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滇西南开展了4种热带禾本科牧草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王草、德宏逸生象草及矮象草的物候发育、分蘖和再生性相差不大,危地马拉草物候发育迟缓,分蘖和再生性不如另外3种牧草。各次刈割的鲜草和干物质产量,王草和德宏逸生象草均极显著高于危地马拉草和矮象草(P<0·01),危地马拉草和矮象草差异不显著(P>0·05),王草与德宏逸生象草相比,除次年第3次刈割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次及年总产均极显著高于德宏逸生象草(P<0·01)。但德宏逸生象草的耐寒性强于另外3个品种。结论,王草适合于滇西南中低海拔、气候偏热、冬季霜冻较轻的地区种植。德宏当地逸生象草在滇西南中高海拔、冬季霜冻较严重的地区推广种植的前途比王草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物候期、产草量和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研究,甘肃红豆草能够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牧区完成生育期,盛花期时株高达到最高。整个生长过程呈现出了慢-快-快-慢的生长趋势。盛花期时产量最高。影响红豆草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在不同刈割时期虽有小幅度变化,但是不同刈割时期的牧草均符合一级牧草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是高寒牧区红豆草盛花期是最佳利用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宏象草和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德宏象草种子实生苗生长速度快,其自然扩展蔓延途径主要依靠种子繁殖进行;德宏象草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均极显著高于王草(P<0.01),但德宏象草的生长高度、分蘖数均低于王草;德宏象草幼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高于王草幼茎的再生能力(P<0.01),而德宏象草主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低于王草主茎的再生能力(P<0.01);德宏象草最适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利用高度应控制在1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初次刈割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动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原产于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南部等地,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栽培的多年生高产牧草,株高120 cm以上时即可刈割利用,一般年均可刈割4~6次.江苏地区栽培象草,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旺盛产量高,而冬季低温条件下生长受阻.因此在生长旺季,将剩余的象草调制成青贮饲料供反刍动物冬春季节采食,对生产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德宏象草与王草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象草和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德宏象草种子实生苗生长速度快,其自然扩展蔓延途径主要依靠种子繁殖进行;德宏象草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均极显著高于王草(P〈0.01),但德宏象草的生长高度、分蘖数均低于王草;德宏象草幼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高于王草幼茎的再生能力(P〈0.01),而德宏象草主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低于王草主茎的再生能力(P〈0.01);德宏象草最适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利用高度应控制在1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德宏州有丰富的野生牧草资源,德宏象草就是其中之一,并于2007年登记为地方品种.该品种具有须根庞大、入土深、分蘖较强、高产、优质、畜禽鱼均喜食、再生和保土固沙能力强等特性,1m高时刈割利用.现已在适宜区城推广种植8320hm2.  相似文献   

7.
2017年和2018年,在尼勒克县乌赞镇通过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动态、草产量等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2018年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完成生活史,生长规律基本一致.2018年随着刈割次数增加,各牧草品种的株高、鲜草产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2018年,可以刈割3茬,WL343HQ、WL314H...  相似文献   

8.
牧草的刈割是牧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刈割时间,既不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又可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牧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量和质量均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牧草生长早期,蛋白质含量丰富,纤维素含量较少,营养价值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生长后期,产量提高,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牧草营养价值降低。确定牧草的刈割时间,必须兼顾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试验证明,在适期收获的牧草中,由于干物质产量和可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家畜采食后所产生的畜产品产量也相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草种的选择     
种草的草种和品种应按利用形式(刈剂、放牧或刈割与放牧结合)来选定。刈割利用时,牧草的产量是最重要的。为此,要选高大直立型的和营养价值随时间变化小、收获适期长的草种,放牧利用时,应选定再生能力强、耐家畜践踏、适口性强的草种。一般地说,寒地型禾本科疏从性草(鸡脚草、(?)状羊茅等)适于刈割放牧,匐匍型草种(草地早熟禾,小糠草等)适于放牧;豆科的红三叶、苜蓿适于刈割;白三叶适于刈割、放牧;高燕麦草适于调制干草。暖地型的牧草适于刈割的有:象草、无芒虎尾草等;放牧用的有巴哈雀稗、毛花雀稗。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主要糖用甘蔗品种的饲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草为对照,对云南省糖用甘蔗品种“选3”、“桂糖11”、“桂糖12”和“川糖61/408”进行了物候期观测,并对不同物候期的再生性、常规养分、主要矿物元素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用甘蔗分蘖和再生能力差、干质量低。相同物候期,粗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牧草,粗纤维则高于对照;但在相同生长时间内,甘蔗主要养分与对照牧草差异不大;甘蔗生长后期纤维化速度比对照牧草慢,全生育期粗纤维含量变化不大。与已知的绝大多数牧草相反,甘蔗的消化率和适口性在幼嫩期不理想,但两者均随生育期的延长有较大幅度提高。从饲用角度考虑,甘蔗特别适合于成熟期一次性刈割利用,但不适于以多次刈割利用为目的的饲用栽培。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利用草原是实现畜牧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草原退化多是由过度放牧所致,为避免过度放牧,国外对草原的利用主要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刈割利用:放牧饲养一般受季节的限制,在牧草生长季节过度放牧,容易使草原遭受践踏,影响牧草生长。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趋向于刈割利用。刈割利用的优点是便于实现牧业机械化,便于管理,能保证牧草生长良好,而且能充分利用牧草。据英国试验表明,用机械刈割鸭茅草,收草量比放牧利用提高35%,载畜量比放牧提高50%;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刈割方式是牧草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促进牧草的再生和分蘖(枝),提高牧草的产量和改善营养价值。不同的刈割方式(包括刈割时间、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生长、再生及牧草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综述了刈割对牧草的生长、再生、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生产力及草地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牧草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适宜的刈割方式是牧草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促进牧草的再生和分蘖(枝),提高牧草的产量和改善营养价值。不同的刈割方式(包括刈割时间、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生长、再生及牧草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综述了刈割对牧草的生长、再生、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生产力及草地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RFV评价鄂尔多斯荒漠草原优势牧草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禾本科牧草3种、豆科牧草3种和菊科牧草3种分别于6月、7月和9月刈割晾干,共制得27个样本。通过应用饲料相对指数(RFV)进行综合评定可知:将6月、7月和9月分别刈割的同一品种牧草混合后,品质最好的为中苜2号,其次是沙打旺,再次是沙蒿,最差的是花棒;同种牧草不同刈割期比较可知:对于禾本科牧草来说,针茅、冰草和中苜2号在不同刈割期营养价值的大小顺序为6月7月9月;对于豆科牧草来说,花棒、沙打旺在不同刈割期营养价值的大小顺序为6月7月9月,但草木樨在不同刈割期营养价值的大小顺序则为6月9月7月;对于菊科牧草来说,沙蒿、猪毛蒿、籽蒿在不同刈割期营养价值的大小顺序为7月6月9月。  相似文献   

15.
引进牧草和草坪草在昆明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8—1999年,在昆明对引自百绿集团的9个草坪草和10个牧草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表明:除加拿大早熟禾整体表现不理想外,其余8个草坪草都适应该地区气候环境。其中抗旱、抗寒性表现最好的是羊茅类。10个牧草品种在该地区亦生长良好,表现最好的是多年生黑麦草Bronsyn和苜蓿Eureka,其生长和再生长速度快,干草产量迭22618kg/hm^2和22342kg/hm^2,适合多次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16.
灌溉对柱花草和坚尼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与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CIAT 9)2种热带牧草在旱季进行人工灌溉后刈割,测定灌溉和不灌溉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2种热带牧草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长的2种热带牧草,生长速率快,刈割周期短,其产量和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坚尼草在灌溉条件下其鲜生物量为不灌溉的1.4倍,生长周期缩短34%;柱花草在灌溉条件下其鲜生物量为不灌溉的1.06倍,生长周期缩短27%。  相似文献   

17.
在桂西北峰丛洼地研究了4种牧草的生产力大小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桂牧1号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生产力最高,禾本科牧草年生产力呈单峰曲线,豆科牧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呈双峰曲线;桂牧1号象草、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可以从3月利用到11月,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三叶可以在冬春季节刈割利用.据此提出,通过种植在不同季节生长的牧草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甘肃省兰州周边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质饲用高粱品种及最佳利用方式,在兰州市红古区开展了大马力918、大奖505、陇草1号和陇草2号4个供试品种的物候期观测、农艺性状比较及其在不同刈割次数下草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供试品种平均生育期121.3 d,大马力918生育期相对较长,为129 d;刈割一次时,大马力918各性状表现最佳,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为125.22 t/hm~2和39.19 t/hm~2;两次刈割时,各品种平均株高较刈割一次显著降低(P0.05),有效分蘖数、全株叶片数及鲜干比均显著增加(P0.05);大马力918两次刈割时鲜草产量较刈割一次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品种均显著升高(P0.05),刈割次数的增加对陇草1号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下,陇草1号适合多次刈割,而大马力918适合一次刈割。  相似文献   

19.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选用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进行刈割,研究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牧2号苜蓿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几个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P0.05);牧草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牧草在盛花期的N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随着生育期由营养期延迟至结荚期,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5个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相对饲用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牧草现蕾期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时期,新牧2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