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节日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有5 000多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其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传统的节俗文化也绚烂多姿。我国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由来和起源的神话传说,也有许多节日的庆祝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节俗活动是否与古代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存在某种关联。从节日与自然灾害这一新视角来分析传统节日,通过对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节俗活动的分析来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渐行渐远的传统节日和日趋淡忘的传统习俗,我们该怎么办?面对传统的节日习俗我们将以何种方式延续和流传,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其文化内涵?是该赋予传统文化创新的音符,还是应该持久的继承和发扬?当众多国家同庆中国的佳节,我们在分  相似文献   

3.
化长河 《北京农业》2014,(11):20-21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圣诞节越来越火。随着圣诞节临近的那段日子,大小商场的门口无不摆上一个白胡子的圣诞老人。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日,而中国自己的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受到冷落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中西方节日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对西方情人节和七夕节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西方节日"受宠"和传统节日遭"冷遇"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在借鉴西方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也应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保护和创新,以此来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用插花装点节日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喜庆的节日,用东方式插花来增添喜庆吉祥的色彩、渲染节日热烈的气氛应别有韵味,给人们以视觉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节日插花设计中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花材的选择、色彩搭配、容器和配件的选择等方面也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康玲  邓思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09-4810
节日民俗文化变迁有很多原因,其中旅游开发对节日民俗文化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文化变迁也影响到旅游开发。分析了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尤其应注意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使传统节日民俗和旅游开发双赢。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悠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能够真正唤起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其所蕴含的众多优秀道德资源,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功能及发挥其功能的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圣诞节越来越火。随着圣诞节临近的那段日子,大小商场的门口无不摆上一个白胡子的圣诞老人。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日,而中国自己的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15-216
农历七月半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活动。但对于七月半这一节日,各个地方的祭祀风俗会有所不同,同样不同的节日风俗当中又会有不同的独特文化内涵,然而饮食是每个节日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首先主要是对盘州羊场的饮食文化进行描述,其次是从个人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分析其功能,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视死如事生"、亲属关系以及公益观念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饮食几乎成了各种不同节日的体现和载体,并产生了一套与各节日相对应的礼仪食俗。这些节俗饮食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心态,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期望,映射出了时代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     
<正>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  相似文献   

12.
中秋节     
《吉林农业》2014,(17):35
<正>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西方"洋节"盛行,中国传统节日遭受冷遇切入,从"洋节"PK传统节日的无奈、中国部分传统文化产品在国外"遭鄙弃"和"被抢注"的尴尬以及国人对传统文化"自虐""自残"乃至"自戕"的滑稽等方面举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的文化变迁衍生出了许多富有中国风情的节日,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特质和文化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创设计与节日文化的结合日益显著,逐渐成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不仅吸收借鉴节日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肩负着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文创设计越来越呈现泛化态势,本文通过分析综述,探讨节日文化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节日法”支持传统节日和娱乐活动被日本大众称之为“节日法”的一项新的法规己于1993年在日本全面生效。成为政府支持传统节日和其他公共娱乐活动,如水稻运输节、日本斗牛、木偶戏演出等国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确保这一法规的顺利实施,日本农林水产省将从19...  相似文献   

16.
峒节是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壮族布傣在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峒节当天,村民要举行隆重的求务仪式,向天神祈求百谷种子、风调雨顺以及村落平安。在当代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近年来重新恢复的峒节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峒节不再仅仅是传统农耕社会的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更是壮族布傣全方位展示其传统文化的新舞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为乡村社会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持地方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班级文化创建的启示,提出可以通过诵读经典、共度传统节日、参观文化遗产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嵌入班级文化创建,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班级文化中发挥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其他节日庆典(下面简称"中国节庆"的文化内涵特别深厚。其不仅涵盖着中国千百年来民族文化心理特性和国民的审美情趣;承载着人民对于忠孝等国家民族意识、仁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和独特的资源。因此,将中国节庆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8月10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与春节、清明等节日相比,七月十五在当今中国的节日体系中已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人对其节俗活动已是语焉不详,仅留下一个神秘背影。鬼节的神秘背影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处境尴尬,常被视作阻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春节、清明等极少数节日在被有计划地予以"革命化"改造之后,允许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一席之地,很多节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落、轻视甚至批判,七月十五更是被视为"迷信活动"而大受压制。时过境迁,七月十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在春节临近的时候,大批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往返于各个车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