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水稻抛秧技术须正确调整与使用抛秧机本刊通讯员张永貂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方法是将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洒使秧苗根部朝下落到田间定植。抛秧技术突破了千百年来固有的水稻栽培农艺模式,将农民从弓背弯腰的原始人工栽插方...  相似文献   

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稻生产一项重大改革。它是用机械将根部带有土块的秧苗抛向田块,秧苗的根部落入经整地后田块土泥中。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或人工插秧作业。这种作业方式比传统方式省工、省种、省力和提高产量。机械抛秧比人工抛秧提高工效8~10倍;比机械插秧提高4~6倍;比人工插秧提高20多倍。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命,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穴盘育秧,当秧苗长到适合抛栽的长度时从软盘上拔出均匀的抛撒在大田中,靠秧苗根部所带的土钵下落时的重力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带钵穴塑料秧盘育成根部带营养钵秧苗,以此栽培水稻的方法简称钵育摆栽。钵育摆栽是我国寒地水稻继旱育稀植、超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日本北海道和黑龙江省都曾从不同角度对这项技术做过深入研究。为此,介绍了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我国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了这项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这项水稻栽培技术在寒地气候生态条件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钵体秧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掷,自由落人田间定植的栽培方法.该项技术集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抛秧等先进工作栽培技术的优点于一体,具有增产、省工、省肥、省种、省模、提早季节等优点,且解除了农民弯腰插田的劳作之苦.1995年全省试验示范11333公顷,优势明显.盘育旱秧及抛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抛秧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塑料穴盘育秧 ,育秧时每穴有 3~ 5株秧苗 ,每穴之间是相互分离的 ,当秧苗在秧盘中生产到适宜抛栽时 ,将育苗从秧盘中拔出均匀抛撒于大田 ,以抛栽代替了繁重的插秧作业。我国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水稻抛秧试验 ,八十年代随着塑料穴盘在水稻育秧上的应用和育秧技术的发展 ,水稻抛秧技术在各地再度兴起。 1 996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技术的首项。据统计 :1 989年各地试验示范 51万亩 ,1 992年突破 2 0 0万亩 ,1 995年达到 1 0 2 6万亩 ,1 998年全国水稻抛秧…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机抛秧均匀度的测定方法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杨众水稻抛秧栽植是水稻栽植方式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它是采用塑料穴盘培育秧苗,再植时,利用抛秧机,依靠秧苗带土钵的自身重量,将秧苗均匀地抛向天空,自由落体在大田中。秧苗在大田中的分布均匀状况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福建省龙海市农机站就开始了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尝试,先后进行了机械直播、机械抛秧等项目的试验,意在突破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遗憾的是这些项目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缺陷。以机械抛秧为例:其缺陷一是机抛秧苗根部必须带土,否则落到田里后不易扎根,往往出现倒伏,因此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一旦遇雨,秧苗遭浸泡就会出现抱团现象,抛撒不开;二是机抛秧是无序栽培,秧苗种植密度不均匀,影响通风、透光,易发生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2ZPY—C型水稻抛秧机是与延吉插秧厂生产的2ZT—9356、2ZT—7358插秧机的底盘配套的新产品,本机以机动水稻插秧机为配套底盘,加装了抛秧装置,从而达到了水稻秧苗抛撒栽植的目的。 1.主要用途和特点: 2ZPY—C型水稻抛秧机是一种小型的水稻秧苗栽植机具、生产率为10—15s亩/小时,适用水稻秧苗的栽植作业,实现饥械代替人工抛秧。  相似文献   

11.
提高水稻钵苗机械行抛质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将传统的育秧方式改为软塑穴盘育秧,是农艺的一项改革。为提高其机械化水平,各地相继开发了多种专用摆栽机械。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PY-H530型水稻钵体苗行抛机,解决了水稻钵体苗有序抛秧的技术难点。该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同步输秧和周向交错对辊式拔苗装置”和防壅泥、壅水式“深波浪拖板”。拔苗装置可实现软塑育秧穴盘的连续自动输秧、拔秧,由分行栽植部件完成秧苗等距成行有序栽植,对秧盘损失小。1-对盘育秧和秧苗的要求(1)机械播种。水稻抛秧要求采用专用穴盘育…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抛秧机械──—水稻钵荣行栽”机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制成功。它解决了传统抛秧机械不能使秧苗有序成行的难题,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我国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抛或采用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作业,抛秧均匀度不太理想,抛秧密度不易控制,特别是秧苗在田间无序分开,给后续作业带来不便,未能充分发挥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优势。中国农大研制出的水稻钵荣行栽机采用的拨秧装置和波浪形底拖板等创造性设计,不仅实现了连续自动输秧、拨秧和等距单株栽植,使作业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解决了常规底拖板前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秧苗在锥盘上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建立了秧苗在锥盘上的运动轨迹方程,分析了秧苗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及影响抛秧性能的主要参数,通过计算确定一级最佳工作参数,为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抛秧机抛秧对农艺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分为培育秧苗和平整田块2部分。 对秧苗的技术要求 抛秧机使用的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秧苗是否合乎抛秧机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抛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成败。因此,必须将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 秧盘:必须是塑料软盘育秧,规格不限。 秧苗高度:一般为3叶1芯,适宜80-200mm范围内。秧龄在20-25d较为适宜。 秧苗土钵含水率:应为40%-60%,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 秧苗带泥:秧苗根部带泥,泥要…  相似文献   

15.
1.农艺技术抛秧机抛秧对农艺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分为培育秧苗和平整田块2部分。(l)对秧苗的技术要求抛秧机使用的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秧苗是否合乎抛秧机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抛秧的浦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械化抛秧技术的成败.因此,必须将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①秧盘:必须是塑料软盘育秧,规格不限。②秧苗高度:一般为3叶1芯,适宜80~200mm范围内。秧龄在20~25d较为适宜。③秧苗上钵含水率:应为40%~60%,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④秧苗带记:秧苗根部带记,循…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市一年来使用2ZPYC型水稻抛秧机机械抛秧试验,把机抛作业成功与否、质量好坏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三句话:秧苗能否抛得出,在于秧苗营养钵含水率;抛秧均匀度、密度,在于喂秧手;秧苗入土深度,在于整地。 1.秧苗营养钵含水率是机抛成功与否的关键。 据我市试验,当秧苗营养钵土壤(土壤为淡深泥田土)含水率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在6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的。当时,由于存在抛秧田杂草多等难题,而没有大面积推广。进入70年代后,随着各种高效化学除草剂的出现,抛秧栽培技术又重新引起重视,经农业部门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共同认定它是一种省工、省力、增产、增效的水稻栽培方法,受到广大稻农的欢迎。 一、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点及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具有节省栽秧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秧速度,节省秧田,省种、省肥、省水,缩短水稻栽插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实现增产增收等优点。目前抛秧作业多由手工完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抛秧均匀度差,入土深浅不匀。机械抛秧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比人工抛秧增产10%以上。一、机型的选择为适应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许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出抛秧机具,较为理想的有旋转锥盘式和扬场机式。ZZPY系列水稻抛秧机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发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型,经过四年的生产试…  相似文献   

19.
第四讲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续2) 第四节水稻机械化摆秧技术一、机械化摆秧技术的产生和特点在推广机插秧、机抛秧技术之后,人工摆秧苗技术和摆秧机应运而生。所谓摆秧技术就是将水稻带土规格化育秧秧苗,按规定行距和株距抛摆在水田表面的一种浅裁技术。它兼有插秧和抛秧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摆秧机与插秧机工作机构不同,插秧机的栽插机构需模仿人手取秧插入土中,机构复杂,造价高,钩秧、伤秧率高,返青迟,难以达到水稻生育前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又区别于抛秧机的无规则抛撒秧苗,影响水稻生育后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吸取抛秧机抛落秧苗的优点,达到浅植早扎根,立苗快,分蘖早,适应水稻生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钵体苗有序栽植机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国以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虽然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衡量,其机械化程度较低,最薄弱的是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约为70万公顷,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水稻的机械化收获面积约为744万公顷,机械化程度为24%,与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水稻生产。因此,急需改变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我国的水稻生产。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采用软塑穴盘育秧,育秧时每穴秧苗相互独立,当秧苗生长到适合抛栽时,将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