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探究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表观形态特征与其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选择细胞裂解液OTTO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隶属于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9个种进行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将所获得的9种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分别与其孢堆果大小及孢子团直径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约为27.23~47.07 Mb,且其基因组大小与孢堆果大小和孢子团直径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中国团毛菌目黏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在分类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将团毛菌目黏菌重新划分为2个科:散丝菌科和团毛菌科,前者包括散丝菌属、纹丝菌属、盖碗菌属和贫丝菌属;后者包括团网菌属、半网菌属、变毛菌属和团毛菌属。同时根据形态特征从系统发育角度讨论了各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ITS和18S rRNA基因片段对我国网柄细胞状黏菌进行分类学研究。以11种网柄细胞状黏菌为研究对象,对网柄菌进行多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共得到基因序列42条,其中ITS基因序列26条,18S rRNA基因序列16条,系统发育树表明,在物种鉴定上,分子系统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亲缘关系分支与形态分类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介质、pH值对黏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悬滴培养法对2个目8种黏菌孢子在各种营养稀煎汁和不同pH条件下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菌孢子在水中能够萌发,自然基物的营养稀煎汁对黏菌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绒泡菌目黏菌孢子对营养介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萌发率较高,其中煤绒菌的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5%。灰团网菌萌发率最低,约为50%。黏菌孢子在pH2.0~9.0范围内均可萌发,但在弱酸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内蒙古樟子松林的286份黏菌标本和从湿室培养获得的15份黏菌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报道了内蒙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林的黏菌45种,分别隶属于5目7科18属,其中19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白面钙丝菌(Badhamia panicea)和木生发网菌(Stemonitis lignicola)为大陆首次报道,并对二者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几种黏菌的显型原质团的一般形态、培养特性、内含物、减数分裂时期。结果表明:典型的显型原质团为扁平的网脉状结构,前端呈扇形,具有不同的颜色,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外无细胞壁,包有1层胶黏质的鞘,鞘含有微纤丝,并随着原质团在基物上爬行过程中脱落而留下痕迹。显型原质团内部是多核的。原质团内含有大量的石灰质,原质团易被其它微生物侵染。不同原质团中的内含物大致相同。针箍菌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囊形成时期、孢子形成前。  相似文献   

7.
广西灰象(Sympiezomias guangxiensis Chao)食性复杂,严重危害多种植物。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信息识别和对外界刺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广西灰象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分布情况。雌虫触角明显长于雄虫,但在宽度上二者差距并不明显(样本数为10,P<0.05);雌雄触角上均分布8类感器:刺形感器(Sc)、毛形感器(St)、叉形感器(Sf)、棒形感器(Sr)、毛板(Hp)、芽孢感器(Sg)、栓锥形感器(SSt)、表皮孔(CP);其中,刺形感器包括4种亚型(ScⅠ、ScⅡ、ScⅢ、ScⅣ),毛形感器包括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叉形感器包括2种亚型(SfⅠ、SfⅡ)。对于长度,刺形感器的全部亚型、叉形感器(SfⅠ)、棒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栓锥形感器在雌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样本数为30,P<0.05);对于宽度,毛形感器的全部亚型、刺形感器(ScⅡ)、棒形感器在雌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样本数为30,P<0.05);对于数量,雌虫触角感器的总数量高于雄虫。广西灰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丰富,雌雄个...  相似文献   

8.
在对中国柄灰锤菌资源系统考察的基础上,对已知的20种柄灰锤菌的分布、生态适应性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20种柄灰锤菌中,其中包括6个新种,分属于柄灰包科Tulostomataceae的灰锤属Tulostoma和裂顶灰锤属Schizostoma。属于灰锤属的是短柄灰锤、沙漠灰锤和贺兰灰锤。属于裂顶灰锤的是百灵庙裂顶灰锤、乌兰布和裂顶灰锤和磴口裂顶灰锤。本文依据柄灰锤菌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沙漠耐旱类型、草地旱中生类型和林地中生类型,并通过对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地理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柄灰锤菌的起源、发育及生理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团毛菌5属32种的孢丝和孢子,结果表明:团毛菌属(Truchur)和半网菌属(Henuilrichia)的孢丝和孢子壁均有双折射性,盖碗菌属(Perichaena)、变毛菌属(Melalrichia)和团网菌属(Arcyria)的孢丝和孢子壁均无双折射性。因此,朦纹团网菌(A.stipata)、螺纹团网菌(A.leiccarpa)、橙黄团网菌(A.abielina)和小孢半网菌(H.imperiales)被移入团网菌属(Arcyria)中,紫褐团毛菌(T.florifornis)被移入变毛菌属(Metatrichia)中都是正确的。文中还讨论了双折射性现象在团毛菌科里划分属种的意义。##原图像不清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对枯叶蛾绒茧蜂的触角感觉器进行观察,发现10个类型的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板状感觉器、刺形感觉器、具孔刺形感觉器、栓锥状感觉器、坛形感觉器、端突柱形感觉器、端孔坛形感觉器、腔形感觉器和蒲姆氏鬃。其中毛状感觉器的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触角鞭节上感觉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柄节和梗节上只发现毛状感觉器和刺形感觉器,蒲姆氏鬃只分布在头与柄节之间的节间膜上。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在浙江省乐清市铁皮石斛栽培田中发现了2种"黏菌病",它们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通过光学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孢子萌发试验和18S核糖体序列比较分析,它们分别被鉴定为美发菌[Comatricha pulchella(C.Bab.)Rostaf.]和煤绒菌[Fuligo septica(L.)Wigg.]。美发菌子实体较小,具柄,高度大约2.2mm,孢囊圆柱形,密集的产生在植物茎、叶表面。煤绒菌整个子实体是一个大型的复囊体,垫形到不规则形,长达15cm,子实体可覆盖整个植株丛。这2个种都是浙江新记录种。该发现补充了浙江菌物资源,亦为中国黏菌地理分布和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坡向和坡位对枫香与细柄阿丁枫人工混交林生长及种间竞争状况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坡向和坡位下16年枫香+细柄阿丁枫行间混交人工林生长的调查数据,分析2个树种的树高、胸径、平均最大冠幅、林木材积与林分蓄积等变化特征。[结果]坡向和坡位对枫香造林保存率无显著影响,而细柄阿丁枫造林保存率为半阳坡>阳坡,且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增加。枫香和细柄阿丁枫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呈现出阳坡>半阳坡的趋势,且均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枫香的林分蓄积量为阳坡>半阳坡,且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但细柄阿丁枫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同时,阳坡下枫香的林木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林分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同一坡位下的细柄阿丁枫;半阳坡下,2个树种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林分蓄积量无显著差异,但枫香在下坡的林木保存率显著高于细柄阿丁枫,而中坡和上坡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阳坡条件下,尤其是中、下坡位,种间竞争激烈,枫香的生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位导致细柄阿丁枫的生长受抑。而在半阳坡区域,光照等资源环境有限导致混交树种之间的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斯氏付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比较,並给出了其中某些构造的扫描电镜照片。观察结果表明:斯氏付柔线虫头端是由二对不同的结构物所围成的,其后面各连接着六个小片形附属物。在二个侧唇上各有一呈藕状断面的侧器。雄虫尾部所有的乳突皆未有伸出体表的所谓“柄”。粗交合刺上有浅沟,细交合刺顺此沟伸出。交合刺由外缘部和核心部所构成。在文章中,作者对某些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寄主定位机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柞栎象触角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柞栎象触角上有感受器5种类型10个亚型,分别为:刺形感受器2个亚型、毛形感受器4个亚型、锥形感受器、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和腔形感受器。柞栎象雌雄成虫触角性二型不明显,很难作为形态上性别鉴定的可靠依据。雄虫触角感受器数量多于雌虫,但差异不显著。柞栎象触角感受器从基部至端部(柄节至棒节第4亚节)有明显的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细柄半枫荷为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其种群数量稀少,繁殖细柄半枫荷对保护和扩大其种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细柄半枫荷的采种、圃地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造林地选择、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环节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黄粉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分布以及功能,为黄粉虫规模化生产、规模杂交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黄粉虫黄色、黑色2种类型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电镜观察,在黄粉虫的触角上共发现了11类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柱形感器、腔锥形感器、盾形感器、耳形感器、芽形感器、乳头状感器、棒形感器。其中黄粉虫黄色型、黑色型触角感器类型不同。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不同。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长度与分布不同。[结论]黄粉虫黄色型和黑色型2种色型之间,雌和雄个体之间每种感受器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细柄半枫荷为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其种群数量稀少。繁殖细柄半枫荷对保护和扩大其种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细柄半枫荷的采种、圃地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造林地选择、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环节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树种繁殖与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新疆牧草真菌新病害15种。其中国内新记录种有驼绒藜白锈病菌一种;寄主新记录有鸡脚草禾自粉菌、偃麦草禾白粉菌、醉马芨芨禾白粉菌、早熟禾秆锈病菌、双刺兔唇花柄锈菌、紫花鸢尾柄锈菌、喜盐鸢尾眼斑病细丽疣蠕孢等七种;国内寄主植物新分布有狗尾草黑粉菌、赖草秆黑粉病条黑粉菌、苜蓿根腐病立枯丝核菌、苜蓿根腐病镰刀菌、苜蓿黑斑病链格孢菌、红豆草自粉病鞑靼内丝白粉菌,还阳参锈病柄锈菌等七种。  相似文献   

19.
张琪  陈帆  张春妮  戴武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0):1567-1574
葱黄寡毛跳甲Luperomorpha suturalis Chen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葱、韭菜等作物。为了明确葱黄寡毛跳甲触角形态及感器类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进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葱黄寡毛跳甲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包括9亚节的鞭节组成。触角上分布有6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Ⅰ、刺形感器Ⅱ、Bhm式鬃毛、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和毛形感器,刺形感器Ⅰ、表皮孔分布于整个触角,刺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Ⅰ分布于鞭节,Bhm式鬃毛、表皮附突分布于触角基部,而锥形感器Ⅱ、毛形感器则主要分布于触角端部。雌雄触角除大小外,形态、感器类型和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