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善钢 《养猪》2012,(6):95-96
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 V)是一种单股环状的DNA病毒,在猪群中高度流行。TTSu V可以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式进行有效地传播。随着对TTSu V研究的深入,与TTSu V相关的疾病研究已成为猪病研究的一个热门。本文对TTSu V的流行与传播及其相关的疾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细环病毒(TTV)又称输血传播病毒,是隶属于指环病毒科的一种环形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于1997年由日本学者从一名输血后的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1],人群感染率可达10%以上[2]。1999年,美国学者在猪体内发现猪源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 V),之后世界各地陆续可见TTSu V病例的报道[3]。2011年,王礞礞[4]对我国广东、福建和江西  相似文献   

3.
<正>西班牙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猪细环病毒在天然感染时的病毒血症可通过一种DNA与蛋白质结合免疫来控制。猪细环病毒是单链环状的DNA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其中有4种血清型可以感染猪,即猪细环病毒1a、1b、k2a、k2b。猪细环病毒的感染遍布全世界,其特点就是表现为持续的病毒血症。然而对于单一感染猪细环病毒的猪尚未表现  相似文献   

4.
翁善钢 《中国猪业》2012,7(8):27-29
猪肠道杯状病毒和猪细环病毒感染是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两种新出现的猪病。引起发病的猪肠道杯状病毒主要是猪诺如病毒和猪札幌病毒,这两种病毒能引起仔猪腹泻。细环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可能同仔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除了这两种病外,各种新出现的猪病病毒感染也具有潜在的威胁,但迄今为止,不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将主要介绍猪肠道杯状病毒(Porcine Enteric Caliciviruses)及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es,TTSuV)的流行、传播以及诊断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V)1999年由美国学者报道,随后多个国家都相继证实了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文章就猪细环病毒流行范围、病毒遗传变异、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其致病性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猪器官内的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病毒,该病毒可能存在于猪生长的各个阶段,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方式进行感染,在对感染该病毒的患病猪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常通过粪便、飞沫等进行传播,造成影响范围极大、破坏力极广。文章主要以实际案例为例对猪圆环病毒进行分析,从而降低猪的患病几率,减少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危害极大,其免疫预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猪场的健康发展。该病传播迅速,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国家未感染此病。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主要的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病原,近年来引起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后,总是伴随着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二型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该种病毒在猪场中传播会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到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猪群如果感染该种疾病将很难清理,常常给整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一起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和防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岛地区各猪场中猪细环病毒II型(TTV2)的存在和感染情况,本实验对2012年3月至5月期间采自青岛地区4个猪场的59份猪血清样品利用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了猪细环病毒DNA提取,在此基础上利用TTv2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莱西1个猪场的血清样品中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13.8%,并且存在TTV1与TTV2混合感染的情况,混合感染率为6.9%。本实验结果证实某些猪场中存在猪细环病毒感染,由于TTV在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症发展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所以了解TTV在猪场中的存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症状和母猪不孕、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的一种传染病,现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1流行病学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病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2.
<正>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后基本都会死亡,非洲猪瘟病毒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传播迅速,因此,要做好非洲猪瘟流行与防控研究,才能尽量降低损失。1非洲猪瘟简谈1.1病原学研究非洲猪瘟病毒仅仅会感染猪,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后会在猪体内快速扩散,直至猪死亡。该病毒主要利用空气、粪便进行传播,而且大量的非洲猪瘟毒株能通过猪白细胞、骨髓细胞、肾细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病学新特点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是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该病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变异较快,是单链DNA病毒中最高的;易感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传播而感染,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人工或自然感染猪的排泄物、鼻腔、口腔和扁桃体拭子和患畜的尿液和粪便中均能检测到PCV2。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发病主要与猪体内PCV2含量有关。PCV2特异抗体对猪群的PCV2感染具有保护作用。PCV2诱导猪继发性免疫缺陷,淋巴细胞缺失,影响PCV2感染结果的因素有:病毒、宿主、混合感染和免疫调节等。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传染性的病毒,影响母猪的正常繁殖,同时感染母猪和仔猪,一旦感染此病毒,母猪可能会流产或者产下的仔猪为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也会受感染导致皮炎和腹泻等.饲养管理不善的话,该病毒极易在猪场传播,导致大批母猪的感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经济损失,不少学者和专家正致力于此项病毒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方法和过程,并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由PRRS病毒引起,呈地方性流行。 PRRS病毒只感染猪,不分品种和年龄均可被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主要特征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主。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感染病毒后2~14周通过饮食、呼吸及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感染。目前,蓝耳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猪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疾病会引起生猪继发感染造成死亡,尤其是在猪群中传染快,大面积传染率比较高.猪流行性感冒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进行疾病的传播,主要传染源为已染猪流行性感冒的生猪及带有感冒病毒的生猪,猪流行性感冒既可以在猪与猪之间相互传播,也可以在不同养猪场之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11,(5):87-87
据俄罗斯病毒学家AlexeiZaberezhny进行的研究,人类是传播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Zaberezhny研究了非洲猪瘟病毒在俄罗斯的传播行为,认为该病毒首先是在猪之间传播,也可以跳转到野猪。在野猪之间,虽然也可以传播病毒,但是,这些野猪几乎不再感染饲养场的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猪业》2011,(1):73-73
本刊译:据兽医微生物杂志报道,猪的圆环病毒2型是引起猪圈环病毒病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该病毒在家猪和野猪中都存在。野猪也可以患病毒血症.病毒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因此野猪可以作为家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源。我们似设圆环病毒2型在野猪和家猪循环是截然不同的.也就说该病毒在野猪和家猪上感染传播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检测猪细环病毒k2型(Porcine Torque teno sus virus k2,PTTSu Vk2)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PTTSu Vk2 ORF2基因序列特征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Ⅰ检测PTTSu Vk2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PTTSu Vk2 ORF2基因含量为1.92×102~1.92×107 copies/μL反应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扩增产物溶解曲线分析仅出现单一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值为(83.83±0.08)℃,对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1 and type 2,PCV1和PCV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猪博卡病毒5型(Porcine bovavirus type 5,Pbo V5)、猪细环病毒1a型(PTTSu V 1a)和1b型(PTTSu V 1b)核酸均无阳性信号扩增,可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39%~1.69%,组间变异系数0.69%~2.19%。本方法的建立可用于定量分析PTTSu Vk2感染噬性组织器官和感染程度,为PTTSu Vk2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猪的一种强毒型病原体,从2007年起在东欧流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ASF病毒是当前的流行毒株,在猪体内带毒和排毒(shedding and excretion)的动力学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希望通过将易感的家猪与经肌内注射感染ASF病毒格鲁吉亚2007/1毒株的家猪进行接触,以测定ASF病毒在猪栏内和猪栏之间由受感染猪向易感猪进行传播的动力学机理。试验采集了血液、口液、鼻液、肠液(直肠)样本,以通过病毒滴定法和实时定量PCR(q PCR)法检测ASF病毒,利用血清学试验测定ASF病毒特异性抗体。肌内注射和接触传播感染均能造成猪急性发病,不过试验表明因感染途径不同而导致猪的发病机制有所差异。接种感染猪在接种的第3天可在血液中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而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感染的猪分别在曝露后第10天和第13天方可从血液中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临近出现ASF临床症状时,ASF病毒在血液中的滴度高于在鼻液和肠液中的。口液样本中没有分离到有传染性的ASF病毒,不过ASF病毒的基因组被检测到。只有一头接种感染的猪在接种后第12天检测到ASF病毒特异性抗体。本项试验结果提供了ASF病毒格鲁吉亚2007/1毒株在家猪中带毒和排毒的定量数据,同时表明该毒株引起持续感染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