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麦苗期耐湿性的鉴定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麦苗期进行田间淹水试验,并用株高湿害指数、单行穗数湿害指数、单行穗重湿害指数、单行秆重湿害指数及其构成的综合湿害指数作为耐湿性的鉴定指标。不同基因型间、皮麦和裸麦间、二棱和多棱间的苗期耐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株高湿害指数与单行穗数湿害指数之间相关不显著以外,其它各项湿害指数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湿害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大麦基因型间苗期耐湿性的差异;各单项湿害指数对综合湿害指数的贡献率从大至小依次为单行穗数、单行秆重、单行穗重和株高。初步筛选出一批耐湿性较好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湿害对不同大麦基因型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耐湿性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Yerong(耐性较强)和Franklin(耐性较弱)在苗期进行田间湿害试验,研究二者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改变了植株叶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SOD和POD活性在湿害胁迫早期均升高,但随着湿害时间的延长,Franklin叶片的SOD活性开始下降.湿害下CAT活性变化在2个大麦品种中不一致.2种大麦叶片中MDA含量均在湿害后呈上升趋势,而且Franklin比Yerong积累更多的MDA,表明随着湿害胁迫时间延长,Franklin细胞膜伤害比Yerong严重.可见,湿害逆境下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与Yerong耐湿性较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MDA含量高低、SOD和POD活性可以作为大麦耐湿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5-氮杂胞苷和丁酸钠对大麦苗期耐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湿性具有差异的大麦泰兴9425和Naso Nijo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外源5-氮杂胞苷和丁酸钠对湿害下大麦不定根、干重、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湿害指数分析表明泰兴9425湿害受害指数较低,耐湿能力更强。外源5-氮杂胞苷处理使湿害胁迫后泰兴9425和Naso Nijo湿害指数分别降低4.90%和15.22%,MDA含量分别降低12.83%和34.68%;显著降低了Naso Nijo脯氨酸的累积,而泰兴9425脯氨酸积累增加,但并不显著。外源丁酸钠对两个供试品种湿害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与淹水组相比,显著增加了两个品种叶片MDA和脯氨酸的累积。研究结果表明5-氮杂胞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大麦苗期湿害,并对其具有一定生理调节作用,而丁酸钠则不适用于大麦湿害缓解体系。  相似文献   

4.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选用 12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湿害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及小麦耐湿性与其自身某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湿害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 ,旗叶丙二醛含量增加 ,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下降 ,对植株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使得单株粒数及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孕穗期小麦的旗叶保水力、次生根游离氨基酸含量、次生根淀粉含量、成熟期主穗穗重占单株产量的百分比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 ,孕穗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旗叶相对含水量、叶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耐湿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的涝渍灾害,限制了棉花的产量、品质及效益增长。综述了湿害对棉花的影响及棉花的耐湿机理,探讨了棉花耐湿性鉴定及遗传改良的方法,并对耐湿性棉花育种的未来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麦耐湿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湿害是大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耐湿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筛选和鉴定大麦耐湿性资源非常必要。【方法】以大麦(Yerong × Franklin)加倍单倍体(DH)群体165个系为材料,考查湿害处理和对照的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长(TF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粒重(GWPP)、单株粒数(GPP)、单株干重(DWPP)、千粒重(WTG)、绿叶数(NGL)和叶绿素含量(Chl)。以各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衡量DH系耐湿性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动态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大麦DH群体165个系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反映大麦主要耐湿性状的主成分及函数式,前两个为穗粒因子,第3个为绿叶数因子;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基于3个主成分的三维空间下的动态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其分成高度耐湿、中度耐湿和极不耐湿3类,数目各为42、93和30。【结论】本研究用新的耐湿性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对165个系的耐湿性能力进行了分类、筛选和评价,为进一步的耐湿性QTL研究和大麦耐湿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麦湿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大麦品种各生育阶段分别进行湿害处理,以研究其生理机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麦受湿害后,蒸腾强度迅速上升,根系活力和地上部含水量均下降;细胞结构破坏,叶片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能力降低。节间可溶总糖和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是植株调节适应的体现.生理代谢的破坏,导致大麦各器官功能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干物质积累降低。湿害主要影响正在形成和生长最快的器官以及产量因素。大麦生育后期比前期对湿害敏感,早期湿害解除后恢复力较强.孕穗期是大麦湿害的生理敏感期,减产最重.水分胁迫的临界点以灌浆期最低。  相似文献   

8.
小麦孕穗期湿害的主要性状及形态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份小麦品种(系)孕穗期有关性湿害指数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过湿主要导致主穗粒数锐减,千粒重下降,其遗传效应与环境作用并存;以湿害指数为基础,以抽穗后15d的主茎绿叶数为初测指标,结合考察籽粒产量综合评价基因型间的耐湿性差异的方法切实可行的,品种耐湿性的遗传特性为筛选综合状较好且耐渍的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湿害对大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个不同抗湿类型的大麦品种进行连续湿害处理。根据田间调查及生理生化分析的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脯氨酸累积、过氧化酶活性、电导率等性状计算受害率。田间调查性状经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大麦品种的抗湿特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类。对大麦生理生化指标经通径分析表明:大麦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植株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受害率与产量均存在相关性,有的相关性达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对田间模拟湿害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份甘蓝型油菜资源材料进行田间模拟湿害处理,10 d后取功能叶测定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湿害胁迫下油菜生理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处理后,油菜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为根鲜重、根长、地上部鲜重、株高、全株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下降。同时,湿害处理后,油菜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升高,不同材料上升的幅度有差异;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下降;生理指标耐湿系数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介于2.50%~69.96%;湿害胁迫后,通过生理指标耐湿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对18份材料耐湿性进行了评价,筛选到3份耐湿性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孕穗期湿害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耐湿性不同的三个栽培品种,运用人工模拟湿害的试验方法研究孕穗期湿害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湿害使籽粒灌浆期缩短;籽粒鲜重,干重下降;灌浆速率降低;单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及经济疾病下降。其生理原因是由于叶片Pn,叶绿素含量,单茎绿叶数,单茎地上干重,单茎地下干重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2.
“莆大麦5号”选育与大麦抗白粉病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福建大麦品种白粉病重,影响大麦扩大种植和产量提高,选用抗白粉和黄花叶病,耐湿性强,熟相好,品质优的四棱大麦“木石港3号”与本省大面积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杂交,育成了丰产性好,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品质优良的饲用型莆大麦5号新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经验是:正确制定育种目标,突出抗白粉病性和丰产性状,广泛开拓抗源,科学选配组合,创造发病条件,严格选择抗病单株,加代  相似文献   

13.
在分蘖期对15份大麦基因型进行12 d 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生长抑制和产量损失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黄化指数(LCI)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基因型的产量损失程度,但作为耐湿性的一个指标对大多数基因型是可靠的.在渍水期间和撤水后,大部分大麦基因型新长的叶长和叶宽下降,但93-3143变化不大;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干重平均降低29.2%和54.4%,基因型间差异显著,Franklin的降幅最大.渍水下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穗数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每穗粒数,粒重变化较小,而穗数减少主要是分蘖及其成穗数下降的结果.渍水对产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很大,地方品种永嘉红六棱减产最小,两个澳大利亚主栽品种Franklin和Gairdner减产最为严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数、粒数和粒重,穗数经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正值;粒数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亦较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负值;粒重经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但作用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啤用大麦浙啤33在嘉善县的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啤33(原名03-3)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的啤用大麦品种。嘉善县引进试种,表现矮秆多穗、耐肥抗倒、抗逆性强、耐湿性好、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浙江省麦区推广应用。其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用肥、防治好病虫草害、及时抢晴收割。  相似文献   

16.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普通小麦与大麦远缘杂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性、抗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抗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等优良性状,大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以把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不完全统计,已成功进行普通小麦与普通大麦、野生二棱大麦、栽培二棱大麦、智利大麦、球茎大麦、海大麦、平展大麦和窄小大麦等的杂交;成功进行了硬粒小麦与智利大麦,提莫菲维小麦与布顿大麦,一粒小麦、二粒小麦与普通大麦等的杂交.已创制出约24种不同的大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并对部分材料利用染色体分带、原位杂交、分子遗传标记等手段进行了鉴定.对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目前较多的是抗病性、抗穗发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等.大小麦杂交对拓展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当利用现代基因克隆及重组技术,把远缘杂交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大小麦杂交的成功率和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8.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调整,种养业向着优质高产、绿色生态、节本增效方向快速发展.大麦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在种养结合生产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指导下,寿县开展了大麦种养结合多种利用模式的示范推广,包括大麦—冬放牧—春刈割模式,大麦(籽粒)—养猪—玉米模式,大麦—毛豆—西瓜套种模式,大麦—养羊—籽粒酿酒模式,大麦(籽粒)—养牛—牛粪养殖蚯蚓、牛粪作基质、牛粪作种植大麦有机肥,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在棉花高产开发过程中,对棉花与大麦两熟栽培进行了试验和示范。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一、经济效益高棉花与大麦两熟栽培方式主要有大麦茬移栽棉、大麦套种移栽棉、大麦茬夏播短季棉和大麦田串种短季棉四种。经多年多点调查,大麦茬移栽棉和大麦茬套种移栽棉,平均亩产大麦250~300公斤,亩产皮棉70~75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