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樟子松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虫体中等,取食樟子松新老针叶,对樟子松人工林有严重威胁。生活史及习性5月中旬越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6月中旬羽化末期,即成虫交尾产卵。每一雌成虫产卵约40粒。6月下旬成虫活动末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在初孵阶段,由危害新梢针叶使其身体逐渐增长,活动力也增强。食新梢针叶过程完成于幼龄阶段,需3—5天。之后,转移到先一年生的梢部吃针叶。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幼虫的危害期。尤  相似文献   

2.
松扁叶蜂在我国危害油松,是油松重要害虫之一,松扁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在野河林区4月中旬至4月底开始化蛹,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同时,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同时开始孵化,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也是危害盛期,6月底7月初,幼虫开始下树,下旬全部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3.
柳杉鞭角扁叶蜂是我省新发现的危害柳杉的毁灭性害虫。在我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共4龄,在6~7月取食1、2年生枝梢的皮和针叶;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室越冬。幼虫期用速灭杀丁、菊乐合脂喷雾防治,可有效地控制其蔓延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广西新松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是云南松中幼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江川、宣威、沾益、安宁的温泉等地发生危害猖獗,将数万亩云南松幼林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的连年被害后造成树木桔死。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两代,在滇东北的宣威板桥、沾益以蛹越冬,在滇中江川地区,以不同龄级的幼虫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一、二龄幼虫取食叶肉,将叶脉留下,进入三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幼虫喜群集。在江川第一代幼虫五月始见,十月上旬出现化蛹,第二代幼虫11月中旬始见,3月中下旬出现化蛹,蛹化于地皮枯枝落叶及表土  相似文献   

5.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翼丝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丝叶蜂亚科,是落叶松林木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落叶松翼丝叶蜂,主要以幼虫群集于1~2a生枝条,于针叶簇丛中取食为害,受害林木针叶稀少。被害严重时,针叶食光,呈黄褐色,远望如同火烧一样,严重地感威胁着落叶松的生长。据调查,落叶松林木受害率一般为30%~50%,个别受害严重林地,被害率达60%~100%,单株虫口密度达数百头至千头以上。 1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白头翁开花时,初  相似文献   

7.
珍珠梅纽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 sibirica Gussakovskij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至6月上旬,5月中、下旬为盛期。卵出现于4月下旬,于5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老熟幼虫于6月中旬下树入土。珍珠梅纽扁叶蜂有13种天敌,其中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优势种。利用3种农药对珍珠梅纽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8.
董莺  张晓平 《中国林业》2009,(16):48-48
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广背叶蜂总科,扁叶蜂科。在祁连山东端甘肃天祝境内主要分布于乌鞘岭、哈溪、夏玛等林区的天然与人工幼林地、退耕还林区和林间苗圃地,寄主植物为青海云杉。成灾受害的云杉林地,针叶被取食殆尽,枝条上挂满虫巢,犹如火烧,植株衰枯死亡,林相残败。邻近重害林地的中、幼林单株上,出现枯黄的虫害枝。  相似文献   

9.
大灰象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食性很杂,在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区苗圃地主要危害青海云杉幼树,在该地区2年发生1代,6月上旬幼虫孵出后取食须根及根皮,9月下旬幼虫做土室越冬,翌年4月上旬春暖后继续取食,至6月上旬开始化蛹,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并在原处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群集取食苗眼和幼嫩的针叶,并进行交尾,5月下旬成虫在地下土壤中产卵.本次研究在摸清了大灰象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最后结合大量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西阳泉地区松阿扁叶蜂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近几年发生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庄头林区油松上的主要食叶害虫,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危害.该虫种群数量大,扩散蔓延迅速,习性特殊.幼虫吐丝做巢,咬断针叶拖入巢内取食,但仅取食少量针叶使大部分针叶落地损失.  相似文献   

11.
松阿扁叶蜂隶属于膜翅目,广背叶蜂总科,扁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赤松等树种的叶子。松阿扁叶蜂以幼虫取食针叶,大发生时针叶受害率达80%以上,枝梢上布满残渣和粪屑,林分似火烧一般。松阿扁叶蜂成虫多集中在晴天羽化,有补充营养的习性,在针叶上取食形成小缺刻。成虫受惊后落地假死,不久即飞翔逃跑,夜间不活动,对白光(日光灯)亦无反应。松阿扁叶蜂发生量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在乌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专食落叶松针叶,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该害虫自1982年在我盟发生以来,危害面积已达64万余  相似文献   

13.
寻甸县楚雄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研究楚雄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寻甸地区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室内越冬,6月中旬开始化蛹,7—11月均有成虫出现,其中8、9月份是羽化高峰期。成虫交尾时间约10 min,2~3头雌虫会聚集在一起产卵。幼虫出现于7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带卵枝条周围的针叶,并吐丝做虫巢,虫体隐蔽在虫巢中。直至11月,老熟幼虫落地入土做蛹室,幼虫期较长。  相似文献   

14.
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5.
松阿扁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扁叶蜂科。分布我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赤松等,以幼虫取食针叶,发生严重时受害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花布灯蛾在吉林省辉南县1a发生1代.3龄幼虫秋末开始下树,群集在树干基部附近地表落叶层下结虫包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上树,进入5月上旬大量取食柞树芽苞和嫩叶.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下树作茧化蛹,于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继续取食柞树树叶.采取春、秋两季幼虫下树越冬收捡花布灯蛾虫苞、黑光灯诱杀怀卵成虫、林间释放苦参烟碱烟剂熏杀初孵幼虫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该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樟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年的观察,初步认为樟叶蜂在湖北一年发生三代,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取食为害期。幼虫从叶缘或近叶脉开始取食;每隔15~16min排便一次,排便时尾部上翘;老熟幼虫具浓列的松香味,并有假死性。通过多种防治试验,制定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措施:冬季翻耕,减少越冬虫源;药剂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龄幼虫,首选药剂是500倍的青虫菌液剂,能有效地控制樟叶蜂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腮扁叶蜂以幼虫为害落叶松针叶,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中做土室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幼虫下树。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50—350倍喷杀幼虫或用“741”插管烟剂熏杀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长齿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longidentus Wei是危害毛竹的食叶害虫,1 a或2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内越夏越冬,第2年或第3年5,6月间化蛹、羽化、产卵,幼虫取食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自6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  相似文献   

20.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其幼虫危害青海云杉,也危害华北落叶松等。位于甘肃省天祝县祁连山北坡的由青海云杉为主组成建群种的水源涵养林,是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集水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云杉丹巴腮扁叶蜂自1989年在天祝县乌鞘岭林区更新地内首次发现后,先后向乌鞘岭、哈溪、华隆、夏玛等林场林区漫延,面积白最初的50多公顷,发展到1000公顷,截至目前累计发生近3400公顷。为准确掌握该害虫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