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乙醇代谢是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重要的次级代谢反应,代谢产物乙醇与乙醛具有合成香气与脱除涩味等功能。果实采收后由于贮藏环境胁迫以及调控技术不当,会导致组织内乙醇大量积累,产生异味且加快果实软化速度,影响果实风味与品质。系统综述了果实贮藏过程中乙醇代谢机理、乙醇积累对贮藏品质的影响、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对乙醇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改善果实采后贮藏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椪柑采后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本文对于2014年以7成熟与9成熟采收的果实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成熟度的椪柑,腐烂率、失重率、出汁率差异不显著;相比7成熟而言,9成熟采收的果实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但贮藏后期乙醇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椪柑采收成熟度高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适合春节前销售;适度早采的椪柑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更容易长期低温贮藏,后期不易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3.
(接第 4期 )5 3 果实在采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果实采收期的确定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果实的品质。有的农民朋友在前面的生产环节都做得不错 ,可是由于提早采收 ,使果实品质大打折扣。采收期首先考虑果实的用途 ,鲜销、贮藏还是加工。鲜销果应在果实正常成熟 ,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 (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 )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提早 7~ 10天采收。贮藏果采收太迟 ,不耐贮藏。另外 ,采收时最好用果剪 ,要求一果两剪 ,不用枝剪 ,更不能从树上摇下来。果蒂平齐 ,不能留得太长 ,采果前剪指甲 ,接触果实最好戴手套 ,并做到轻拿轻放…  相似文献   

4.
采收期番茄果实成份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中的品质成份为可溶性固形物等,在不同的番茄品种之间,其含量会有很大的变化。本试验以岩棉为无土栽培的基质,研究了品种“Dukado”在不同采收时期其果实中品质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收时期(采收初期、中期、后期)番茄果实中品质成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也有显著(P<  相似文献   

5.
正红地球葡萄露地栽培采收期在国庆节后。该品种果实虽然耐贮,通过贮藏保鲜可以冬季上市,但贮藏后常出现果梗失绿变干、果实腐烂漂白、口感有异味等现象,影响经济效益。2009—2015年,新疆塔城市神农设施园区日光温室栽植红地球葡萄,进入盛果期后,在9月底至12月通过覆盖棚膜草苫、保留足够数量的绿叶等措施,使果实挂树活体贮藏保鲜,推迟采收  相似文献   

6.
正1采收试验认为,猕猴桃最适宜的采收指标为:(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6.2%~7.5%;(2)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为21周左右(约147天);(3)果实硬度8.2 kg/cm2。采收时应剪短指甲、戴手套,要轻采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发生,尽可能避开雨天、雾天、带露水的清晨进行采收,应在气温较低的傍晚或无露水的早晨采收。2分级和包装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挑选、分级、以便预冷。  相似文献   

7.
<正> 国外猕猴桃果实以鲜食为主,因此普遍重视采收及贮运的研究。新西兰的研究结果认为。猕猴桃果实的贮藏期明显受成熟度的影响,为此他们规定猕猴桃最低采收成熟度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在6.2%以上(上限指标为9%),低于这个指标禁止采收。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运城地区3个采收期红香酥梨果实为试材,将其在20℃条件下贮藏10、20、30天,以及在0℃条件下贮藏180、240天,之后在20℃放置24 h和7天,调查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9月1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52天,种子2/3左右浅褐色)的果实果心褐变指数、腐烂率较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好,有利于延长贮藏期;8月23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43天,种子1/2左右浅褐色)的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着色差,食用品质欠佳;9月10日采收(果实发育期161天,种子全部浅褐色)的果实单果重没有明显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外观颜色亮、着色好,风味佳,但果实硬度下降明显,贮藏期间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均较高,耐贮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9月1日为山西省运城地区红香酥梨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期,可适当提早或延迟2~3天采收。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准确判断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常规采收日(盛花后110 d)前0、5、10、15、20、25、30 d采收,测定了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并探讨了细胞壁成分和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常规采收日前20d开始单果重增重幅度较小,在常规采收日前15d总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大幅下降,水溶性果胶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以后缓慢增加,而其他可溶性果胶成分则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纤维素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至15 d缓慢下降,在常规采收日前5 d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5 d迅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开始缓慢增加,纤维素酶活性则一直缓慢增加,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由此建议,软枣猕猴桃果实如需长时间运输或贮藏,宜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盛花后90 d左右)采收;直接上市则宜在常规采收日前5 d采收。  相似文献   

10.
预冷,就是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降低果实温度的措施。因为刚从树上采收下来的果实,带有大量的“田间热”。一般每公斤果实降低1℃温度,就能释放出880大卡的热量。采收后,如果直接进入贮藏环境,就会带入大量的田间热,使贮薄环境的温度升高,加快果实的呼吸过程,影响贮藏效果,缩短贮藏期。因此,苹果和梨的果实采收后,必须先搞好预  相似文献   

11.
采收成熟度对“金艳”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北方园艺》2018,(2):141-145
以不同采收期采收的"金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A.eriantha)为试材,置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成熟度采收对采后"金艳"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Ⅰ(2015-10-15),Ⅱ(2015-10-22)和Ⅲ(2015-10-29)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果实硬度,但采收期Ⅰ果实糖酸比较低,干物质含量较低,口感差;采收期Ⅳ(2015-11-05)和Ⅴ(2015-11-1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但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迅速下降,不利于贮藏。常温货架期间,采收期Ⅰ和Ⅱ果实硬度变化差异显著。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采收期Ⅱ和Ⅲ的果实适宜长期贮藏,采收期Ⅳ和Ⅴ的果实适宜短期贮藏。  相似文献   

12.
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分布的早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盛花后30~50d果实横径的日平均生长量(DFGR)作为预测指标,根据预测指标与采收时对应果实横径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53.571x+73.492(x为盛花后30~50dDFGRmm/d,y为采收时果实横径mm)来预测采收时果实的平均横径。同时根据红富士苹果采收时果实大小的分布获得以平均果实大小u为对称轴呈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F=1/犤4×0.556×(2π)0.5犦×e-犤(x-u)^2/(2×0.556^2)犦(F为某一等级的果实分布频率,x为相应等级的果实横径),根据所获得的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来预测采收时不同大小级别果实所占比例。连续3个生长季节预测分布状况和实测分布状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来预测富士苹果果实采收时不同大小级别分布,优于直接采用盛花后30~50dDFGR来预测采收时单果果实大小获得的不同果实大小的级别分布,且与实测的采收时果园果实大小分布的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晋中、晋南地区不同成熟度砀山酥梨果实为试材,将其在(0±0.5)℃贮藏至次年春节前和3—4月出库,并在20℃分别放置24 h和9天,调查梨虎皮病指数和果心褐变指数等,并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中长期贮藏(130200天)的砀山酥梨适宜采收成熟度为果实发育天数150200天)的砀山酥梨适宜采收成熟度为果实发育天数150162天,果实硬度5.5162天,果实硬度5.56.0 kg/cm2,种子颜色指数606.0 kg/cm2,种子颜色指数6075;晋南地区(临猗县)适宜在9月7—19日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1.5%;晋中地区(太谷县、祁县)适宜在9月15—27日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2.5%。根据上述标准采收的砀山酥梨果实在中长期贮藏和货架期间综合保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瓯柑合适的采收期,设置了3个采收期(花后203、213和223 d)采收果实,测定了不同采收期果实采收时的品质及常温贮藏中的腐烂率、失重率、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花后203 d采收的果实贮藏腐烂率和失重率较低,贮藏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含量高;花后223 d采收的果实贮藏腐烂率高,果实容易失水干枯;花后213 d采收的果实贮藏腐烂率低,无干枯果,贮藏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酸含量较低,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好,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各采收期果实的果汁率在贮藏150 d后均有一个大幅下降的过程,且部分果实风味出现异常。综合来看,花后213 d(11月下旬)为瓯江流域瓯柑最适宜的采收期,采后常温贮藏期不宜超过150 d。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甜樱桃的采收及采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美国甜樱桃的采收、预冷、分级、包装等的程序处理,贮藏销售的环境条件,果实采收后的病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草莓成熟后不易贮藏,采收后在室温条件下只能放1~2d(天)。如放置时间长,果实会失水或严重腐烂。因此,贮运保鲜十分重要。1贮藏保鲜技术1)低温贮藏。采收的果实不要洗,放入玻璃器皿或食品盒内,用保鲜膜盖好,放到0~2℃的低温环境中,如用冰箱冷藏室保藏,可保存14d(天)左右。2)气调贮藏。草莓贮藏适宜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90%~95%。采收后应立即预冷至0℃,采收时温度高达30℃,如在太阳光下温度会更高,处在这种条件下,果实鲜销性随即降低30%。因此,采收后要做预冷处理,采用强制通风冷却可使草莓的温度在1h(小时)内降到1℃,如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相似文献   

17.
以春丰迷你冬瓜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及贮藏环境对迷你冬瓜果实贮藏期间品质
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成熟度的果实虽采收时营养价值高,但不耐贮藏,贮藏3 d 后果皮即出现皱缩现象;
高成熟度的果实耐贮性好,贮藏100 d 后外观仍保持良好,且在地下室环境中贮藏能延缓果实品质下降的
速度;在冷藏环境下各成熟度的果实贮藏20 d 后出现腐烂症状。分析认为:短期贮藏可选择花后15 d 的
嫩瓜冷藏;长期贮藏则应选择花后30 d 或45 d 的老熟瓜在地下室相对低温的环境中贮藏。  相似文献   

18.
3 采收至落叶期(9月下旬至11月下旬) 3.1 着色管理 在果实着色期进行摘叶、转果、解除袋(指套袋者)、地下铺反光膜等。 3.2 适期采收 新红星等短枝型品种(中晚熟品种)应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富士类、秦冠等晚熟品种应于10月中、下旬采收。采收后喷1次尿素(0.5%),以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苹果是呼吸跃变型水果,气调贮藏(CA)效果极佳。我国目前仍以自发气调贮藏(MA)为主,即塑料小包装贮藏。在没有气调库的条件下,塑料小包装或大帐加冷库贮藏是最优方法,其贮藏效果优于单独的气调贮藏或冷藏。具体操作规程如下。1采收果实采收时间对耐藏性有很大影响。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和风味不够好,且易发生生理病害;采收太迟,贮藏中衰老快,果肉发绵易褐变等。因此,短期贮藏的可延迟几天采收,长期贮藏的可提前几天采收。总的来说,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果肉紧密而不软、果面有良好的蜡质时采收为宜。采收时一定要避免机械损伤。2药剂处理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果实发育期喷施赤霉素(Gibberellin,GA3)对李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以‘红宝石’李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前1周、果实膨大期、果实膨大期后1周分别喷施1次100 mg/L GA3,研究GA3处理对果实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效果,及其对果实采收及冷藏期间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与褐变指数,贮藏第49 d时GA3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和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低60.61%和52.19%。GA3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降低了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O2-.的产生和H2O2含量;还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抑制了果实采收时和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见,在果实发育期连续喷施3次100 mg/L GA3,可有效控制李果实的采后冷害,其良好的控制效果与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