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是利用中温α-淀粉酶液化玉米淀粉,以期得到较高DE值的产品,系统的研究了液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实验确定优化的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为75℃,α-淀粉酶的用量为25mg酶/g淀粉,底物浓度为35%,液化时间为26min。此条件下水解液的DE值为56.55%  相似文献   

2.
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湿法细微化处理,并采用双酶法对玉米淀粉进行糖化,调查细微化对玉米淀粉结晶结构和糖化效果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玉米淀粉颗粒在湿磨1 h以后转变为非晶态;湿磨可消除液化反应对玉米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无液化反应时,湿磨1 h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为99.5%,远高于原玉米淀粉的41.6%,在70℃的条件下液化,液化时间的长短对湿磨1 h玉米淀粉和原玉米淀粉的葡萄糖收率的影响较小,葡萄糖收率均维持在99%左右。由此可见,对玉米淀粉进行湿磨可使淀粉颗粒非晶态化,消除液化反应对淀粉酶解葡萄糖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藜麦饮料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藜麦淀粉进行水解时的液化和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藜麦为原料,DE值为主要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藜麦饮料生产中的淀粉液化和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最优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11 U/g、液化时间45 min、液化温度65℃、pH 7.0,此时液化DE值为24.46%。最优糖化工艺条件:糖化酶用量110 U/g、糖化时间70 min、糖化温度70℃、pH 5.0,糖化DE值为63.45%。[结论]该研究可为藜麦在饮料研发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对罗耳阿太菌进行发酵培养。固定接种量为5%(体积比),以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粗酶产量(U/mL)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h)、摇床转速(r/min)为优化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酶对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颗粒的水解效果,并用纳米级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串联离子阱联用分析法(NanoLCESI-MS/MS),对所获得的蛋白(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罗耳阿太菌源生淀粉糖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81h,摇床转速215r/min,粗酶产量26.238 6U/mL。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经所得酶水解后结构被破坏。NanoLC-ESI-MS/MS分析结果与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比对可知,所得酶为糖化酶,分子质量为61 966.69u。【结论】采用最优发酵条件获得的罗耳阿太菌生淀粉糖化酶可以水解玉米、小麦、木薯、红薯、豌豆生淀粉。  相似文献   

6.
为将具有絮凝淀粉活性的酸浆应用在玉米淀粉生产中,试验采用从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淀粉颗粒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1)接种在玉米浆中发酵制成玉米酸浆,研究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pH值等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发酵条件制备玉米酸浆,以5%的比例将玉米酸浆加入到玉米淀粉浆(5%,w/v)中,静置3min,采用碘显色法测定上清液液面下20mL处的淀粉含量,上清液中玉米淀粉含量越低则表明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越好。结果表明:当酵母浸粉为氮源,乳糖为碳源时,玉米酸浆沉降淀粉的能力较强,酵母浸粉的最佳用量为3.0%,乳糖为2%,继续增加酵母浸粉及乳糖的添加量,絮凝活性反而降低;当接种量为1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好。玉米酸浆培养36h时,玉米酸浆的凝絮活性较高,为0.10mg·mL-1;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大;酸浆絮凝活性在pH值5.5~6.0时较好,随着pH值的升高,絮凝活性降低;玉米粒浸泡时间24h时,玉米酸浆絮凝淀粉的能力较强;玉米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时,玉米酸浆絮凝活性最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发酵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较大,玉米酸浆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玉米粒浸泡24h,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过滤后,加入3.0%酵母浸粉、2%乳糖,接种10%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发酵液,调整pH值5.5~6.0,30℃培养36h。  相似文献   

7.
余蕾  李凤林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65-66,69
以板栗为主要原料,经液化、糖化后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对液化液的糖化度及主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5 ℃,时间6 h,总糖度20%,菌种液加量8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制出一种全新麦芽汁乳酸发酵产品,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麦芽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麦芽汁乳酸菌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6%、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麦芽汁乳酸发酵饮料呈金黄色,澄清透明,具有天然的麦芽香气。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糖发酵生成的酒精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生产酒精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时间、温度、pH、氮源种类、硫酸铵用量和酵母用量等因素对木薯淀粉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72~84h,温度在35~40℃,pH在4.5~5.0,硫酸铵用量1.0%~1.2%,酵母用量10%~15%时木薯淀粉的酒精发酵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时间84h、温度40℃、硫酸铵用量1.2%、酵母用量15%,发酵验证酒精值达11.16%(V/V),出酒率为52.19%。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抗性淀粉,考察不同淀粉乳含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及回生时间对玉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抗性淀粉最佳提取工艺为淀粉乳含量25%,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600 W,超声温度45℃,回生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25.06%。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抗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蛹虫草菌糠作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对虫草肽酵素饮料生产进行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酵素饮料生产的影响。在30℃下,接入6%的植物乳酸菌发酵30 h后,在接入0.15%的酵母菌发酵10 h,得到的虫草肽酵素用0.1%的甜菊糖和0.3%的柠檬酸进行调配,之后放置在4℃冰箱中进行后发酵。此工艺可获得风味适宜,酸甜可口、且伴有浓郁虫草香味的虫草肽酵素饮料。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冬瓜和鲜牛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筛选冬瓜酸乳饮料最佳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冬瓜酸乳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冬瓜汁添加量10.52%、白砂糖添加量5.7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33%;制备冬瓜酸乳饮料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即发酵菌株或接种量)5.12%、发酵温度41.25℃、发酵时间5.5 h。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液化剂配比、液化时间、液化温度、催化剂用量、玉米淀粉与液化剂配比对玉米淀粉液化效果和液化产物羟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是玉米淀粉多元醇液化的有效催化剂;玉米淀粉最佳液化工艺为:玉米淀粉与液化剂质量比为1:6,硫酸用量为液化剂质量的3%,液化剂中PEG400和甘油质量比为7:3,液化时间25min,液化温度150℃,此条件下液化残渣率为2.0%,所制备的玉米淀粉液化产物羟值为447.0mgKOH/g。  相似文献   

14.
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产一株中性蛋白酶产生菌ZH-6.经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表明,该菌株摇瓶发酵产酶的最佳发酵周期48 h,发酵温度33℃,摇床转速为180 rpm.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2.0%,麸皮3.0%,Na2HPO4·12H2O 0.4%,KH2PO4 0.03%,ZnCl2 0.1%.起始pH 6.5的条件下,其酶活力为1428.3 U/ml.  相似文献   

15.
石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37-4638
[目的]寻求黑玉米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成熟度为60%~70%的黑玉米鲜穗为材料生产黑玉米饮料,研究不同酶解条件、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和稳定剂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a-2淀粉酶用量1%,90℃保温酶解5 min;糖化酶参考用量为:液化DE值17%,淀粉乳33%,酶制剂240 U/g淀粉,实际生产中,糖化酶加入比例1%,55~60℃保温糖化4~5 h;添加比例为0.20%的复合稳定剂(琼脂+黄原胶)的稳定效果最好;三聚磷酸钠、食盐、柠檬酸钠等对饮料电解质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黑玉米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为:a-2淀粉酶(添加比例1%)90℃酶解5 min,糖化酶(添加比例1%)55~60℃糖化4~5 h,0.20%复合稳定剂(琼脂+黄原胶)。  相似文献   

16.
黄姜淀粉双酶法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姜淀粉双酶法糖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别确定黄姜淀粉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对于粗淀粉浓度为22.5%的黄姜粉浆,液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 7.0,温度95 ℃,α-淀粉酶用量12 U/g干淀粉;糖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 5.0,温度55 ℃,糖化酶投加量180 U/g干淀粉,酒精酶投加量0.05% (mL/mL),糖化48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使黄姜粗淀粉的转化率达到96.02%,葡萄糖收率达到106.58%,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达23.98%.  相似文献   

17.
此项研究旨在利用营养丰富的乳清和药食同源的生姜为原料,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新型饮料-乳清姜汁发酵饮料。为饮料工业的发展开辟新领域。在研究中通过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对乳清姜汁发酵饮料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得出相关试验结论。其中碱性蛋白酶水解试验最优条件为,酶量为0.03%,pH值8.0,温度50℃,时间120min。乳清姜汁发酵试验最优条件为,乳酸菌种接种量为3%,乳清和姜汁的比例4:1,发酵时间5h。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麸质粉为原料,经过α-淀粉酶液化、水解、脱色、脱臭及干燥制得玉米蛋白发泡粉。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滤饼与水的质量比1∶2.0,介质pH 11,水解温度115℃,水解时间7.5 h。所得产物的蛋白质含量为52.4%,收率达到45.1%,颜色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M3的发酵配方,初期以摇瓶进行培养,确定最适配方并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筛选。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研究,接种24 h内菌量显著提升1000倍,24~8 h菌量显着提升10倍,此后培养菌量无显着差异。其他培养条件如不同温度、p H之间菌量则无显着性差异。用10 L发酵槽测试,显示以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作为培养基,转速200至300 r/min、温度30℃、p H无调整,培养5 d,可得到菌量4×109CFU/m L以上之发酵液。利用1 t大型发酵槽以相同的培养基培养,发酵条件为30℃、转速160~200 r/min、通气量0.5 vvm,培养5 d,其菌量可达6×108CFU/m L以上。该发酵配方可以用来大量生产液化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