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溶磷草酸青霉菌筛选及其溶磷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采集石灰性土壤样品进行了溶磷微生物的筛选 ,获得了具有溶磷作用的草酸青霉菌菌株P8和Pn1。不同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它们的溶磷能力 ,并与拜莱青霉菌ATCC2 0 85 1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ATCC14 5 81进行了比较。在固体培养基上草酸青霉菌P8、Pn1表现较强的溶解Ca3 (PO4) 2 、Ca8H2 (PO4) 65H2 O、CaHPO4、FePO4和骨粉的能力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能有效的溶解摩洛哥磷矿粉 ,氮源对其溶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硝态氮高于铵态氮 ;接种P8能够显著增加灭菌和不灭菌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灭菌土壤增加的有效磷略高于不灭菌土壤。氮源影响草酸青霉菌产生有机酸的种类 ,使用铵态氮时主要分泌苹果酸、乙酸、丙酸、柠檬酸、琥珀酸 ,而硝态氮条件下几乎不再产生这些有机酸。这表明 ,氮源形态影响了它的代谢方向 ,而且它的溶磷机理不只一种 ,其机理尚不清楚 ,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酸对磷酸三钙溶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磷酸三钙的溶解作用,将草酸等10种有机酸施加到磷酸三钙无机磷培养基中培养6 d,测定培养基中速效磷的含量,并对溶解磷酸三钙能力较强的5种有机酸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比较研究其解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这10种有机酸都可以促进磷酸三钙的溶解,但它们的溶磷能力却有显著差异。其中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及乙酸等5种有机酸溶磷能力较强,苹果酸、α-戊二酸的溶磷能力较弱,丙酸、富马酸、柠檬酸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最弱。对5种溶磷能力较强的有机酸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它们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酒石酸、丙酮酸、乳酸、草酸、乙酸。  相似文献   

3.
一株溶磷黑曲霉的溶磷特性及溶磷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溶磷黑曲霉ML4在不同的无机磷培养基摇瓶培养时pH的变化和磷浓度的变化。当以KH2 PO4 作为无机磷培养基的唯一磷源时,测试灭菌后的发酵液的溶磷能力,发现其溶磷量只有5 6 1.99mg/L。用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成分,发现发酵液中含有草酸、α-酮戊二酸等有机酸,分析得出:溶磷菌的溶磷机制除了有机酸的溶解作用外,还存在其他的溶磷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几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和鉴定及其溶磷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活化土壤中的磷素,提高植物磷素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生长。[方法]采用蒙金娜固体平板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筛选溶磷效果较好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摇瓶试验比较研究其溶解Ca3(PO4)2及氟磷灰石的能力,并采用定性的方法检测其产生IAA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探索其对大豆促生的潜能。[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7株溶磷细菌san5、san6、san8、DLT2、DLT3、DLT4、DK6。菌株san8和DLT4对Ca3(PO4)2、氟磷灰石的溶解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各菌株分泌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且多数菌株能分泌草酸、苹果酸、丙二酸、乙酸。菌株san5、san6、san8、DLT3和DK6产吲哚乙酸(IAA),菌株san6、DLT3和DLT4产铁载体。初步鉴定菌株san5、san8和DK6为Enterobacter sp.,菌株san6和DLT2为Pantoea sp.,菌株DLT3和DLT4为Acinetobacter sp.。盆栽试验发现,接种单一溶磷菌及多株复合菌处理均可促进大豆生长,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但3株复合菌处理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结论]溶磷菌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且复合菌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5.
一株烟草根际溶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磷微生物可以加速土壤磷素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无机磷为唯一磷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烟田土壤中筛选具有溶磷功能的细菌,同时分别运用钼锑抗显色法、Salkowski显色法对其溶磷能力、产IAA能力进行检测。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测序对溶磷效果较好的菌株JP6进行鉴定。通过模拟试验验证JP6对土壤中有效磷释放的影响;运用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无机盐,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培养基配比优化。结果显示:菌株JP6具有较好的溶磷能力,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为50.1 mg/L,同时该菌株具有产IAA能力,在R_2A培养基中分泌IAA含量为128.9μg/m L,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序列比对将JP6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土壤中具有较好的溶磷作用,最佳培养基配比为在10%黄豆芽基础上1.5%葡萄糖,2%豆粕,0.5%NH_4Cl,0.5%Ca CO_3。  相似文献   

6.
一株高效解磷真菌的筛选及其解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土壤中磷肥利用率,从耐贫瘠作物火龙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解磷功能的真菌,命名为An-6,并对其解磷机理进行研究。在以Ca3(PO)4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该菌株,培养96 h后,可溶性磷含量达到764.4 mg/L,且可溶性磷含量与发酵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中含有大量乙酸以及少量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等酸性物质,这可能是该真菌具有高效解磷功能的原因之一。经形态学以及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 llus niger)。土壤接菌实验表明,An-6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有望开发为微生物磷肥。  相似文献   

7.
产多糖溶磷细菌对难溶性Ca-P的活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肠杆菌EnHy-401、节杆菌ArHy-505、固氮菌AzHy-510和巨大芽孢杆菌P17为材料,比较了4种溶磷细菌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不同难溶性Ca-P中的磷活化能力.结果表明,4种溶磷细菌均能促使难溶性Ca-P中的磷活化, 但3种产多糖的溶磷细菌(EnHy-401、ArHy-505、AzHy-510)对难溶性Ca-P的活化能力普遍强于不产多糖的溶磷细菌(P17),肠杆菌EnHy-401对Ca3-P、Ca8-P和Ca10-P中的磷活化率分别达61.53%、63.40%和4.32%.在产多糖的溶磷细菌中,有机酸和多糖均高的菌株活化磷的能力最高,3种产多糖的溶磷细菌活化难溶磷酸钙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肠杆菌EnHy-401、节杆菌ArHy-505、固氮菌AzHy-510.结果还表明,产多糖的溶磷细菌对难溶磷的活化作用是由分泌有机酸和多糖的协同作用实现的,多糖对磷的吸持推动了磷的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且该协同作用受胞外多糖持磷能力和环境中C/N的影响,单位体积发酵液中多糖持磷量与菌株的磷活化能力呈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C/N值高时,多糖产量高,有机酸分泌多,活化磷的能力就强.同一菌株只有在最适于产有机酸和产多糖的C/N值下,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溶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方法,比较了3种无机酸(盐酸、硝酸和硫酸)和7种低分子量的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水杨酸和乳酸)对宜昌产低品位磷矿粉的释磷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酸中以硫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果最好,而有机酸的释磷效果与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有机酸浓度在1.33mmol·L-1至5.00mmol·L-1低浓度条件下,柠檬酸和草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果最好,释磷量最高;而当浓度>5.0mmol·L-1后,酒石酸和草酸的释磷量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筛选利用溶磷微生物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方面,应重点研究能够产生柠檬酸和草酸的菌株,而利用溶磷菌生产高浓度磷肥的研究,应筛选利用可大量产生酒石酸和草酸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从pH值、微生物自身固持、磷酸酶活性和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等方面对从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解磷菌株进行解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4株解磷菌株偏酸性条件有利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的释放,在Ca_3(PO_4)_2培养基中,P7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6 d时可溶性磷质量浓度高达218.68~225.26 mg·L~(-1),而在碱性条件下,可溶性磷质量浓度仅77.57 mg·L~(-1),在PVK培养基中,P7和P13具有较强的解有机磷能力;菌株经灭活处理后基本上不存在解磷能力,菌体本身吸收利用了部分有效磷;在Ca_3(PO_4)_2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于碱性磷酸酶活性,而在PVK培养基中结果与之相反;有机酸能够起到对磷的降解作用,尤其是对无机磷的降解,Bacillus sp.P3在Ca_3(PO_4)_2培养基中,有机酸主要是乳酸、乙酸、戊二酸和少量的丁二酸及柠檬酸,不同的菌株对环境pH值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1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并了解其溶磷机制,从生活垃圾堆积地采集土样,筛选出10株对卵磷脂和磷酸钙均有溶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液体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效兼溶磷酸钙和卵磷脂的溶磷菌LY8,培养6d后2种难溶磷发酵液中水溶性磷质量浓度分别达到647.8 mg/L和26.6 mg/L.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不同难溶性磷源条件下LY8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不同,对于无机难溶磷磷酸钙,LY8菌株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是有机酸,其次是磷酸酶;而对于有机难溶磷卵磷脂,LY8菌株分泌的主要溶磷物质是磷酸酶,且其分泌的有机酸、蛋白质和多糖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溶磷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溶磷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筛选溶磷相关基因。【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通过难溶磷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转化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转化子对溶液pH值、可溶磷含量的影响和产有机酸试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其库容量约为5.29×106 cfu•mL-1,重组率为99%;利用难溶磷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圈的转化子48个,其中转化子I-4的cDNA序列全长536 bp,为一个新的序列,基因编码氨基酸残基序列长129 n.t。转化子E. coli HST08 I-4在液体难溶磷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有机酸的表达量,并增加了有机酸的种类,在培养12 h后,开始产生乙酸,24 h后,溶液中产生乳酸、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培养36 h,溶液pH值由6.32降到3.69,可溶磷含量达到0.1076 mg•mL-1。【结论】从草酸青霉I1中筛选到一个溶磷相关基因pstI。  相似文献   

12.
磷矿资源日渐枯竭和土壤无效磷素的活化是资源学和肥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活化土壤磷库资源,解决磷肥大量使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采用鉴别培养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防病促生活性的溶磷聚磷菌;采用正交试验,从碳源、氮源及p H 3个方面对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理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溶磷菌为Bucillus aryabhattai,命名为XF1;正交试验优化溶磷最佳条件是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p H 5条件下溶磷量最高,达到891.6 mg/L;菌株XF1对Ca_3(PO_4)_2、Al3(PO_4)_2、FePO_4和磷矿粉均有溶解能力;镜检证明菌株XF1内含有poly-P,聚磷率达到21.93%;菌株XF1可产铁载体,抑制人参根腐、返魂草黑斑、禾谷镰孢、串珠镰孢生长;可产吲哚乙酸(IAA),在含色氨酸的培养液中,IAA的浓度达到86.31 mg/L;包裹菌株XF1的玉米种子生长平均株高2.67 cm,平均根长6.5 cm,平均须根数13个,均高于对照。菌株XF1具有较好的溶磷聚磷能力,兼具抗病促生活性,在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溶磷放线菌菌株SY7溶磷条件进行优化,测定其抗病促生活性,以期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菌株.从初始pH、培养基、碳源、氮源和磷源5个方面对溶磷条件进行优化;用CAS固体培养基鉴别菌株分泌铁载体能力,对峙培养法检测抗病能力,植物培养试验检测促生能力.结果 表明:菌株SY7在pH为8、葡萄糖为碳源、Ca3(PO4)2...  相似文献   

14.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存在,导致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解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的特性,因此,开发高效解磷细菌对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际解磷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接种量以及溶氧量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28℃,初始pH值7.5,接种量1%,溶氧量100 mL。解磷菌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基有效磷含量高达586.7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6%。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际土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水稻根际溶磷菌株溶磷能力及其对水稻植株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溶磷圈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具有较强溶解Ca3(PO4)2能力的2株细菌NDW1和NDW3,根据16S r DNA对菌株进行鉴定。以NBRIP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对2株菌株利用氮源、碳源及初始p H进行优化,鉴定菌株的吲哚乙酸(IAA)分泌量,研究溶磷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土壤速效磷和水稻幼苗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菌株NDW1和菌株NDW3分别被鉴定为Enterobacter sp.和Serratia sp.,2株菌株溶磷的最佳条件组合均为葡萄糖、蛋白胨及初始p H 6。2株菌株24 h内最高溶磷量分别为294.95和312.93μg·m L-1,且都可分泌IAA。土培和沙培条件下,溶磷菌NDW3对水稻株高、根长、最大叶长及地上干质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NDW3在2种种植条件下均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速效磷及水稻植株全磷含量。【结论】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获得2株溶磷能力较好的细菌菌株Enterobacter sp.NDW1和Serratia sp.NDW3,菌株NDW3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强于菌株NDW1。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高效解磷微生物菌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从磷矿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经16S r 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JT-1,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GC-MS定性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成分。将该解磷菌制备成菌剂施用于土壤和盆栽小麦,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小麦的基本生长指标及对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B.subtilis JT-1在难溶磷培养基中的解磷率高达38.69%,具有分泌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等溶磷有机酸的特性。施入土壤后可有效提高土壤中可溶磷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此外,菌株JT-1还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10.79个百分点,促进小麦增产12.31%。因此,筛选到的解磷菌B.subtilis JT-1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六堡茶根际分离得到1株高效溶磷菌菌株Lb-1,通过菌落形态及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对其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效果及对茶树的促生能力,以期为提高茶园土壤磷利用及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株L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溶磷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最佳初始pH值为6.0,最佳接种量为1%,最佳微量元素为Fe,最佳发酵温度为30℃,优化培养条件下溶磷量可达857.91 mg/L,且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柠檬酸、琥珀酸、丙二酸分泌量。盆栽试验表明,接菌处理下六堡茶鲜重、干重、株高、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9.09%、69.77%、38.75%、37.94%、44.82%、52.94%及108.35%,铝结合磷、闭蓄态磷含量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综上,溶磷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b-1可有效活化根际难溶磷、提高六堡茶树对磷的吸收及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或可作为开发磷高效菌肥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以土壤为磷源,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5株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 sp.)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利用.结果表明,自生固氮菌能释放大量的氢离子,使液体培养基的pH大幅度降低,氢离子的浓度至少提高58倍以上.自生固氮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与数量因菌株不同而异,这些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草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其中均能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在接种自生固氮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土壤无机磷总量则显著降低.由于土壤是培养基磷的唯一来源,故自生固氮菌促进了土壤无机磷的溶解释放.相关分析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土壤无机磷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n=6),与液体培养基中的无机磷和全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 =-0.850*;r=-0.918**,n=6),说明自生固氮菌分泌的氢离子可能是溶解土壤无机磷的原因之一.接种自生固氮菌显著降低土壤钙磷,土壤中的铁磷、铝磷和闭蓄态磷的降幅因菌株不同而异,其原因可能与有机酸分泌的数量和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的溶磷菌可增加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性,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利用溶磷圈法,从红花根际土壤中,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RC01,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为碳源、(NH_4)_2SO_4为氮源,在30℃、0.3 g/L NaCl条件下,该菌的溶磷效果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 g/L葡萄糖、0.5 g/L (NH_4)_2SO_4、30℃、0.35 g/L NaCl时,溶磷量最大。RC01经过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良好的溶磷菌特性,可为促进红花生长的相关微生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