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安全可靠,发挥工程更大效益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和职责。针对引大入秦工程特点,探索出了划段包干责任制的运行管理模式,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规模浩大的自流灌溉工程,1976年开工,用时40年全面竣工,极大缓解了整个受水区的工农业发展及城乡生活用水问题。但建设周期过长也让引大入秦工程凸显出许多问题,早期供水模式单一,具有明显区域性,与受水区的供需出现偏差等,阻碍了引大入秦工程实际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引大入秦工程的分析,并总结后期工程调整的思路与策略,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水利风景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项目,不仅能满足当地人民的精神享受需要,也能为跨区域人民提供产品需求。引大入秦工程除了要发挥出自身的水利建设功能,还应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用,大力开展旅游商业功能,通过引大水利风景区与水利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更好地创造引大入秦工程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引大入秦工程在农田水利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启示作用。引大入秦工程应改变单一供水观念,发展旅游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向相邻地区供水,使其在农田水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引大入秦工程是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历时长,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作者就如何收集、整理、管理档案资料谈了一些看法和经验,供同类工程的档案管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衡量灌区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在分析引大入秦灌区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加强灌区灌溉管理,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优化管理体制改革等运行管理措施,从而确保渠系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存在很多地下水、地表水的情况,因此防渗引排工作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和解决的难点,对此需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渗引排工作的重视,利用新型PPR管、PE管、防渗堵漏剂或双模盲沟网等技术,结合项目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情况,加强对其防渗、堵漏、引排的力度。本文探讨了引大入秦工程盘道岭隧洞钢筋混凝土二次套衬引排水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政府着眼于提高引大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灌区现有的水土资源和节水改造项目,通过挖潜改造,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供水结构调整,全力配合支持好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引大入秦工程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工程水费收益难以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如何使引大入秦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是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围绕引大灌区东南、西北片如何充分利用灌区土地资源及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引大入秦工程从建成到运行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工程担负的供水任务越来越重要,且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突出。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供水保证率,保护水质、水源无污染,引大入秦工程采取了许多有效治理措施。本文对引大入秦工程的安全隐患现状及治理措施做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引大入秦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情况,研究了引大农业供水如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水价,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体现民生水利。同时阐述了价格机制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使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解决农业供水定价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民生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引大入秦工程的综合效益需要优化调整供水结构,立足服务供水区经济发展需要,科学调整目标定位。建立多元化供水格局,科学配置有效利用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精干效能的管理运行体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为引大入秦工程供水效益奠定基础。抓住向兰州新区供水机遇,进一步优化调整供水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目标定位、发展灌溉目标、供水结构、移民情况、盐碱地治理及管理运行等方面来浅析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的写实,数据的反馈,原始资料的积累、收集、汇总和整理,可科学的评判施工质量状况,为考核质量监督机构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总结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引大入秦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复兴 《甘肃农业》2014,(24):48-48
文章分析了引大入秦灌区农田盐渍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对如何防治农田盐渍化浸害提出了管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红霞 《甘肃农业》2006,(8):186-187
根据引大供水区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对引大入秦工程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提升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灌区管理水平,需要管理局及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整合相关资料和信息,对灌区缩减的原因进行全面判定,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和解决对策,确保灌区控制工作效率的全面优化和升级。本文结合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目前灌区锐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应的处理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建设是解决甘肃干旱、贫瘠、用水困难的重要工程项目,将与青海交界处的大通河经过跨流域的调度,引入到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解决其缺水问题。但在北方寒冷地区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存在冬天的冻胀渗漏问题,不仅破坏水利工程的主体建设,还要在维护管理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格栏结构的运用,不仅有效改变了冻胀应力分布,减少了工程冻损破坏,也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促使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文章即对水利工程浆砌石施工中运用的格栏结构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引大入秦灌区基本情况和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灌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引大入秦工程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目前基层水管单位在工程运营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基层水管单位提升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叙述了引大入秦灌区工程规模和现状,提出了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做好工程管理、灌溉管理和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对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