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伊宁市1967—2017年的气象资料,计算THI、K、ICL和HCI值,通过FAHP确定权重,以此来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年来,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冬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THI、K和HCI值年内逐月变化曲线均呈倒"U"型,指数变化为先增后降;ICL值年内变化曲线呈"U"型,指数表现为先降后增;4种指数年内振幅均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年际变化中尤以冬季振幅波动较大,冷季气候舒适趋势明显。(3)伊宁市近51年来逐月气候舒适程度分属于不舒适、较不舒适、较舒适和舒适4个等级,其中4—9月属于舒适期,11月至翌年3月气候多属于不舒适期。  相似文献   

2.
选取1981~2010年期间内蒙古的长期气候观测数据,采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ICL)以及综合舒适指数(CCI)对内蒙古各地区不同月份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测评。研究发现:(1)内蒙古旅游气候整体上属于夏适型气候,各旅游城市在夏季均处于气候舒适期或较舒适期,在冬季均处于不舒适期;(2)东北部旅游区气候舒适期一般在6~8月,东中西部旅游区气候舒适期一般在5~9月,按照年度综合舒适指数均值排序,各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排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部;(3)依据气候舒适度水平和舒适期跨度,将内蒙古21个主要旅游城市划分为2种类型:(1)夏适型旅游气候,包括: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乌兰浩特、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四子王旗、集宁、希拉穆仁、额济纳旗;(2)春夏秋适宜型旅游气候,包括:通辽、赤峰、呼和浩特、包头、东胜、伊金霍洛旗、临河、乌海、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  相似文献   

3.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庐山45年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评价其旅游气候资源,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得出庐山旅游气候资源非常丰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自然景观观赏价值很高;夏季凉爽舒适,为避暑胜地;春秋两季稍凉,可适当安排旅游活动;冬季较冷,但可观赏各类雪景。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参与旅游的人群来自不同气候特征地区,分析旅游舒适度对于研究旅游气候资源、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人体舒适指数来研究吉林省不同月份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地区舒适指数1月、2月、12月甚至会有"冻伤危险",但对吉林省冬季特色无明显影响。5月属于"较凉爽、舒适"等级。7月、8月属于"最舒适"时期,比较适宜避暑。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7—2021年慈溪市气象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资料,对比分析了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人体舒适度指数更适合表征慈溪市气候舒适度,慈溪市年平均气候舒适度总体位于舒适区间,其中5、10月最舒适,1—3月、12月凉不舒适,7、8月暖不舒适。白天时段(08:00~20:00)春、秋季是慈溪市气候舒适度最佳的季节。7、8月气候舒适度指数与海拔高呈垂直分布,但受局部地形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取34个景点、13个气象要素,建立34×13的时间空间原始矩阵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计算各要素对旅游环境气候的影响贡献特征值,确立评价旅游气候资源的显著要素;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各要素的旅游适宜度,根据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铜仁市旅游气候资源;引入特吉旺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对各旅游景点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铜仁市境内气象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构成了铜仁市特殊的立体气候资源,为境内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气候保障,也为铜仁生态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气候资源;影响铜仁市旅游环境气候的显著要素主要有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多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气压、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等8个气候因子,8个气候因子综合适宜度除800 m海拔以上的景点在0.9以下外,其他均在0.9以上,800 ~2 300 m海拔的景点旅游气候适宜度在0.7 ~0.8,说明铜仁市大部区县适合发展旅游产业,但因季节的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选择限制;铜仁市各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指数主要有-2(稍冷)、-1(凉)、0(舒适)、+1(暖)、+2b(闷热)5种类型,适宜的舒适度指数主要分布于3~11月;铜仁市各地均在适宜旅游气候环境内,约80%具有最优的旅游气候资源,有5%具有次优旅游气候资源,其余15%具备适宜旅游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7.
谢龙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25-226
利用梅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来的气候资料,评价梅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对梅州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梅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气候十分适宜旅游,除7月和8月份外,其余各月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均达到了舒适及以上级别,其中4月和10月是梅州市的最佳旅游期,天气清凉舒爽,是梅州市历年来游客较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8.
采用张家口市31a(1980~2010)常规气象资料,从影响人体舒适度基本3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入手,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该地区各候的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详细评判分析,结果指出:张家口地区气候舒适指数总体上呈两低一高分布。气候舒适时段贯穿于春末至秋初整个季节,但最舒适的时段有两个,5月下旬~7月上旬以及8月中旬~9月上旬,是旅游的两个"黄金期";最后应用这一评判结果对张家口地区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给出了该地区旅游的最佳时段和景区。  相似文献   

9.
选取阆中市近10a(2009-2018)气象统计数据,运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CLI)和气候舒适度综合评价指数(CCI)等方法对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和适游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月舒适度综合评价指数(CCI)较高,气候舒适度类型主要分为春秋季舒适型、冬季较舒适型和夏季(7-8月)较不舒适型3种类型;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适游期主要分为春秋季适游期、冬季较适游期和夏季较不适游期3个期段,最佳适游月份为4月和10月;阆中市生态旅游适游时间较长,全年适游期为10个月,占全年月份的83.33%。  相似文献   

10.
姜雨萌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60-162
利用长岛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比分析评价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从风效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舒适等级;在月际变化中,4月、5月和10月人体感觉舒适,是最适合旅游的月份.(2)从综合舒适度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不舒适等级,但逐渐趋于舒适;在月际变化中,6—9月份为最舒适的月份,最适合旅游.不同指数对长岛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不同,因此建立适合本地的气候舒适度模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为例,利用Landsat-7 ETM+遥感影像,运用基于影像的反演(IB)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进而以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两个指标为影响因子,运用温湿指数(THI)模型来研究忻府区冬季、秋季和夏季的人体舒适度,获取人体舒适度指数值并分析忻府区在不同季节人体舒适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忻府区冬季普遍偏冷,在城镇用地上更冷,人体感觉不舒服;秋季普遍较舒适;夏季,在城镇区普遍闷热,但是在山地由于较高的植被覆盖度,从而有相对较低的温度.研究为合理评价城镇气候资源分布,分析城乡居民工作、生活环境需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延边州8个县(市)气象台站2006—2015年近10年气象资料,通过构建综合舒适度指数,对延边州人体舒适度进行了气候评价。结果表明:1—3月、11月、12月人体感觉不舒适;4月人体感觉较不舒适;5月、10月人体感觉较舒适;6—9月综合舒适度指数均≥7,人体感觉舒适,适宜旅游,是夏季避暑的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13.
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笔者以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全年12个月的旅游气候资源加以分析和评价,得出昆明市地区全年体感舒适,四季适宜旅游的结论,并针对昆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美花  曹茜  林祥鎏 《农业与技术》2015,(3):206-207,209
利用闽侯雪峰山所在地大湖乡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13年)的气象资料,以闽侯国家一般气候站(城关)的气象资料作为参照,分析雪峰山的山地气候特点,并应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得出在闽侯雪峰山,旅游舒适期长、暑热天气少、空气质量高、旅游气候适宜,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0—2013年咸宁市6个国家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咸宁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人体舒适度以咸宁为中心,依次向西北、西南、东南逐渐增大,即整体趋于最舒适;人体感觉春、秋季为清凉到最舒适,夏季为温暖到偏热,冬季为微冷;4月、5月、9月、10月人体感觉最舒适,7、8月感觉偏热,1月感觉很冷。除6月、7月外,大部分时间适宜度假,尤以春、秋季最适宜,其中10月特别适宜,4月、5月、9月、11月很适宜;在度假气候指数各项影响因子中,有效温度在1月、5月、6月、11月贡献最大,日降水量在2月、3月、10月、11月、12月贡献最大,云覆盖率评分差异不大,风速全市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0-7222
利用平顶山1971~2000年5个气候代表站(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叶县)30年气候整编资料,结合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认为平顶山旅游气候适宜期长达7个月,其中4~5月、9~10月为最舒适月,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织金县2017年温度、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计算出2017年织金县旅游气象指数分布,统计分析发现2017年织金县旅游气象指数为1级的天数有32d (9%),旅游气象指数为2级的天数有180d(49%),旅游气象指数为3级的天数有111d (30%),不适宜旅游的天数为42d,占全年的11%,其中不适宜旅游的日期主要集中冬季和夏季,但占比天数较少,总体而言,织金县在1a中基本适宜旅游以上的气象旅游指标占了全年的89%,旅游气候条件舒适。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地区冬季富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人。旅游气候的研究与服务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旅游胜地的气候资源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不仅对旅游爱好者选择适宜的旅游时间和地点十分有意义,而且也为旅游区的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佐证。文章以哈尔滨市各气象监测站点5年(2001~2005年)冬季(12、1、2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为资料,评价小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哈尔滨地区冬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冬季的气候适宜进行冰雪项目旅游,人们比较适宜游玩的时间为12月上、中旬和1月下旬至2月中旬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梵净山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旅游气候服务等提供参考,利用梵净山东西两侧山脚(1990—2019年)、山顶(2015—2019年)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等要素,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穿衣指数对梵净山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梵净山山脚东西两侧1—12月各月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具有年中高、年头年尾低的特点,穿衣指数则相反;温湿指数与风寒指数呈正相关,与穿衣指数呈负相关。梵净山山顶各指数均在1—2月、10—12月变化幅度小,7月前后起伏较大,尤其是风寒指数最为明显。梵净山山顶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比山脚小,穿衣指数比山脚大;同一月份,人体感觉表现春秋山顶比山脚较凉,夏季山顶适合避暑,冬季山顶比山脚寒冷。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0—2014年气象站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对黔江区以及重庆主城区各项气象要素15年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的定量计算,综合评价了黔江区、重庆主城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黔江区多年来年均气温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较少,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一年中共有6个月为气候舒适月,包括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重庆主城区的气候舒适月分别为春季(3、4、5月)、秋季(9、10、11月)。相较于重庆主城区而言,黔江区在夏季旅游气候更清凉舒适,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