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水稻生产减肥减药、绿色增效,同时获得安全水产品(虾、鱼、鳖),提高了稻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回顾了安徽江淮稻鱼类综合的发展历程、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了霍邱县三流生态综合模式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建议因地制宜、因水优化布局安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优选三流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稻渔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田渔业综合种养作为我国稻作和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水稻种植与水产动物养殖相结合的典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和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现已衍生出多种“稻+多种经济水产品种”养殖模式。因此,本文主要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渔业生产部分为重点,分别对稻+鱼、虾、蟹、鳖、鳅等多种组合养殖模式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不同养殖组合下常见的鱼病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生产潜力,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1.稻田高效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水稻为核心,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稻田既种稻,又养水产品,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鱼(虾、鳅)共生、连作、轮作等方式较为常见。从生态效益上看:既对水稻种植起到保肥增肥、恢复地力的  相似文献   

4.
北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种养技术把水稻单一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稻、蟹(虾、鱼)的复合生态系统,"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分析了北方稻田种养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北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从2012年开始推广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品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是一项在湖南省值得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1.水源水质 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稻田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稻田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范伟  陈斐 《农家顾问》2014,(4):46-47
<正>"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提高,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  相似文献   

8.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成品蟹肉嫩、黄多、油厚、膏肥,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种养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产量和数量上以水稻为主,在质量和效益上以河蟹为主,是充分利用本地稻田面积和水体空间,合理开发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能,进行稻蟹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田养殖河蟹是一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生产。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提供栖息、发育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河蟹在稻田的生育活动能够清除稻田部分杂草,增加稻田肥力,保证水稻优质高产。而且,在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使用优质农家肥,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时间及品种,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创造稻蟹共生绿色生产条件,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湖南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多样,具体阐述了稻—虾、稻—鱼、稻—蛙、稻—龟、稻—鳖等4种模式。分析了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盲目跟风,无序发展;生产不规范,养殖沟(坑)面积过大;片面追求养殖效益,不重视水稻生产;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凭经验生产;精深加工不够,区域公共品牌不响;适宜于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缺乏等7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科学规划种养区域、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养殖技术规范、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三产融合等6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续第4期第24页)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1.田间工程(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  相似文献   

14.
正(续第7期第32页)稻-鱼-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良好的土壤环境、浅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来源,通过人工改造稻田,既种植水稻又混合养殖鱼虾,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种立体综合种养生产方式。稻田混合养殖的鱼虾能够有效防控稻田杂草和水稻害虫,可节省稻田除草、  相似文献   

15.
<正> 稻田中孳生的动植物(如水蚯蚓、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部分害虫,以及田中杂草),为鱼类(鳝、鳅、虾、蟹、鳖,等养殖对象,提供了各种饵料生物(节省了饲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鱼类排泄物作水稻肥料,鱼类吃掉田中害虫和杂草,同时鱼类对水稻生长起到松土、追肥作用,从而形成了稻鱼共生、相得益彰的生态优势,有效地提高了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无公害稻田立体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生产出无公害水稻、绿色水产  相似文献   

16.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17.
稻田综合种养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稻田综合种养即是在稻田中同时进行稻谷的栽种与水产经济动物的养殖,将稻田的水生态环境与空间给充分利用起来,不但能实现稻谷的增产,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可使水稻病虫害大大减少,减少化肥与农药的施加,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让农民的收入增加。本文结合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稻田综合种养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技术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