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开发利用玉米秸秆矿质塑合材料的意义,对玉米秸秆矿质塑合材料与同类产品的特点和性能进行对比,并对其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复合工艺对竹/塑复合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PE)粉末取代部分脲醛树脂(UF)胶黏剂,与竹刨花制备三层结构竹/塑复合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探讨PE添加量、UF施胶量、热压温度及热压时间对竹/塑复合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组合为PE添加量6%、UF施胶量2%、热压温度205℃、热压时间12s/mm,竹/塑复合刨花板达到LY/T1842—2009《竹材刨花板》A类理化性能指标要求;2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甲醛释放量分别为2.6%和2.4mg/100g,与普通竹材刨花板对比,分别减少了54.4%和54.7%;静曲强度达到19.6MPa,提高了14.0%。采用PE粉末替代部分UF胶黏剂生产竹/塑复合刨花板可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软木粒子为主要原料,聚氨酯胶黏剂为粘结剂压制软木地板,探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对软木地板回弹率、抗拉强度、初始压缩度及残留压缩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为改善软木制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软木地板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12 min,施胶量9%,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热压的软木地板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质聚合物具有强度高、固化快等特点,作为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在人造板制备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以玉米秸秆皮碎料为原料,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为胶黏剂,均匀组坯后经热压制备地质聚合物-玉米秸秆皮复合碎料板,重点探究了热压时间、热压温度、施胶量及密度对板材力学、耐水、导热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时间为120 s/mm、热压温度为170℃、密度为0.9 g/cm3、施胶量为40%时,所得板材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达到9.20、1 902.50、0.36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达到24.2%,烟密度等级(SDR)达到12.46,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符合GB/T 24312—2009《水泥刨花板》中合格品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杨木为原料制备户外用高性能重组木,重点探讨浸渍量和密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测试其耐水性能、防腐、防蛀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浸渍量14%,密度1.05 g/cm3的条件下,户外重组木的耐水性能达到GB/T30364-2013《重组竹地板》室外地板的要求,抗弯强度超过120 MPa,抗弯模量超过17 000 MPa;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条件下,达到Ⅱ级耐腐等级和中等抗蛀蚀等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催芽、覆盖物对楤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六盘山楤木播种繁育和幼苗生长选择合适的催芽方法和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六盘山楤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沙藏+高温催芽、室温沙藏+高温催芽、低温冷冻沙藏+高温催芽和低温沙藏4种催芽方法,研究这4种催芽方法下六盘山楤木种子萌发率差异;播种后采用胡麻草、玉米秸秆、落叶松针叶或不覆盖,对比研究4种处理下六盘山楤木种子出苗率、苗高和叶片数差异。【结果】在0℃环境下沙藏150 d后转到25℃环境中继续沙藏30 d,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4.7%,其余依次为处理室温沙藏+高温催芽、低温冷冻沙藏+高温催芽和低温沙藏,三者萌发率分别为72.7%、68.7%和50.0%。覆盖物对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玉米秸秆覆盖的六盘山楤木种子出苗率最高,为74.5%;其余依次为胡麻草、松针和对照,三者出苗率分别为45.6%、43.3%和34.4%。胡麻草覆盖苗高最高,为23.0 cm,其余依次为玉米秸秆、对照和松针,三者苗高分别为13.9、7.1和6.4 cm。胡麻草覆盖的幼苗叶片数最高,为7.7枚·株~(-1),其余依次为玉米秸秆、对照和松针,三者叶片数分别为4.9、4.3和3.7枚·株~(-1)。【结论】六盘山楤木种子萌发以0℃下沙藏150 d后继续在25℃下沙藏30 d为宜,播种后以玉米秸秆覆盖出苗率高,以胡麻草覆盖促进幼苗生长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每年可以产生多达600万t的葡萄藤,它们大多被废弃在田地间,造成了巨大浪费。利用废弃的葡萄藤作为木质刨花板原料的部分替代材料可变废为宝,因此,研究了葡萄藤碎料添加量、施胶量以及等离子体预处理技术对复合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葡萄藤碎料自身性能较差且无法与木刨花很好地结合,葡萄藤碎料的加入会使得复合刨花板性能下降,在葡萄藤碎料添加量达到25%时葡萄藤/木复合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下降了35.9%,35.0%,13.1%,吸水厚度膨胀率增幅为31.2%。施胶量的增大可以改善葡萄藤碎料加入带来的板材性能下降问题。葡萄藤碎料经等离子体预处理改性之后的润湿性能提高,对胶液的吸收能力增强,压制出的葡萄藤/木复合刨花板相比未改性的葡萄藤/木复合刨花板,在施胶量为10%的情况下,其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分别提升了23.0%,21.6%,10.7%;在施胶量为14%的情况下,分别提升了17.4%,11.8%,7.4%。等离子体处理后葡萄藤碎料与木刨花之间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吸水厚度膨胀率也分别由9.32%和6.85%降至8.68%和5.86%。  相似文献   

8.
酶解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秸秆发酵制备能源酒精的残渣中提取的酶解木质素(EHL),部分代替苯酚合成改性酚醛树脂胶,并热压制得胶合板.测定了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改性树脂胶的黏度、固含量、水混合比、可被溴化物、游离酚、游离醛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木质素替代量达20%时,各项性能仍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Ⅰ类板的要求,特别是耐水性十分良好,水煮两次后胶合强度仍远大于国家标准Ⅰ类板≥0.7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桉木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用桉木单板和玉米改性淀粉胶压制单板层积材,并以此作为基材制备实木复合地板,探讨单板热压预处理、厚度和组坯结构等因素对实木复合地板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厚度≤2.2mm桉木单板,经1~2 min的热压预处理(温度100~120℃,压力0.83 MPa),制备的实木复合地板尺寸稳定性良好,主要理化性能指标达到GB/T 18103-2000《实木复合地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1 m3气候箱法测定地采暖用实木复合地板和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在23、30、35℃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结果表明:1)两种地采暖用木质地板的甲醛释放量均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按照GB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方法,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不超过0.06mg/m3的样品,在30℃时的甲醛释放量也能达到标准限量要求。建议地采暖用木质地板的甲醛释放限量指标要求修订为≤0.06 mg/m3。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秸秆进行NaOH改性,初步揭示了NaOH改性对玉米秸秆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玉米秸秆用于强化污水厂尾水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NaOH用量对预处理前后释碳规律和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碱浓度;并进一步对NaO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碳源进行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和脱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质释放量。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2%时,纤维素分子间发生有序性重排,结晶度增加。玉米秸秆经过质量分数为2%的NaOH预处理后,其木质素被破坏,内部半纤维素含量减少,同时杂质和灰分也被有效去除,纤维素含量的占比提高了12%。NaOH预处理不但可以破坏小分子环烃的环状结构,同时也能提高基质表层附着力,投加NaOH改性玉米秸秆生物质的系统在1 h内硝酸盐氮脱除率达到71.8%,48 h后几乎全部脱除。NaOH改性玉米秸秆有效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并且具备尾水处理附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经NaOH改性后的玉米秸秆是一种适宜的尾水脱氮外加生物质碳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新型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内部添加物、不同外层材料袋沙障内部、外部风沙土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微生物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内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沙袋沙障内部风沙土环境,沙障内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总数量分别达到了7.35×10~7 cfu/g、9.47×10~7 cfu/g,分别是对照(只灌装风沙土)沙袋沙障的113.11倍、145.62倍,并且添加玉米芯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比添加玉米秸秆的高28.77%;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均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大,真菌数量可升高至微生物总数量的50%以上;玉米秸秆、玉米芯添加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多,添加物体积百分比达到20%时,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1.01×10~8 cfu/g,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沙障内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增加趋势;3种外层材料黄麻纤维、玻璃纤维、稻草沙袋沙障内部微生物总数排序为黄麻纤维>稻草>玻璃纤维,黄麻纤维沙障内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者总数分别比稻草、玻璃纤维的高58.80%、112.6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新鲜银杏叶制备银杏叶粉的简易方法,及银杏叶粉的添加量、粒度、食盐的添加量对挂面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银杏绿叶经清洗、晾干表面水分后,在40℃以下风干,经粉碎能制得品质良好的银杏叶粉;银杏叶粉的添加量控制在5%~7%制得的挂面品质较好,银杏叶粉的粒度≤120目能显著改善挂面的感官品质,添加1%~2%的食盐对挂面品质无显著影响。银杏叶粉粒度120目,银杏叶粉添加量6%,食盐添加量1%,按此优选配比制作出的银杏叶保健挂面,其理化品质均达到"SB/T10068-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挂面"标准,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生产丁醇等液态燃料,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高值转化。以典型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选取丁醇生物合成前体物质丁酸作为预处理剂,拟建立生物质高效解聚/酶解及丁醇合成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在180℃、50 g/L丁酸溶液中预处理0.5 h后,固体组分中的葡聚糖质量分数提高至47.25%,葡聚糖质量回收率达88.53%;在此预处理工艺下将固体组分进行酶解,当固液比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1∶5(g∶mL)和10 FPU/g底物时,酶解72 h的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70.8 g/L。这说明丁酸预处理可以有效破解玉米秸秆的复杂结构,进而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度。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 824)为发酵菌株,探究了秸秆酶解得到的葡萄糖和预处理残余丁酸作为底物进行丁醇合成的性能。当利用秸秆酶解产生的葡萄糖作为补料碳源时,丁醇产量从4.89 g/L提高到9.34 g/L。将秸秆酶解液和残余丁酸作为共底物补料时,发酵结束时的丁醇产量和生产效率分别达到10.58 g/L和0.147 g/(L·h),比对照组提高了116%,这表明...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秸秆∶混合溶液)为1∶100,PVA添加量与秸秆的质量比为100∶15,PVA浓度为5%,溴化锂浓度为66%,溴化锂溶液和PVA的质量比为13.85∶1。该工艺下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低至0.026 8 g/cm3,比表面积为175.00 m2/g,对废弃机油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5.01 g/g。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PVA与纤维素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复合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其吸油率越大。复合气凝胶具有全范围内的孔径,且大部分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因此有利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枝桠材及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料制备木质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工业排烟脱硫废弃物经煅烧制得的半水硫酸钙为粘结剂,加入高效复合缓凝剂增加脱硫石膏的初凝时间,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加入导电炭黑使最终生产出的脱硫石膏纤维板的系统电阻降低,达到抗静电产品要求。试验结果表明:A型导电炭黑加入量为脱硫石膏质量分数的11%时,B型导电炭黑加入量为脱硫石膏质量分数的5%时,抗静电脱硫石膏纤维板的系统电阻可满足LY/T 1330-1999《抗静电木质活动地板》标准要求,此时抗静电脱硫石膏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对棉杆/木材复合碎料板的生产工艺条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棉杆/木材复合碎料板适宜的生产工艺条件为:棉木比为1.4∶1,施胶量为11%,板材密度为0.7 g.cm-3,石蜡用量为3%。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秸秆、聚碳酸亚丙酯(PPC)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双因素四水平试验法,探究四种碳酸钙及其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酸钙(尤以添加15%纳米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的试板,力学性能优于添加重质、轻质碳酸钙的试板,弯曲强度最大值达到42.1 MPa,远超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的要求(≥20 MPa);热重分析也表明,碳酸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改善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炭化、蒸煮及复合改性剂浸渍工艺对竹片工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炭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竹片工艺品质,竹片炭化最优工艺参数为:一次炭化蒸汽压力0.3 MPa、炭化时间180 min;二次炭化蒸汽压力0.2 MPa、炭化时间100 min。蒸煮处理结合复合改性剂浸渍处理也可以提高竹片工艺品质并代替炭化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竹片材料,竹片蒸煮最优工艺参数为:煮蒸水温80℃,蒸煮时间7 h;竹材复合防腐剂压力浸渍工艺的最优参数为:浸渍压力1.0 MPa、时间120 min、DP∶UF为4∶1。  相似文献   

20.
以杨木粉末为基材、纳米刚玉粉为增强因子,采用温压成形技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木质滑动轴承,研究了纳米刚玉粉含量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磨耗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对试件摩擦磨损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刚玉粉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纳米刚玉粉含量为6%时效果最佳;含6%纳米刚玉粉的木质滑动轴承的磨合期短(~7 min)、摩擦系数小(~0.11)、极限PV值高(161.7 MPa·m·min~(-1)),可望在一定工况下替代烧结青铜用于轻纺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