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枇杷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三萜酸,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相关;6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活性,黄酮和三萜酸的效果相近,多糖较差,成分含量与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黄酮能减少咳嗽次数,总萜能延长咳嗽潜伏期,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枇杷叶中黄酮、多酚可能是抗氧化的重要成分,黄酮与止咳祛痰活性相关,通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能提高相关活性。  相似文献   

2.
陈建烟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5):159-163
为了明晰浙江蜡梅叶片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其生物活性,以其叶片为材料,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其活性成分,并进行成分的系统定性、定量(多糖、多酚、黄酮)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蜡梅叶片活性成分类别丰富,含有酚类、多糖、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定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间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甲醇提取物中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1.82、23.25、18.40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方面的能力均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25.02μg/mL、0.24 mg/mL.综合分析可知,浙江蜡梅叶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并具有抗氧化活性,是良好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干制方法对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给生产实践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以成熟枇杷叶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热风烘干(35℃、50℃、65℃、80℃)、自然晒干和阴干方式进行干制处理,用70%乙醇超声浸提,测定其黄酮、总酚、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干制条件下枇杷叶总酚、黄酮、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其中阴干条件下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热风烘干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试验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阴干可以较大程度地保留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在以干燥枇杷叶为原料,以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性为主的生产利用方面,应以阴干方法进行干制处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由苦参、土茯苓和白鲜皮组成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主要成分。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化学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成分预试。结果显示,提取物具明显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活性;经理化鉴别试验显示,该复方提取物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生物碱三大类成分。表明多糖、黄酮和生物碱这三大类成分可能是复方提取物发挥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重要成分,但确定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成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了马齿苋黄酮的提取方法、总黄酮活性及黄酮中的单体成分,分析了马齿苋黄酮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木瓜为中国道地药材,内含黄酮、鞣质、多糖等药理成分,药效多样,然而其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不稳定,导致药理成分的提取工艺不易掌握,就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后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苦豆子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苦豆子的生物碱、黄酮等几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描述了其活性成分的医药药理活性和杀虫、杀菌作用等农用活性等多方面的研究应用概况;简要讨论了苦豆子农用杀菌活性研究中存在的成分分离和机理研究等问题,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对量子农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玉米花丝(也称玉米须)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黄酮和多糖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物质,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性。在玉米加工过程中玉米花丝基本被废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贵州乃至我国玉米花丝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玉米花丝黄酮、多糖类化合物的药理功效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豆黄酮的作用机制及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惠林  王前光  刘秋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3):550-552,556
大豆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其生理活性多种多样,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成分.研究发现,禽类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促进其生长,且能提高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概述了大豆黄酮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蛋鸡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半枝莲群落的区系成分与物种多样性,为药用植物半枝莲的科学栽植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半枝莲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半枝莲群落共有被子植物10科14属15种,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半枝莲群落植物科的区系成分以世界性成分为主,占总科数的60.00%,属的区系分布主要以温带性成分为主,世界性成分和热带性成分的比例也较大。半枝莲群落各样地间的多样性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样地1样地4样地3样地2。[结论]半枝莲群落物种组成不丰富、区系成分较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恒温鼓风干燥两种方法,开展了其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处理金线莲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冷冻干燥有利于提高金线莲黄酮含量和抑制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保留,其黄酮含量高达24.55(±0.28)mg/g;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在0.2~5.0 mg/mL浓度范围内金线莲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成正比,且真空冷冻干燥金线莲黄酮(FDAF)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恒温鼓风干燥金线莲黄酮(ADAF),在5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为60.16(±0.005)%,还原力为0.73(±0.015),总抗氧化能力为1.21(±0.006)mmol/mL(Fe2+);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DAF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高于ADAF,但对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低于ADAF,这可能与所含不同黄酮单体有关。两种干燥方式的金线莲干样黄酮提取率、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对黑色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低于鲜样。研究结果对金线莲在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叶中活性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静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15-3317
通过系统化学预试验,采用水、乙醇、石油醚三段法对油橄榄叶片中活性成分进行粗分,并利用各种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提取液进行定性检测,初步分析了油橄榄叶片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片中含有酚、黄酮、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通过分析油橄榄叶片中的活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芒果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抗氧化成分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开发利用广西芒果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芒果肉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对芒果的抗氧化成分及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芒果经模拟胃肠消化后其多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ORAC).[结果]经模拟胃消化后,与空白组对比,胃消化组的芒果多酚和黄酮含量在消化0.5 h内显著升高,消化3.0 h后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8.33±2.42 mg没食子酸当量/100 gFW和226.86±8.70 mg儿茶素当量/100 gFW;而盐酸组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经模拟肠消化后,肠消化组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在消化2.0 h后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51.56±4.49 mg没食子酸当量/100 gFW和469.84±21.96 mg儿茶素当量/100 gFW.芒果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类似多酚,胃肠消化0.5 h内显著提高,之后趋于稳定,模拟胃消化的ORAC最高为2610.22±20.40 μmol Trolox当量/100 gFW,模拟肠消化的ORAC最高为4393.52±129.50 μmol Trolox当量/100gFW.[结论]胃酸对芒果的多酚释放及抗氧化活性无促进作用,对黄酮释放有一定促进作用;胃肠道中的消化酶对芒果的多酚和黄酮释放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檵木是湖南省主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每年有大量修剪的枝叶,通过对其药用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可以为檵木进一步在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主要总结了檵木中的药用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黄酮和木脂素等,并综述了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抑菌、消炎、抗氧化、促愈合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不同部分黄酮成分随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用NaNO2-Al(NO3)3-NaOH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HPLC分析黄酮成分。结果表明,4至6月份,叶中总黄酮含量增加,6月份达到最高,枝和茎、根和根茎的总黄酮量则逐渐下降;此时各器官的黄酮成分均较少,主要为绿原酸、咖啡酸。7月份起,叶中总黄酮含量下降,10月份降至最低;枝和茎、根和根茎的则逐渐上升。但7至8月份,各器官黄酮成分最多,且多为槲皮素苷类等黄酮苷类。10月份,叶中黄酮成分明显减少。在出苗高峰期及盛夏采集加拿大一枝黄花,可充分利用其作为黄酮原料,以控制其进一步生长扩散。开花期后,花亦可作黄酮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万寿菊根部提取物黄酮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瓜类危害严重的西瓜枯萎病为研究对象,对万寿菊根部黄酮类物质进行了提取,利用薄板层析等手段对万寿菊根中黄酮类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并最终找到了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最大抑菌活性的一种黄酮成分。结果表明:万寿菊根中多种黄酮类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研究,并得到七种黄酮;通过试验确定万寿菊根提取物——黄酮类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广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体外抗病毒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抗病毒中药黄酮成分复方的主药,采用MTT法观察了淫羊藿、黄芩、忍冬藤、三七和菟丝子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黄酮与病毒同时感作3种加药方式观察了各黄酮成分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CEF作用。结果表明: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均能促进CEF增殖或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的5个稀释浓度下,各总黄酮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活性,尤其以淫羊藿黄酮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且质量浓度为31.30μg·mL-1时,以及31.30μg·mL-1黄酮与病毒同时加入时的A570值显著大于病毒对照与细胞对照;黄芩黄酮在先接种病毒且浓度为7.80~3.90μg·mL-1时,其A570值显著大于病毒对照(P<0.05)和细胞对照(P<0.05)。最高病毒抑制率以淫羊藿黄酮最高,其次是黄芩黄酮,分别达189.70%和158.82%。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和黄芩总黄酮具有较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效果,可作为抗病毒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的主药成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化学预试验法,对2个品种油橄榄(鄂植、科拉蒂)叶中活性成分进行粗分,初步分析不同品种油橄榄叶中的活性成分,为油橄榄叶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油橄榄叶中所含活性成分相同,都含有酚类、黄酮、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  相似文献   

19.
江明珠  颜辉  闻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22-15923,15926
[目的]纯化马蹄蕨黄酮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以7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40、超声时间1 h、超声功率140 W的条件下提取了马蹄蕨黄酮;以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指标研究了分离纯化马蹄蕨黄酮的最佳工艺;并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能力研究了所得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AB-8树脂的纯化效果最好,黄酮纯度达40.6%;马蹄蕨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一定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和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为马蹄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柿叶茶、杜仲雄花茶、绿茶和红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性,采用AlCl_3-(HAc-NaAc)、Folin-Ciocalteu和HPLC法对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通过DPPH·,ABTS+·,还原能力(Fe~(3+)和Cu~(2+)),金属络合能力(Fe~(2+)和Cu~(2+))6种方法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柿叶茶富含维生素C,杜仲雄花茶黄酮含量最高,绿茶和红茶中活性成分主要是茶多酚;4种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除络合能力外,绿茶、红茶均强于柿叶茶和杜仲雄花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4种茶富含黄酮、多酚、维生素C等天然抗氧化成分,且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