥和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