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株鸭黄病毒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筛选出对开产蛋鸭致病力较强和鸭胚传代稳定的WR株作为种毒株。按照研制灭活疫苗的常规方法制备了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菌检合格后经腿部免疫注射7日龄健康雏鸭(1mL/羽)和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3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表明所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以3组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分别经胸部1次单剂量免疫接种疫苗不同批次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mL/只),免疫后21天经另侧胸部肌注WR株鸭黄病毒1mL/只,攻毒后每天观察蛋鸭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14天。结果3个免疫实验组蛋鸭和空白对照组蛋鸭平均产蛋率下降均无差异,且观察期内均未见发病、死亡,观察期满捕杀后均无肉眼可见病变。而未免疫攻毒组蛋鸭减蛋明显,4天内平均产蛋率下降为40.85%,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39.15%;第5天产蛋率为6.7%,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82.2%;第6天起停产。以上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鸭黄病毒强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比樱桃谷育成种鸭借鉴肉种鸡限饲方式而采用的"5+2"限饲法与传统的每日限饲法对生产成绩的影响,选择4周龄同批次樱桃谷后备种鸭404只(其中360只母鸭、64只公鸭),公母鸭均随机平分成4个试验小组,其中2组采用传统的每日限饲方式,作为对照组,另2组采用非传统的"5+2"限饲法(一周5d投喂,2d不喂料)进行饲养,饲养到34周龄结束,比较分析这2种不同限饲方式下种鸭生产成绩的差异,以探究能减少人工劳动量及减少对鸭群应激的一种更优的非传统限饲法。试验结果显示,2种限饲方式下后备种鸭的死淘率、鸭群均匀度、种蛋受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5+2"限饲法却明显延缓了产蛋率上升的速度,育成期采食量增加了714g/只鸭。本次试验数据表明,这种"5+2"限饲法不适合樱桃谷后备种鸭的限饲。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养鸭密集地区,突发一种以"产蛋鸭出现瘫痪、产蛋量下降、头颈摇摆;肉鸭初期出现软脚、打滚、采食量下降,后期出现断羽、掉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科研部门检测,该病的主要致病源为鸭黄病毒。主要危害蛋鸭、肉鸭。受感染鸭群几乎均可发病。鸭黄病毒鸭黄病毒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流行病学特点①流行范围广,损失大。②传播  相似文献   

4.
利用饥饿法对肉种鸭在50周龄和58周龄进行强制换羽,换羽后43d开始产蛋,54d达到产蛋高峰,平均产蛋率达87%,受精率85%,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50-1058
为研究不同周龄育成鸭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易感性,350只樱桃谷后备鸭随机分为14组,1~7组为试验组,分别于7,10,12,14,16,18和21周龄人工静脉接种TMUV-AHQY株病毒液1.265×105 ELD50/0.2mL,8~14组为对照组,于上述相应时间接种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攻毒后连续观察20d,每天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分别于攻毒后2,5,8,12,16和21d随机剖杀对照组和攻毒组鸭各4只,观察并记录感染鸭的症状和剖检变化。无菌采集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研究,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鸭的排毒规律和各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显示,7周龄组和21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部分鸭出现明显的症状,而其他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症状不明显。剖检结果显示,7,18和21周龄组感染鸭呈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充血、出血,心肌水肿、松软,肝、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脑小胶质细胞增生、内脏器官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14~16周龄感染鸭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和21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较深且分布广,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较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7,10和21周龄组感染鸭肾脏、肝脏、脑和卵巢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多,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上述器官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少;7和21周龄感染组泄殖腔和咽喉拭子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拷贝数,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拭子中检测的病毒量较少。TMUV对樱桃谷育成鸭的致病性与感染周龄存在部分相关性,7~10周龄、18~21周龄育成鸭对TMUV较易感,而14~16周龄育成鸭对TMUV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微生态口服剂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无鸭肝炎病毒雏鸭210只,随机分成7组,即中药微生态预防组、中药微生态治疗组Ⅰ、Ⅱ、Ⅲ、西药治疗组、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雏鸭接种鸭肝炎病毒,中药预防组口服1m L中药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口服2m L、4m L、6m L和西药治疗组口服1m L金刚烷胺口服液,连用5d。结果:中药预防组的保护率为93.33%,中药微生态治疗组Ⅰ、Ⅱ、Ⅲ、西药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6.7%、80.0%、86.7%和60.0%,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微生态制剂对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融水香鸭感染鸭黄病毒早期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只表现不爱下水,采食量急速下降,逐步发展到发热高烧、排草绿色稀薄粪便,脚软站立不稳,食欲废绝、产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止,受精率一般下降15%左右,部分病鸭会在数日内死亡。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时间进行接种,对1日龄雏鸭接种鸭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疫病易发日龄和气候多变、突变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中药及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根据鸭黄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鸭黄病毒的方法.根据舍鸭黄病毒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拷贝数与定量反应Ct值的关系,绘制了标准曲线(y=-3.39 X+43.18,r=0.973).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鸭瘟病毒、猪乙脑病毒的核酸都没有扩增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建立的此方法最低可检出1.9个TCID50病毒核酸.该方法对5只健康雏鸭人工感染86 h后的组织器官样品(盲肠扁桃体除外)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病毒分离鉴定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真实可靠,而且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耗时不超过3h,为鸭黄病毒病提供了一种敏感特异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饲养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于7日龄接种鸭肝炎病毒制作DVH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于7日龄、10日龄开始口服中药"白连肝"口服液,连用4 d。西药治疗组于7日龄、10日龄开始口服西药口服液,连用4 d。结果发现,与开始治疗时间相对应,口服中药组存活率达92%、84%;口服西药组存活率达72%、64%。  相似文献   

10.
探针检测鸭黄病毒的地高辛标记DNA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黄病毒的NS3基因406bp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仅与鸭黄病毒的核酸特异性杂交,而与鸭瘟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探针对鸭黄病毒的RNA最低检出限量为100μg/L。对疑似黄病毒感染鸭的肝脏、肺脏、脾脏、输卵管、卵泡膜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测,以卵泡膜的检出率最高。该研究为鸭黄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求2010年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鸭群出现产蛋下降甚至停止的发病原因,对浙江省4个发病鸭场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以及病毒的PCR鉴定。解剖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进一步的病理学变化分析发现病鸭的肝脏呈现程度不一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肝细胞呈现局灶性溶解,脾细胞坏死。采集临床发病鸭的脾脏,提取总RNA,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然后用多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4个鸭场的病料呈鸭黄病毒PCR阳性,其他病毒呈阴性,说明这些鸭场均感染了鸭黄病毒,此病毒在浙江省已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地区的部分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病殃及包括肉种鸭和蛋鸭在内的多种产蛋鸭,感染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下降伴随产蛋率的骤降,产蛋率在5d内可降至10%左右,直至停产[1~3].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病理学研究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了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引起,根据黄病毒命名的通行规则,参照病毒分离地点,将其命名为BYD病毒(BYDV,取Bai YangDian之缩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仙芪散"超微粉对麻鸭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将600只48周龄麻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每组设3个重复,Ⅰ、Ⅱ、Ⅲ组分别添加0.25%、0.15%、0.05%的中药超微粉,Ⅳ组添加0.25%的中药普通粉,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比例添加药物,混饲28 d;另设一个空白对照组为Ⅴ组,试验鸭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任何药物。结果表明:添加0.25%、0.15%"仙芪散"超微粉和0.25%中药复方普通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麻鸭产蛋后期的产蛋率(P0.05),同时显著降低料蛋比及蛋黄胆固醇的含量(P0.05);Ⅰ、Ⅱ、Ⅲ、Ⅳ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麻鸭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等激素的含量,超微粉适宜添加量为0.15%。说明"仙芪散"超微粉在粉碎后,在低于临床用量的情况下,能提高蛋鸭的产蛋率,降低料蛋比。  相似文献   

14.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5周龄以下的雏鸭均易感,成年鸭不易感。该病主要引起3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对1周龄的雏鸭来说,病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毁灭性的伤害。现结合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与大家探讨该病应该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供各位参考。1发病情况2018年7月末,高温持续已将近两周时间,某养鸭大户购买肉雏鸭2 000只进行饲养,购买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樱桃谷鸭群鸭圆环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间,在山东省70个樱桃谷鸭群采集742只鸭样品,对鸭圆环病毒的感染与流行情况调查发现,33.29%感染了鸭圆环病毒;3、4周龄的鸭较2周龄更易感;与DuCV阴性鸭比较,DuCV阳性鸭与鸭I型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率较高.有关樱桃谷鸭感染鸭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大多品种肉种鸭群从26周龄开始产蛋率达到5%,正式达到开产的水平。在饲养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母鸭一般在28~30周龄产蛋率达到15%,33~35周龄产蛋率达到90%或90%以上,进入产蛋高峰期。进入产蛋期的母鸭代谢旺盛,觅食能力强;性情温顺,不到处乱跑乱叫。此时的饲养管理目的是根据其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和营养水平以获得较高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17.
复合添加剂对樱桃谷种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40周龄的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2400只,随机分成5组,在1~4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5%、0.2%、0.2%和0.2%的4种复合添加剂,第5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2 d。研究4种复合添加剂对樱桃谷种鸭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樱桃谷种鸭产蛋率,第1组和第4组产蛋率分别高出对照组1.04%(P0.05)和1.97%(P0.05);4个试验组的平均蛋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2组的蛋形指数和蛋黄比率分别比对照组高0.05(P0.05)和13.33%(P0.05)。对照组与第1、2和4组的蛋壳厚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第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哈氏单位与第4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1、2、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种鸭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种鸭的产蛋率和改善种鸭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上接第10期第21页) 2.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鸭,1周龄内雏鸭发病率可达95%以上,死亡率达80%左右,1~3周龄的死亡率在50%左右,鸡和鹅都/卜能自然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通过人工感染后在种鸭生殖系统中分布。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经鸭胚传递的NDV SDFCH株,对42只无NDV感染的28周龄樱桃谷种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母鸭接种强毒组,公鸭接种强毒组和对照组。强毒接种4 d后,每隔2 d每组各迫杀2只,采集母鸭卵巢、卵泡、输卵管组织,公鸭采集睾丸、输精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F基因的扩增与同源性分析。同时,以NDV 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DV及病毒在输卵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RT-PCR方法能够在种鸭生殖系统各个组织中检测并重新分离到NDV;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内有阳性荧光信号存在。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的种鸭卵巢、卵泡、睾丸、输精管以及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中均有NDV分布,病毒能否随蛋白分泌、精液的排泄进入种蛋传递给雏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选取40周龄的樱桃谷鸭SM3父母代种鸭2400羽,随机分成5组,在1~4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5%、0.2%、0.2%和0.2%的4种复合添加剂,第5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2 d。研究4种复合添加剂对樱桃谷种鸭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樱桃谷种鸭产蛋率,第1组和第4组产蛋率分别高出对照组1.04%和1.97% (P<0.05);4个试验组的平均蛋重和雏鸭初生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4个处理组的健雏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2、3和4组比对照组分别高0.88%、1.10%和0.92%(P<0.05)。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后,4个处理组母鸭的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公鸭血液生化指标得到一定的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种鸭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种鸭的产蛋率,降低蛋重和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