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规模的壮大,规模化奶牛场数量持续增加,但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规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危害性,然后从雨污分离、固液分离和干清粪工艺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方式进行概述,最后从厌气(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微生物发酵用作饲料和生产生物有机肥三种不同模式介绍模化奶牛场粪污的循环利用操作,以期为规模化奶牛场粪污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都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拥有规模化奶牛场49 家,存栏规模5.68 万头。得益于资金和技术支持,北京市奶业稳步发展,但受资源、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当地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也面临管理难度大、环保压力大、养殖成本高等问题。优化规模化奶牛场综合管理是解决奶牛养殖区域性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充分调研北京市奶牛奶牛场粪污处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延庆区大地群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介绍科学养殖-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管理方案,以期为都市型农业提供粪污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奶牛场粪污处理现状与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尿、污水排放量大,已成为奶牛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我国奶牛产业区域布局,就奶牛养殖场粪污排放现状、粪污管理所经历的阶段、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国外典型奶牛养殖粪污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就我国规模奶牛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规模化猪场每天产生的粪污量大,不进行适当处理,容易对土壤和水源产生较大的污染。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规模猪场的粪污处理措施已经成为规模猪场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猪场粪水对环境的污染是规模化养猪企业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化猪场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粪污处理方式(比如干清粪/液泡粪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5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主推技术模式5.1干清粪+贮存池+还田利用采用干清粪方式,建设防雨、防渗、防溢流的粪污贮存设施,粪便经自然堆积腐熟后还田,污水进入贮存池内进行沉淀和自然发酵,出水供周围农田或果园等利用。5.1.1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周边有足够的需要常年施肥农田的养殖场,生猪养殖规模在年出栏2000头以下,奶牛养殖规模在存栏200头以下,肉牛养殖规模在年出栏400头以下,蛋鸡养殖规模在存栏10万只以下,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增加,致使畜禽养殖粪污增多,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在增长畜禽养殖规模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如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本文围绕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养殖基本情况,介绍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对防治畜禽粪污污染,提高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推进畜禽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朔州市围绕"养殖现代、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产出高效"的工作重心,深入贯彻落实十九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实施,猪场排污成了猪场长远发展应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猪场,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减排粪污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中小型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简要论述。规模化猪场每日都会产生大量的粪污,若是处理不及时、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江苏省肉鸡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通过电话咨询、文献查阅和现场走访等形式,对全省757家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粪污产生量和处理方式及综合利用情况调研,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调研的757家肉鸡养殖场固体粪污实际总量为659.1万吨、液体粪污实际总量为10.0万吨,实际统计结果与理论测算结果有差距;人工清粪占比仍较高,为31.4%,还有少数不规范清粪方式的养殖场存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中以直接堆沤还田为主,为45.7%;实地调研的50家黄羽肉鸡养殖场和50家白羽肉鸡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为99.1%和99.4%,装备配套率超过了95%。研究表明江苏省肉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技术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局部地区对粪污产生量的统计不科学、个别场清粪方式不合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1日,农业部印发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规模化养殖场清粪工艺的排水量、畜禽粪污液体和全量粪污的贮存和处理利用都做了详细要求。《通知》要求畜禽规模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采用水泡粪工艺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青海省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大多数未经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直接排放,对土壤、水质、大气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规模化养殖场对粪污处理的技术缺乏,所以对规模养殖场粪污的妥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就成了养殖行业最大的课题。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1.1养殖污染已成为畜禽养殖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主要有3大污染源,即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尿液与养殖产生的臭气,还包含畜禽养殖的水污染。其中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正《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河北省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由于其污水产生量大、处理困难,成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关键。河北某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日产污水100立方米左右,污水处理场采用UASB+活性污泥氧化池处理技术。本研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解猪场污水处理场基本情况、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成本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实施,猪场排污成了猪场长远发展应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猪场,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减排粪污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中小型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展开了简要论述。规模化猪场每日都会产生大量的粪污,若是处理不及时、合理,就可能会污染到水源及土壤。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全国16省(区、市)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奶牛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是奶牛养殖现代化、标准化的重要环节。粪污处理方式与奶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并关系到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为摸清全国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的总体情况,《中国乳业》杂志社于2013年对16个省、市、自治区县共188家规模奶牛场进行组织调研,其中包含53家养殖小区和135家规模奶牛场。本报告通过调研所得的181个有效样本,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养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中原经济区的规模化奶牛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奶业发展措施,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各种类型规模化奶牛场的调查,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奶牛场的饲料供给、粪污处理、适宜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规模化奶牛场适宜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模式,供有关部门制定奶业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养殖场固体粪便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总体概况,以不同养殖规模的奶牛场为例,对其粪污综合处理及资源有效利用做了详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及资源有效利用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国家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污处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根据现有天津市规模奶牛场应用实例,从粪污处理模式的技术特点、技术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当前3种主要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模式,指出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推广当前生产中应用较广、运转可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为规模奶牛场粪污处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会对空气、水、土壤、饲料等造成污染,危害奶牛场周边环境。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同时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国务院2013年通过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因而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奶牛场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奶牛业生产目前正处在一个由农户散养向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奶牛养殖是高污染行业,发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发展,是奶牛规模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的种养循环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种养结合养殖技术指导意见,为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奶牛场的出现,在提升了养殖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粪污大量集中产生。大量未被处理的粪污被排放至环境中,一方面会对空气、土壤、水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故对粪污进行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既可以保护环境,也能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我国规模化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处理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