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巩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一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双辽市农广校把专业教师分成三组,分别对2015年培育的三个班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们按照农时季节进行了不定期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4月27日,双辽市农广校教师一行6人,深入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播种情况,对于土壤的墒情、玉米品种、播深、株距、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  相似文献   

2.
正通化县农广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要基地,为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在做好今年农民培训工作之余,不忘对老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和后续服务工作。今年3、4月份,县农广校全体教师分组对2014和2015年培育的养羊大户、食用菌大户和人参大户开展入户调研和跟踪指导,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解答。6月初春耕结束后,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长岭县农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致富带动作用,开拓学员视野,发挥学员敢想敢做,取为人先精神,创办农业企业,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培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学员跟踪指导服务方面的作用。7月7日~15日长岭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带领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赴山东、安徽进行现场教学和实地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4.
农广校教育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供理论支持,更可以提升学员技术能力,而农广校教师作为农民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农广校教学工作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加强农广校教师工作的管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农民教育和"三农"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认真思考。其中农广校教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服务、学习、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农广校的作用,打造出可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精准"学员。  相似文献   

5.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创办以来 ,已经有了一支规模可观的师资队伍 ,特别是近几年来 ,青年教师明显增加 ,已成为农广校教学的主力军。由于青年教师大都和学员属同龄人 ,在观念、信仰、志趣、爱好等方面与学员有着天然的联系 ,他们对学员的教育和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及调节进行研究和探讨。一、农广校青年教师的主要心理品质1.成就动机强 ,但适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初登讲台 ,原本设想发挥本专业特长来一展宏图 ,但农广校专业设置灵活 ,常需要“一专多能”改换授课内容。辅导方式也需要采用“快、精、引…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能让人在课堂上心情愉悦,而且讲的知识很容易让学员理解与应用。作为成人教育的农广校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知识,不但能了解农民教育的特点,而且还要有为农民服务的热情。因此,建好、管好、用好农广校的专兼职教师,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洛阳市农广校近年来在教育培训中探索了一套专兼职教师管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扩大师资队伍,实现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毕业学员、山城街道双山后村青年农民高贵伦,原来靠开“十二”拖拉机运输,常年四处奔波,收入不多且不稳定。1995年高贵伦考上山亭区农广校的畜牧专业培训班,并顺利地获得了中专毕业证书。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当地市场60%的鲜鸡蛋从外地调入。  相似文献   

8.
陈光仔 《福建农业》2004,(11):36-36
永安市各乡镇农广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业致富带头人。例如槐南乡农广校1997级农学专业学员罗善镇于2003、2004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建省永安市十佳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办好农广校,培育致富人这是永安农广校的办学宗旨。永安农广校为农村培养出一批优秀村主干和农村致富典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广校学员的特点,对农广校教师应具备的修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农村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广大中专班学员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本领,建水县农广校根据农业部及农业厅的有关要求,对2001级现代农业、林业两个专业的70名中专班学员进行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  相似文献   

11.
<正>为建设一支依靠科技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合作社带头人队伍,抚松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对农业创业培训班学员深入开展入户指导工作。在指导工作中,大胆尝试和探索,把专家指导、参观学习和学员交流相结合,专业相同的学员在老师和专家的带领下共同进村入户,让学员们边学习技术、边交流思想、边总结经验,不仅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又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市校统一安排,近期我们就全市农广校系统专职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研,从调研结果看,全市农广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提升,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教师队伍现状石家庄市农广校经过36年的风雨兼程,新老更替,现有办学人员177人,其中专职教师136人,在校中职学员2 270人,平均师生比为1∶17,基本合理。1.1性别情况。全市农广校136名专职教师女性教师  相似文献   

13.
<正>珲春市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因地制宜,根据果农的需求,开展了苹果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培训中采取了对基地的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理论学习等多种培训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建园技术,农广校组织40名生产经营型苹果专业学员于8月29日至9月1日,到沈阳农业大学进行考察。沈阳农业大学著名专家、博士给学员讲授了果树整形修剪、果树建园、果园覆草栽培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农广校阵地搞好“绿色证书”教育山东省招远市人民政府农广校是我市唯一的农村远距离教育学校,其教学设备先进,教师齐全,具有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经验,农广校的创办、发展、壮大,在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村学员大都成为科技致富...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珲春市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设置了食用菌专业,大部分学员栽培了黑木耳。经过前期的理论培训,实践实训,学员们学到了很多新技术。由于今年气候反常,学员们在栽培黑木耳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及时解决学员们遇到的难题,市农广校领导及时与吉林农业大学刘晓龙教授沟通,再次邀请他来珲春解答现阶段黑木耳栽培出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珲春市有个春艳种植专业农场,位于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5组,2013年11月19日注册了独资企业型的专业农场。农场负责人刘春艳是珲春市最年轻的女青年农场主。聪明好学的她,与珲春市农广校有着不解之缘,成为了第一批珲春市农广校青年农场主学员。她经常会在农闲时间来参加农广校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跟随珲春市农广校去外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并把学到的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用到自己的农场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目前农村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即农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实效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要充分利用调查成果,对指导和完善农广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中央校、市、县、乡(教学班)四级办学体系的优势,成为我市农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创办农广校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培养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广校教育战略,稳定中专学历教育的规模,加强素质教育。调整现有专业,增加新专业,改革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为当前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增加中专学历教育的吸引力。实施农民终身教育,开展多层次培训,是农广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要发展农广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意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并且增加农民教育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8.
15年来,农广校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农村经济建设人才,到目前注册的中专学员有36万人,毕业15万多人,平均每村近2人,培养初农(绿色证书)学员6万多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多万人次,与有关院校联合培养大专、本科生3.5万人。广大学员扎根农村、学农、务农,学用结合,成为所在行业和岗位的有用之才。目前,农广校培养的几十万名学员,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山东省农广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广大学员中开展科教兴农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4.5万名学员自发组织了3000多个专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组织,带头攻关示范,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开辟农村科技市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发挥了群体优势,推进了科教兴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5日,柳河县农广校带领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玉米班学员到柳河县农资市场和时家店林漫亭专业合作社开展为期4天的实训课程。林漫亭专业合作社是种植天麻的合作社,由于现在的玉米价格低,很多学员想转型,对天麻种植很感兴趣,林漫亭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入夏以来,平泉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阶段结束后,不断探索新农民后续跟踪方式方法,创建了 “四化一平台”跟踪服务模式(跟踪服务常态化、田间学校标准化、农村大喇叭播放制度化、解决问题及时化、以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并组织教师和专家在农时关键季节,按照产业需求,深入学员所在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基地走村串户回访学员、送教上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服务指导,针对学员的难题现场解决,做到学员离校不离线,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