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河北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甸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枯死物的积累量、持水能力、截留作用和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枯死物年累积量为1.5~6.0 t/(hm2.a),枯死物最大持水量为5.0~16.82 t/hm2,相当于0.37~1.83 mm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2.
川南坡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及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泡法对川南坡地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和弃耕地5年后土壤和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地退耕后土壤自然含水量(t/hm2)、毛管持水量(t/hm2)和最小持水量(t/hm2)增加,并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农耕地的变化规律;4种退耕模式枯落物蓄积量(t/hm2)、自然持水量(t/hm2)、最大持水量(t/hm2)、最大拦蓄量(t/hm2)和有效拦蓄量(t/hm2)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的变化规律。枯落物持水量(g/kg)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吸水速率(g/(kg.h))与浸泡时间关系为V=ktn;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因此,林下枯落物在降雨过程前期2h对降雨的吸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慈竹林能较好地提高坡地退耕后土壤和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宁夏六盘山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保留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作用,于2015年5月在宁夏六盘山选择了15个已间伐时间8年的中龄(31年)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样地,测量了各样地内枯落物的蓄积量、厚度,并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枯落物层的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分密度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按林分密度由小到大排列(800、1 000、1 200、1 600、1 800 株/hm2),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2.53、14.91、17.67、19.71、18.42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最大;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76.78%,171.89%,182.52%,184.58%,169.60%,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15、25.63、32.25、36.38、31.24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最高;各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R20.89),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88);各密度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在12.50~21.33 t/hm2之间,密度1 600株/hm2的枯落物拦蓄能力最强。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和林龄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 600 株/hm2左右时枯落物水文功能最强,但不能低于1 200 株/hm2,以避免枯落物水文功能的急剧降低。结合本地区华北落叶松中龄人工林的密度对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建议林分合理密度为1 200~1 600 株/hm2。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该文对北京西山4种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层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宝枫枯落物储量最大(14.07t/hm2),其次为栓皮栎(11.80t/hm2)、油松(10.66t/hm2),侧柏储量最小(6.90t/hm2)。②枯落物持水量的排序为元宝枫>栓皮栎>油松>侧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元宝枫3.77mm、栓皮栎3.03mm、油松2.20mm、侧柏1.27mm。③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84.74%~267.57%之间,排序为元宝枫>栓皮栎>油松>侧柏,其中元宝枫的持水能力最强而侧柏的持水能力最弱。④4种林分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W=alnt+b增加。⑤各林分不同层次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S=a+bt-1;在0~2h内吸水速率较快,在8h左右吸水速率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相似文献   

6.
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林总蓄积量为15.58 t/hm2,最大持水量为58.74 t/hm2,有效拦...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 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688、900、1 220株/hm2排序)枯落物厚度分别为4.51、4.64、5.30、6.10、5.35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1.22、13.54、15.33、17.86、15.86 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27.91%、214.40%、215.44%、236.81%、221.70%。(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900株/hm2>1 220株/hm2>688株/hm2>500株/hm2>225株/hm2。(3)枯落物持水量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对数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0以上,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的关系与幂函数拟合较好,回归系数R2达0.99以上。结论林分密度在900株/hm2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均达到最大,枯落物水源涵养作用达到最优。所以从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角度来考虑,密度为900株/hm2时,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8.
天宝岩不同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及水文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长苞铁杉林幼苗天然更新困难的内在机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9~34 mm,枯落物蓄积量为10.22~24.98 t·hm~(-2),枯落物蓄积量以长苞铁杉和猴头杜鹃为建群种的类型Ⅰ最大;(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49.94%~223.47%,最大持水量为11.91~34.42 t·hm~(-2),最大拦蓄量为15.32~48.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8.38~18.43 t·hm~(-2);(3)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浸泡6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明显减缓;(4)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R20.96),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9).  相似文献   

9.
夏祥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77-178,233
对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林分类型(水曲柳纯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水曲柳云杉混交林)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的枯落物储量最大(11.2 t/hm2),其后依次为水曲柳纯林(9.7 t/hm2)、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9.3t/hm2)、水曲柳云杉混交林(7.6 t/hm2);4种林分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是水曲柳纯林(21.7 mm)、水曲柳红松混交林(21.6mm)、水曲柳云杉混交林(16.4 mm)、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16.1 mm).总体来看,水曲柳纯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好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灌木、次生林和原生乔木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在4.31~5.38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8.84~15.22 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4.25~8.28 t/hm2之间;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演替进程逐渐增大.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各演替阶段枯落物不同分解层持水作用较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土壤容重也随演替进程而增大,变化范围为1.07~1.22g/cm3;各演替阶段内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土壤饱和持水量随演替进程呈增大趋势,然而灌木土壤的有效持水量高于其他两个演替阶段,表明灌木在持水性能方面也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归纳总结了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贮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现存量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对地表凋落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基本上涵盖了亚热带的各种林型,而热带和温带研究相对较少。从热带到亚热带和温带,随着纬度的增高,凋落物现存量增加,其平均值分别为4.62,28.44和68.90t.hm-2;L层所占比例逐渐增大,F和H层比例逐渐减小。此外,海拔、林型、林龄、群落演替及采伐强度等均影响凋落物现存量。地表凋落物的元素含量以有机C最高,其次为N或Ca,再其次是K和Mg,P含量最低。养分贮量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即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养分贮量逐渐增大,其范围大致是热带在68.7~147.9kg.hm-2之间,平均为117.6kg.hm-2;亚热带在15.1~1 504.4kg.hm-2之间,平均为199.5kg.hm-2;温带在367.2~1 499.4kg.hm-2之间,平均为767.7kg.hm-2。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凋落物现存量与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森林凋落物的现存量与其组分进行测定和估算,初步得出大蜀山森林凋落物的基本特征.大蜀山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初步估算为4 317.5t,有机碳、N、P、K、Ca、Mg的含量分别为4643.51、108.04、10.72、48.26、156.75、23.96 kg/hm2,可见凋落物是森林重要的营养库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混交林(红松针叶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动态变化。[方法1采用直接收获森林凋落物和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松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分别为19.4324~27.2488t/hm2,21.2450—24.2791t/hm2。红松针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及各层量均在9月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显著高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在10月份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现存量在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除10月份外,各月凋落物现存量均表现出未分解层显著高于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红松针叶混交林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红松阔叶混交林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极显著相关,与腐殖质显著相关。[结论]凋落物总现存量和各层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与树种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工竹林凋落物中真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人工竹林内凋落物中不同层次真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真菌48属(种),其中L层23属(种)F_1层22属(种),F_2层20属(种),H层19属(种)。这些真菌中鞭毛菌亚门占2.1%,接合菌亚门占8.3%,子囊菌亚门占10.4%,担子菌亚门占12.5%,半知菌亚门占68.8%。凋落物中的真菌在组成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随层次加深由寄生到腐生的演替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对不同品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560窝长白猪和163窝杜洛克猪的产仔数分别以配种季节和胎次为二因子以及胎次、月份为单因子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猪群中胎次对其产仔数影响显,配各季节以及配种季节与胎次互作对其产仔数影响不显,月分计其产仔数的影响也不显,在杜洛克猪群中,除配种季节与胎次互作对其产仔数影响显外,其它因素对其产仔数的 长白猪中获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分解袋法在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解袋法是研究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在研究湿地挺水植物枯落物分解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容易忽视挺水植物立枯分解阶段;其次,在研究不同类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分解功能时,不同网孔的分解袋都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无脊椎动物,而且不同网袋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等生态性质不一定相同,因而分解袋法不利于区分不同功能群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另外,分解袋法实验周期长,工作量大,枯落物残留量测量不准确。今后要加强湿地挺水植物枯落物分解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橡胶林凋落物的凋落量、化学组成、分解速率、凋落物与土壤的关系、橡胶林的自肥机制、凋落物质量,生境,生物以及气候之间的关系,概述了橡胶林凋落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旨在提高橡胶林凋落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只同期分娩的泌乳獭兔的体重变化规律及其与产仔数和仔兔窝重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母兔产仔后20d体重下降到最低点,以后母兔体重开始恢复;泌乳期间,獭兔体重变化与产仔数元明显相关关系,r=0.223;泌乳獭兔体重变化与仔兔窝重呈正相关r=0.989;窝产仔数与出生仔兔个体重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r=0.849.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猪排泄物管理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采集两个使用年限不同的发酵床有机垫料剖面样品,进行相关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两年的陈有机垫料中可溶性盐含量远高于使用两个月的新垫料,呈重度盐渍化;两垫料总孔隙度维持在70%以上,差异不明显,新垫料除细菌在垫料底层略低于陈垫料外,纤维素分解菌与霉菌数量均高于陈垫料,其差异可能是采样时陈垫料因未养猪无新鲜粪便补充所致。因此,洗盐等再生处理是延长垫料使用年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42-144
以吉林省吉林市磨盘山落叶阔叶林中早春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hotoma)、朝鲜顶冰花(Gagea lutea)进行野外分解试验,研究分解过程及其特点,探讨早春植物的养分循环规律。对落叶阔叶林中3种主要早春植物凋落物进行分解试验,朝鲜顶冰花的分解速率最快,为0.034 8 g/(g·d);多被银莲花次之,为0.024 0 g/(g·d);全叶延胡索最慢,分解速率为0.023 0 g/(g·d)。朝鲜顶冰花分解最快,完全分解需要86 d;多被银莲花为124 d;分解最慢的是全叶延胡索,需要13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