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种间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光周期处理,诱导热带种果蔗开花,并与野生蔗割手密与斑茅蔗进行种间杂交,获得杂种后代98/25、98/26-1、98/26-2,经叶片酯酶同工酶和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初步认定为杂交种。98/25可因其生物产量特高而作为高生物产量品种利用;98/26-1、98/26-2趋向于母本栽培型,特别是98/26-1田间锤度已接近母本,又兼具父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2.
以45个家系甘蔗实生苗为材料,对6个影响甘蔗产业经济效益最大的主要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有效茎、茎径和株高进行方差、遗传力、育种值和遗传值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除母本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在父本、母本及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50%,其中,甘蔗蔗糖分的广义遗传力为90.21%,表明这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适合有性世代选择,可提高选择强度。29个母本中CP65-357、桂糖96-44、HoCP93-746、CP 84-1198、湛蔗74-141、福农91-4710、ROC22七个母本蔗茎产量和甘蔗蔗糖分的育种值皆较高,可作为高产高糖母本。26个父本中CP84-1198、粤糖89-240、ROC22、云瑞99-601、福农91-4621等蔗茎产量的育种值高。45个家系中,福农91-4710×粤糖89-240、HoCP93-746×ROC22、CP84-1198×ROC22、HoCP93-746×湛蔗74-141、HoCP93-746×福农91-4621、ROC11×桂糖91-116等家系蔗茎产量和甘蔗蔗糖分遗传值皆较高,可作为选育甘蔗新品种重点家系。  相似文献   

3.
几个甘蔗新品种(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本地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发芽率、分蘖率、生长量以及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结果表明:新台糖20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6、粤糖93/159等4个甘蔗品种(品系)的新植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粤糖94/128和桂引5号的工艺性状不理想,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4.
法国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两年多项试验结果表明,FL1和FL2两个法国新品种,耐寒、耐旱、抗病、高产,适宜晋西北玉米春播特早熟区种植,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6.6%-18.1%,产量可达7000-7200kg/hm^2;高产型种植密度78750株/hm^2,优质高产型密度71250株/hm^2;果穗颜色鲜亮,鲜食加工价值较高。而且,某些优良性状还可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杨景  袁栋 《甘蔗(福建)》2002,9(3):58-61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10号作对照进行新植与宿根2年的大面积表证示范。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种巴西45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25.32%、2.30%(绝对值)和46.09%,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生长快、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是目前我县蔗区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均较高的品种。应扩大示范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2005/2006两年新植1年宿根12个品种在勐海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云蔗98/236、盈江91/59、云引10号、Q170、Q141均比2对照种增产增糖。其中,云蔗98/236、盈江91/59工农艺性状表现较好,表现出优良品种的种性;云蔗98/46、99/596蔗糖分较高,宿根性一般,工农艺性状表现良好;CP85/1308、云蔗98/7宿根性好,工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云瑞99/113、云蔗98/13、德蔗93/94产量和含糖量均比2对照种低,工农艺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选出适宜广西蔗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甘蔗品种,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13个从国内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有粤糖96/86、台98-0432、湖光1号、台88/99和福农15号等6个品种,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赣蔗18号、园林6号、CP84/1198产量一般,但蔗糖分较高,可作为高糖杂交亲本加以利用;其他品种综合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8.
选择有突出优良性状的几个大茎野生种扣代作煤城蔗杂交亲本利用,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早中熟或中晚熟、生长快、植株高、粗生耐时、抗风力强、高产稳定、宿根好、已从中选育出粤糖79-177、粤糖84-160、粤糖86-353和糖86-368等优良品种和吕系。在所研究的大茎野生种后代亲本中,证实崖城73-226F172是优良的父本,F160是优良的母本。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甘蔗品种第九套区试弥勒试验点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4个甘蔗品种的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参试品种在弥勒蔗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综合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CP85-1308、云瑞99-113、云蔗98-236、云蔗98-46,4个品种产量高、糖分好、增糖显著;尤其是云蔗98-46表现出早熟高糖.  相似文献   

11.
甘蔗新品种福农98-110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农 98-1103系从 CP72-1210X湛蔗74-141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福农98-1103平均蔗茎产量102.16t/h㎡,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CKI)、CK2增产1.72%和13.08%;11-1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4.71%,12-2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5.33%;公顷含糖量15.18t,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CK1)、CK2增糖4.51%、12.24%.福农98-1103是一个中晚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甘蔗新良种.  相似文献   

12.
陈欢星  韦宗林 《广西蔗糖》2004,(2):17-18,24
从广西甘蔗研究所引进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宜州试种观察,其中新台糖25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9三个品种,与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比较,综合性状优良,表现高产高糖,推广前景好,桂引5号综合性状一般,表现高产低糖,不适宜在宜州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含有蔗茅血缘的甘蔗新品系在德宏蔗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茅具有早熟、高糖、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极具利用潜力。为探索含有蔗茅血缘的滇蔗品系在德宏蔗区的适应性,本文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8个含有蔗茅血缘的滇蔗新品系(以生产品种新台糖10号为对照)在德宏进行两年(1年新植1年宿根)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系在植株生长表现、蔗茎产量、糖分、含糖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产量最高的是滇蔗01-104,熟期最早的是滇蔗09-38,含糖量最高的是滇蔗01-104和滇蔗09-38,抗病性较好的是滇蔗04-14、04-429、11-101,宿根性较好的是滇蔗01-104、01-106、09-38。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是滇蔗09-38、01-104、01-106,可作为糖料甘蔗加以利用,亦可作为优良亲本做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10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6、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甘蔗亲本杂交,选配组合45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作父、母本,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宿根蔗遗传力表现高于新植蔗,对强宿根后代的选育贡献大,其作父本使用的效果优于作母本;其中,ROC25分别作父、母本使用时,两个植期重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作父本或母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均较大,是优良的甘蔗亲本。ROC11和ROC24作母本使用时优势明显,ROC23和ROC28作父本使用,选育出强宿根甘蔗品种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时间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以大茎野生种57NG208为核心创新种质,先后与含割手密、斑茅、热带种等野生种质血缘的甘蔗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创制了一批云瑞系列甘蔗亲本。本文通过对45份参试材料的亲本血缘、产量和糖分数据的整理,采用聚类分析对大茎野生种57NG208在瑞丽站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茎野生种57NG208是瑞丽甘蔗育种站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作为母本杂交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采用大茎野生种57NG208与瑞丽割手密、斑茅、热带种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含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BC_1、BC_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其杂交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本研究参试的45份大茎野生种57NG208远缘杂交材料,有8份材料的11月份糖分超过双对照,3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1份材料的蔗茎产量超过双对照,6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份材料糖分和蔗茎产量均超过双对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蓄;(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  相似文献   

18.
‘桂糖92-66’是近年来广西甘蔗育种计划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亲本之一,科学准确地评价该亲本的遗传特性和育种潜力,可为进一步利用该亲本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配合力分析方法,研究‘桂糖92-66’丛茎数、茎粗、株高、锤度、蔗产量、糖产量6个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统计近10年来‘桂糖92-66’作为亲本材料的应用情况,并跟踪其后代材料在广西区试中的表现。结果表明,‘桂糖92-66’作母本时各性状配合力为正值且高,参试组合的蔗产量、糖产量2个性状的配合力均为正值;‘桂糖92-66’作父本时其蔗产量、糖产量2个性状的配合力为正值,参试组合的蔗产量、糖产量的配合力有50%为负值。‘桂糖92-66’衍生品种有5个,分别为‘桂糖42号’‘、桂糖43号’、‘桂糖44号’、‘桂糖50号’和‘桂糖52号’,其中‘桂糖42号’、‘桂糖44号’两个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较广。‘桂糖92-66’各性状配合力均相对较高,可作为高产高糖亲本利用。在利用‘桂糖92-66’时必须考虑组合的异质性、野生资源的代数和野生种与热带种的血缘比例等多种因素,才能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滇蔗茅是一种具有抗锈病和耐旱性的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抗锈病,并兼具高产、高糖育种潜力的滇蔗茅杂种F1,运用灰色多维度综合评估法,对62份滇蔗茅F1的抗锈病性、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接种抗锈病鉴定结果显示,8份F1为高抗锈病。灰色多维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具有高抗锈病特性的云野09-648、云野09-653、云野09-637、云野09-638、云野09-622、云野09-618分别排名1~6位,与理想品种关联度最大,说明这6份材料兼具高抗锈病、高产及高糖的优良特性,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潜力。其中排名前3位的材料应作为后续杂交利用的重点,排名第4位的云野09-638可作为高纤维分能源蔗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两个棉花雄性核不育系材料及四个棉花优良骨干亲本的配合力,以期为棉花核不育系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S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均较高,是配制杂交组合的理想母本;四个优良骨干亲本中H3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中等,适合作为杂交配组的父本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