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筛选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植物源引诱剂,优化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为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比较7种候选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比较3种悬挂高度和5种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并监测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林间的种群动态。[结果 ]水杨酸甲酯原液、顺-3-己烯-1-醇原液和反-2-己烯醛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刚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154.40±129.04、35.20±35.75、24.00±20.30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反-2-己烯醛1 000倍液、顺-3-己烯-1-醇10 000倍液和β-紫罗兰酮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29.50±28.43、25.67±16.26、20.25±3.95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显著多于冠层的下层(P0.05),而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小船型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桶型诱捕器(P0.05)、实蝇诱捕器(P0.05)和夜蛾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结论 ]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使用水杨酸甲酯与顺-3-己烯-1-醇30:1比例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在早竹冠层的中层或上层悬挂小船型诱捕器,能够诱捕到更多的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2.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得349个虫瘿,其中新瘿291个,枯瘿58个;依据虫瘿的形态特征分成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5种类型,其在整株竹子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30.95%、19.77%、6.01%和3.15%。(3)单虫瘿解剖最多可获得6头昆虫的幼虫,而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虫瘿的平均幼虫数分别为1.83、2.88、2.77、1.00和2.27。(4)联瘿型、叶片型和叶鞘型虫瘿羽化出5种301头小蜂,包括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2种造瘿昆虫,栗瘿旋小蜂、点腹刻腹小蜂和纹黄枝瘿金小蜂3种寄生蜂;竹泰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和寄生蜂在3种不同类型虫瘿中的比率分别为59:18:1、70:31:2和83:31: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早园竹虫瘿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综合防治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2至2003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黄湖镇食用早竹园内进行了竹腔注射吡虫啉防治竹泰广肩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0%吡虫啉5倍液每株竹腔注射2mL防治竹泰广肩小蜂,防治效果可达92.71%-97.6%。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因而可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氧化乐果等用于控制竹泰广肩小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竹瘿广肩小蜂与竹环斜纹枯叶蛾是竹林的主要害虫。其中,竹瘿广肩小蜂主要危害毛竹叶柄,竹环斜纹枯蛾主要危害竹子叶片。竹瘿广肩小蜂竹瘿广肩小蜂是毛竹的一大害虫。它以幼虫在叶柄中取食,形成虫瘿为害。虫瘿外部被白色粉末,有黄色小竹衣紧紧包住,外形呈长椭圆形,比正常竹节大2~5倍。从外观看,受灾林分的竹叶多而密厚,颜色青翠,  相似文献   

5.
早竹作为笋用竹种,具有可观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早竹林经营年限不断增长,其病虫害发生在逐年加重,成为影响早竹林经营的重要危害。南京高淳地区,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对早竹林生长、产笋等产生危害。以4种不同化学药剂(噻虫啉,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和林得保杀虫粉剂)对早竹林进行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效果以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最为显著,其中稀释2 000倍的噻虫啉效果最佳,短枝受害率控制在3%左右;10%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液剂和林得保的效果次之,短枝受害率下降近2%;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试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对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的产卵习性,虫瘿生成能力,不同类型虫瘿的产生过程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产卵于竹株换叶后,新萌生小枝(芽)的基部节间内,刺激寄主使被产卵部位组织增大膨大形成虫瘿;竹长尾小蜂必须产卵于竹广肩小蜂已形成的虫瘿中。幼虫孵化后杀死竹广肩小蜂幼虫,占居虫瘿,继续取食虫瘿内壁组织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竹长尾小蜂是寄食于竹广肩小蜂虫瘿内的,故该虫并竹子害虫,而是竹广肩小蜂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7.
介绍二种危害楠竹的小蜂——广肩小蜂和长尾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林间竹腔注射防治竹广肩小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4.24至7.10日,使用7种药剂进行林间竹腔注射防治竹广肩小蜂(Aiotrmiopus rhopaloides Walker)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下旬使用本文的7种药剂,或在5月用40%氧化乐果+添加剂防治竹广肩小蜂,均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板栗瘿蜂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11个省市,20个县采集到23,878个栗瘿瘤,并从中育出各种寄生蜂3999头,共30种,分属11个科。对其中分布广、数量多的中华长尾小蜂Torymussinensis Kamijo,葛氏长尾小蜂T.geranii(Walker),玫瑰广肩小蜂Eurytomarosae Nees,黄褐宽缘广肩小蜂Decatoma concinna(Boh.),黑褐宽缘广肩小蜂D.variegate(Curtis),纵脊刻腹小蜂Ormyrus Punctiger var.rulifanusMayr,栗瘿旋小蜂Eupelmus urozonus Dal marl,栗瘿姬小蜂 Tetrastichussp.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虫瘿解剖及幼虫形态鉴别确认了它们之间的、以及它们与栗瘿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栗瘿蜂天敌在栗瘿蜂种群动态自然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竹泰广肩小蜂在浙江临安1年1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虫瘿内过冬,翌年4月上旬起化蛹,4月下旬羽化。幼虫为害期从5月上中旬开始至11月下旬止。4月下旬羽化高峰期用敌马烟剂熏杀。  相似文献   

11.
竹色蚜在浙江临安笋用竹产区发生普遍,一年30余代,由元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繁殖,各虫态无越冬阶段,月月危害竹子.防治可用烟薰、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河南淅川竹博园从浙江安吉引进24个竹种进行试验栽培。结果显示,初步认定红竹、黄秆乌哺鸡竹、高节竹、美竹等10个竹种能够适合在淅川发展。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适地适竹,分类经营,扩大试验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3.
衢州市竹子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2000年,衢州市开展了竹林害虫种类调查,共查出竹子害虫48科、104属、125种,其中危害程度达中度以上的有22种,黄脊竹蝗、半球竹链蚧、竹蝉、一字竹笋象甲、竹螟、竹舟蛾、竹毒蛾、竹笋禾夜蛾、竹小蜂等危害严重,鳞翅目害虫容易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竹广肩小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了解楠竹一竹广肩小蜂一天敌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垦复、施肥、钩梢、合理采伐等丰产栽培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辅以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经3年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可显著减轻竹广肩小峰对楠竹的危害,立竹密度可增加78.03%,竹材产量增加142.1%,每ha可增产值3918.02元.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云南、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竹种进行了调查,选择当地主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开展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6个竹种在主产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组培外植体以播种苗枝条为最佳,其次依次为种子、无性繁殖苗枝条、成年竹枝条;3)16个竹种的组培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麻竹 > 绿竹 > 龙竹 > 香糯竹 > 巨龙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版纳甜龙竹 > 筇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4)16个竹种组培苗的造林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龙竹 > 麻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巨龙竹 > 绿竹 > 版纳甜龙竹 > 香糯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筇竹。组培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重要经济竹种的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6.
竹刺瘿螨危害毛竹及其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福建省是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laMazelexH,deLehaie重要产地之一,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5%,蓄积量居全国首位。毛竹产业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及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毛竹生产的重视,开发利用力度的增加,人为干扰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度也增大。1990年后在福建省许多竹山发现大片的竹林竹叶卷曲,早落,严重的似火烧状,导致新竹立竹量逐年下降,竹林衰败。引起福建省各有关人士的关注。1996年由福建省科委组织科研、行政、教学部门组成攻关小组对毛竹生产中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