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有关项目在睢宁县戈崇义特种水产合作社开展稻虾共生生态养殖技术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稻田的选择与修建1.1.1稻田的选择该次试验选取试验田2块,面积均为30×667 m~2。稻田要求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田埂不渗漏、降雨不溢、水质清新无污染等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志平 《科学养鱼》2005,(10):26-27
为探索我县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我站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开展了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稻田位于本县鸾风乡大陂村上王家组,选择6块总面积为6627米2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田。试验田位于进水渠两侧,每  相似文献   

4.
利用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据测定,养殖泥鳅的稻田中有机质含量、有效磷、钙、镁含量均高于未养泥鳅的田块。2011年6月25日-10月25日,在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开展了稻田大鳞副泥鳅健康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贵祁 《内陆水产》2004,29(1):17-17
稻田养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事业,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为了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我局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稻田养殖河蟹”试验项目,经过半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材料与方法试验田位于祁阳县茅竹镇道塘村322国道旁,离县城3km处,交通便捷,地形平坦,光照条件好,稻田上方有水井2口,终年流水不断,水源充足,排灌自流,无涝无旱,稻田旁边水沟常见野生螃蟹栖息,说明水质适宜河蟹生活。试验田共2丘,丘块大小一致,面积6670m2,土质为粘性土,底泥厚25cm左右。田坡加固试验田田埂均由砼板拌水…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池塘主养泥鳅效益的下滑,以及提高稻田种植效益的需求,催生了稻田-泥鳅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试验推广。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开展稻田养殖泥鳅可以达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和谐发展,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2012-2013年,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睢宁县戈崇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了两年试验,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1)稻田的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田土肥沃、弱酸性;少泥沙、降雨不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至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将启东市茂盛养殖场作为项目实施点,在20×667 m~2的扣蟹池塘上建造砖混结构养殖水槽2个,共240 m~2,开展黄金鲫鱼、草鱼和罗非鱼养殖试验,经济效益最高可达9 948元/667 m~2。现将3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原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领导同志最近对稻田养殖的批示精神,全面完成今年的稻田养殖任务,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再做新的贡献,江苏省水产局3月1-2日在滨海县召开了全省稻田养殖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13个省辖市及一部分重点县水产主管局的负责同志。代表们参观了滨海县的稻田养殖现场,听取了市县和养殖大户的经验介绍,讨论研究了全面完成新增80万亩稻田养殖任务和搞好今年稻田养殖生产的措施。江苏省稻田养殖现场会在滨海县召开@张海建$江苏省水产局淡水处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1稻田基本条件1.1稻田、水稻品种选择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辟牛蛙养殖新空间,探索稻田水产养殖新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我们于1995年6-10月,在本市雷岸乡雪岸村4组进行了“精鱼蛙共生技术探讨”的生产试验,现报导如下。1试验条件选择透风透光、水源便利、排灌通畅的长方形稻田667m2为试验田;中稻系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9-92”;蛙种为经驯食过的上年越冬幼蛙;鱼种为鲫鱼春片。用宽1.0m的60目聚乙烯网片制成防逃网。饵料以新鲜干蚕蛹为主;肥料为一般粪肥、化肥。2技术措施2.1稻田处理2.1.1夯实田埂,在田内开挖规格为0.70m×0.70m的“田”形鱼(蛙)沟,其中图为距田埂1.20m。鱼沟…  相似文献   

11.
王新柱  姜胜辉 《齐鲁渔业》2006,23(10):43-43
为探索海参幼苗地下水养殖越冬的可行性,便于大面积开展海参养殖业,我站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时间、地点试验自2004年11月20日~2005年5月20日在莱阳市穴坊镇吕家滩村南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原养鱼用1、2号四方形水泥池,池子上方用双层黑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开养殖鱼类发病高峰期,减少用药或不用药,提高水产品品质,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分别于2009年9月中下旬-2010年5月中旬,2010年9月中下旬-2011年5月中旬,在福建顺昌县双溪街道溪南村,利用50×667m~2的单季稻田,开展了稻鱼轮作养殖模式的生态高效养鱼技术示范试验。经2年的冬春两季养殖,取得了年平均产鱼15324.53kg,年均实现销售收入174242元,年均利润95292.00元的好成绩。现把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斌顺  杨华 《河南水产》2004,59(3):25-25
林州市水产管理站从2004年4月28日起,在临淇镇万泉湖进行网箱养殖香鱼试验。苗种下箱15天后,增重倍数为2.2,生长情况良好。后发生肠炎病及缺氧综合症,死亡率极高,对养殖试验造成严重影响。随后我们再次引进香鱼苗6000尾,对肠炎病及缺氧综合症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2008年宝坻区与辽宁盘锦市合作在宝坻区八门城镇进行了稻田养蟹试验,试验面积1000亩,并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省稻田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年间,由于诸多原因,一直停留在单产低、效益差的落后境地。直到改革开放,尤其在1983年全国稻田种色经验交流会后.得到了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稻田水产养殖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1999年全省稻田水产养殖面积42.49万亩、产量 15935吨,分别为1983年的2倍和16.5倍,实现了养殖技术和规模的突破。 一、我省稻田养殖的特点 纵观我省稻田养殖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养殖品种面向多样 我省稻田水产养殖积极围绕市场需求,以效益为中心,在放…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方式有池塘、河沟、入水面围网和稻田,稻田养殖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近年来,稻田养殖面临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稻田养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 2003年贵阳市科技局下达《冷水性鱼养殖试验》项目,由贵阳市水产站负责实施,经多次选点、专家论证,确定利用乌当区渔洞峡冷水资源,开展流水养殖冷水性鱼试验,养殖面积720米^2,主要养殖品种为鲟鱼、金鳟和三倍体虹鳟。2004年3月从挪威引进三倍体虹鳟受精卵4万粒,经35-40天人工孵化和70-80天鱼苗培育,  相似文献   

18.
正金边鲤(暂定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联合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和融水苗族自治县融荣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单位,以融水田鲤野生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体,以典型背部金边性状和生长性状选育方向,采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选育出的适合稻田养殖的鲤新品种。2020年5-9月,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金边鲤、建鲤与福瑞鲤的稻田养殖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美螺学名为大瓶螺,俗称苹果螺、福寿螺等,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其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现遍布美洲、非洲和亚洲等热带地区。我国台湾 1979年从巴西开始引进试验,以后广东引入大陆试养,湖南桃江 90年代中开始试养,现已培育出适合稻田养殖的优良螺种。经稻田试养,效果良好,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1试验方法 1.1养螺稻田选择 选择稻田 2块,一块在桃江县鹤群水产研究所,面积 1 070米 2(以下称 1号田 ),东西走向,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为粘壤土,酸碱度为 7.5。另一块试验田在益阳河淇水养殖基地,面积 1 334米 2(…  相似文献   

20.
1试验条件 1.1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自2010年3月20日-11月20日在山东省莱阳市羊郡镇南水产养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用池塘为长方形泥沙底池塘,面积为1.3hm^2(20亩),池深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