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洋葱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种的育性。结果表明,选育出101A、A1、D-9、A3和T共计5套不育系,101A为黄皮圆球形晚熟CMS-S型不育系,其他4个均为CMS-T型不育系,A1和D-9是利用不育分子标记orf725辅助筛选出的早熟黄皮圆球形不育系,A3和T是利用保持系分子标记jnurf13辅助分别筛选的早熟黄皮圆球形和晚熟红皮扁球形不育系;通过不育系A1和D-9配制64份杂交组合,筛选出23、39、40、72、73和84号共6份候选杂交组合,其中23号为全不育型杂交组合;另外,利用orf725分子标记检测市场上主栽的16个杂交品种的育性,其中帝皇、红将军、A1×3C和T×912 4份均为不育株,首次提出洋葱全不育型杂交种,为洋葱杂交育种提供新思路。所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洋葱不育系、保持系和全不育型杂交种对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洋葱不育系及其杂交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洋葱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种的育性。结果表明,选育出101A、A1、D-9、A3和T共计5套不育系,101A为黄皮圆球形晚熟CMS-S型不育系,其他4个均为CMS-T型不育系,A1和D-9是利用不育分子标记orf725辅助筛选出的早熟黄皮圆球形不育系,A3和T是利用保持系分子标记jnurf13辅助分别筛选的早熟黄皮圆球形和晚熟红皮扁球形不育系;通过不育系A1和D-9配制64份杂交组合,筛选出23、39、40、72、73和84号共6份候选杂交组合,其中23号为全不育型杂交组合;另外,利用orf725分子标记检测市场上主栽的16个杂交品种的育性,其中帝皇、红将军、A1×3C和T×912 4份均为不育株,首次提出洋葱全不育型杂交种,为洋葱杂交育种提供新思路。所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洋葱不育系、保持系和全不育型杂交种对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 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LP分析,获得了617个AFL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相似文献   

4.
芝麻不育系0176A等综合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1份芝麻不育系的综合性状鉴定研究表明 :芝麻不育系经 3~ 4代连续姊妹交和群体改良后 ,育性比趋向于 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 ,纯度均在 75 %以上 ,其中有 1/3以上不育系纯度达到 10 0 % ;腿高、单株结果数不育系间差异大 ;果型性状在系间和系内变异均较大 ,需继续分离提纯。上述结果为下一步继续进行不育系群体改良、遗传研究和配制杂交组合提供了基础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广西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新和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25份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34对引物在25份不育系材料中共检测到11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为3.294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832~5,8411,平均为2.3170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768~0.8288,平均为0.492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739~0.8067,平均为0.4381,属于中度多态位点;遗传相似系数为0.5565~0.8870,平均为0.693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00处可将25份不育系材料分成两大类,桂丰A和桂19A聚为第一大类,其他23份材料聚为第二大类,且第二大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7200处又可以分成四个亚类.[结论]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遗传变异程度中等,遗传多样性不高,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较单一.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系不育系G29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保持系G98B与中间保持材料145B杂交,经过多年单株选择,不断聚合双亲优良基因,选择出优良保持材料04N1129,用野败胞质三系不育系G98A与04N1129杂交,后经过连续7代回交,育成水稻不育系G29A,201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在田间小麦成株期对小麦生产品种(系)、后备品种(系)及高代材料共333份进行了田间小麦白粉病抗性调查,结果共有129份材料达中抗以上水平,占参试材料的38.74%.鉴定结果表明:生产主栽品种(系)的抗性较差,后备品种(系)及高代材料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优良杂交黄皮洋葱品种.全生育期280天左右,冬性强、品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4000kg以上。现就栽培关键技术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0.
黄皮洋葱新品种家多宝由甘肃安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交系MS052为母本、不育系AD06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为120 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牧童增产13.2%。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假茎高度90 cm,生长势强,鳞茎圆球型,外皮古铜色,单球质量387.0 g,收口紧,硬度适中,不易脱皮,≥7.0 cm的商品合格率平均是92.8%。高抗霜霉病、紫斑病、软腐病。适宜甘肃河西灌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洋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SE21S与糯性光身两系不育材料双光S杂交,经系谱选择至F4,选用不育性好、米质优的株系S426与香型优质保持系粤丰B杂交,通过中高海拔低温生态压力条件下进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和筛选,经系谱选择育成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并配制出香型软米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明香1027。  相似文献   

12.
以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以及16个由2个春性恢复系与2个半冬性品种杂交选育的新春性甘蓝型恢复系为材料.利用SSR、SRAP、AFLP 3种标记对这些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对新恢复系和相应的亲本恢复系与2个春性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进行比较.3种标记的综合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83处将22份材料分成4类,春性亲本恢复系Ag-5和Qu、2份两春性不育系聚为第Ⅰ类;8份新春性恢复系聚为第Ⅱ类;半冬性亲本LB和5份新春性恢复系聚为第Ⅲ类中;第Ⅳ类包括半冬性亲本305和3份新春性恢复系.16份新恢复系中931-935与2份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亲本恢复系Ag-5与2份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帐23与不育系Ⅰ的遗传距离小于其亲本恢复系Ag-5与不育系Ⅰ的遗传距离,而其余14份新恢复系与2份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相应春性亲本恢复系与2份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说明向春性恢复系中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份能有效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15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了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小黑麦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份小黑麦品种(系)中未检测出免疫、高抗和抗病材料。有4份材料(农41、1519、1529和41)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6.00%;12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48.00%;9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36.00%。将25份小黑麦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类,从谱系图上可以看出,抗病性相同的品种(系)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辣椒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引进辣椒材料中的不育株,采用测交、连续回交和父本株严格自交,根据育种要求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甜椒型不育系2份,辣椒型雄性不育系5份及其7份相应保持系,并筛选4份具有100%恢复率的恢复系。大量测交中发现,大多数甜辣椒品种对该不育源具有较强的保持能力。高代不育系的植株及测交当代种子量等与保持系无明显差异,但不育系花器瘦小、干瘪,花粉粒无或减少,柱头较保持系细而长。利用不育系及保持系去雄同恢复系杂交,后代表现一致。后代遗传特征表明,该雄性不育为质核互作型,细胞核中有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不育,大多数辣椒品种对该不育系表现为Nmsms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辣椒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7个方面对参试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组合18为早熟干鲜两用线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单果重8.4 g,果长16.7 cm,果宽1.28 cm,果肉厚0.24 cm。经过3 a 6点区域试验(组合18)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009.6 kg,比辣丰十四号增产49.6%,比陕椒2001增产105.7%,产量位列第一。该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小白菜雄性不育系BA3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白菜品种中的夏白菜,对菜心雄性不育材料进行连续的回交和筛选,经过8代的选育,选出了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在95%以上,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变化不大的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BA2,不育系BA3营养生长正常,能与其他小白菜品种的正常花粉亲和,且结实良好,杂交组合在产量,品质等方面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系)及中间材料抗纹枯病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998年新育成的14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纹枯病调查的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指在0~5之间的品种(系)共6份,占总数的4.1%;病指在5.1~10的品种(系)有14份,占9.5%;病指在10.1~20的品种(系)有17份,占11.6%;病指>20的品种有110份,占74.8%.另对82份簇毛麦等后代中间材料调查发现,簇毛麦、野生二粒麦、中四等远缘后代对纹枯病的抗、耐性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创制一批携带优良农艺性状的番茄种质资源新材料,以栽培番茄品种‘Jina’(Solanum lycopersicum)为受体亲本,以野生醋栗番茄LA2093(S.pimpinellifolium)为供体亲本,利用杂交、3次回交和InDel、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了一套以栽培番茄‘Jina’为遗传背景、含LA2093的基因的渐渗系。从BC_1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中选择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96对InDel、SSR分子标记追踪野生番茄的渗入片段,在BC_3代共留选渐渗系材料51份,其中单片段材料14份、双片段材料27份、三片段材料10份;共得到渗入片段98个,平均单个渗入片段长度为35.69 cM;51份渐渗系平均渗入供体基因片段占受体基因组的比例为5.6%,完全覆盖12条染色体。利用BC_3F_1群体检测到与首花序节位、花序间隔节位、单花序花数3个农艺性状相关的6个QTL位点,单个位点的贡献率为4.33%~4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