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金鱼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上不同节位的顶芽作了形态和解剖方面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金鱼草主茎第1~6节位生长锥形成对生叶原基,展开后为交互对生叶序,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第7节位,24.4%的生长锥产生对生叶原基,形成对生叶序,75.6%的生长锥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第8节位,84.0%的生长锥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至第9节位起生长锥全为单侧产生互生叶原基,形成互生叶序,叶片变成狭长形的披针形。表明金鱼草主茎第7~8节位是其叶序由对生向互生转变的节位。自第13节位后主茎顶芽顶端生长停止,变为花芽而开花,最迟至第17节位止。对生叶序状态下未见有开花者。在主茎顶芽变为花芽后,侧芽也相继活动,形成花芽,陆续开花。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金鱼草生长至第四或第五节位时取茎尖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对金鱼草快繁及叶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为MS+1 mg·L-16-BA+0.1 mg·L-1NAA的增殖培养基能诱导出大量丛生芽;(2)在不添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蔗糖浓度为20 g·L-1时,丛生芽的根系质量最好;(3)外源激素可以调控金鱼草对生叶原基转换为互生叶原基。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金鱼草生长至第四或第五节位时取茎尖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对金鱼草快繁及叶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的增殖培养基能诱导出大量丛生芽;(2)在不添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蔗糖浓度为20 g·L-1时,丛生芽的根系质量最好;(3)外源激素可以调控金鱼草对生叶原基转换为互生叶原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扁茎大豆在黄泛区农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大豆相比,扁茎大豆茎秆生长特殊,茎秆上扁下圆,一般下部11节为圆茎,上部8节为扁茎;叶片着生奇特,扁茎大豆叶片小而多,下部叶片互生,开始转为扁茎的节位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顶端花序奇特,顶花序呈簇团状,开花结荚密集;生育期短,早熟,主茎没有分枝,产量较普通大豆豫豆22号高,但抗倒伏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豆全株各叶位腋芽的整体解剖观察,结合田间花荚形成及脱落情况调查,探讨了花器官分化对小豆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豆开花的次序遵循小花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开花次序按从内而外依次开放,以不同节位小花原基首现位置从内而外依次划定内外圈,同一圈的小花经历分化的时间不同但也有可能同时开放,第4圈开花数最多;每朵小花的花萼生长速度不同,差异较大;同一分枝前一节位比后一节位相同花位花萼生长速度慢的小花,有的花药变黄却不能开放;苞片腋芽多数是花芽,芽的发育速度很慢,其着生部位多集中在主茎的中上部或多节分枝的中部或中上部,苞片腋芽形成的花序现蕾、开花数量明显高于结荚数量,这对一级分枝和主茎一级花序的营养吸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田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苞片腋芽花序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生态区主栽西番莲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建立西番莲花芽形态分化的花生长模型,为西番莲促花保花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黄果类广西主推新品种‘壮蜜05’(同‘壮乡蜜宝’,MB)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解剖观察两品种花芽分化过程,观察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各节位分化进程,并测量各节位花芽的第一苞片长、叶片长、卷须长;通过将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第7节记为初始标记节位,此时花芽为第一苞片分化期,跟踪调查标记后0—16 d花芽分化进程及标记后至开花的第一苞片长、花蕾长等5个花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构建花生长模型。【结果】供试的两个西番莲品种花芽分化的主要过程包括第一苞片形成期、额外苞片形成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和副花冠形成期等,其中第一苞片形成到雌蕊形成历时10—12 d,TN较MB进程快1—2 d,雌蕊形成是西番莲花芽发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此时花芽第一苞片长度为3—4 mm,第一苞片形成到开花历时36—44 d,TN较MB进程快3—4 d。茎顶端分生组织以下第4—5节位可见卷须分化,第6节位花原基分化,着生于卷须旁侧,第...  相似文献   

7.
芍药根茎芽发育及更新规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芍药根茎性质及根茎芽发生、发育及成枝规律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为揭示芍药营养繁殖特性,提高营养繁殖效率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芍药根茎是芍药的地下短缩茎,节间产生不定根,节上有芽,属于腋芽类型。根茎以根茎芽来实现每年更新生长,最终呈现合轴分枝形态。根茎芽的叶元呈现:鳞片-茎节-侧芽-叶-茎节-腋芽的依次发生模式,从第5枚鳞片原基开始叶元由交互对生向螺旋状着生状态转变,并一直持续到花瓣原基形成。叶片同株异型,叶原基呈向顶式发育,而花原基呈向基式发育。通过越冬状态下的侧芽的发育状态观察,初步确定了根茎的茎节范围,根茎顶部1~2枚根茎芽在第2年春天萌发成茎,其余根茎芽则随根茎的生长发育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越冬状态下,顶芽顶端分生组织进入雌蕊原基分化期,顶部4~5枚腋芽进入花瓣原基分化期,而其余腋芽处于原基初始发生状态而生长停滞,从而形成"一茎多枝"。  相似文献   

8.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9.
棉花花芽分化与看叶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实践中,如何诊断棉花花芽的分化及其产量形成,进而合理控制棉花群体和个体的变化,促使向高产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棉株的展叶数来了解幼叶、果枝和花蕾原基的分化动态,揭示棉株的个体发育、形态建成和产量结构形成的过程,从而为棉花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一、主茎展叶数与分化叶数的关系棉花种子中除有折叠的两片子叶外,顶芽原基已分化出1—2个叶原基.当棉苗两片子叶展平时已分化4个左右幼叶(包括叶原基,下同).以后,每增加一个展开叶,总分  相似文献   

10.
皖麦17在适期播种情况下,主茎13片叶生长需要175~178天。从叶龄上讲,冬前分蘖二叶一心以上的蘖一般能成重穗,从时间上算,11月中上旬形成的分蘖成穗率较高。11月20日左右幼穗分化进入伸长期,第3位蘖的穗分化到花原基分化时可以赶上主茎穗。开花后12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灌桨强度最大的时期是开花后第20天前后。经济系数40%左右,干物质运转率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引种栽培条件下的大花黄牡丹二次枝及其顶芽生长发育特点、引种地和原产地花芽分化进程,为大花黄牡丹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河南栾川引种栽培的成年株大花黄牡丹为对象,观测其二次枝及其顶芽的生长发育动态,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大花黄牡丹在引种地(栾川和拉萨)及原产地(林芝)三地的二次枝顶芽花芽分化进程。  结果  (1)在栾川栽植的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的生长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9月中旬,其中5月上旬—6月上旬为生长高峰;但部分花枝的腋芽发育停滞,不形成二次枝。(2)栾川栽植的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的生长可分为三类:第1类占比28.57%,于7月中旬形成顶芽并开始花芽分化,次年正常开花结实;第2类主要位于花枝/果枝中下部,形成顶芽但不分化,次年仅营养生长;第3类不形成顶芽,入冬后至次年春受冻干枯。(3)原产地林芝大花黄牡丹二次枝56.25%的顶芽可分化成花芽,次年开花结实,未观察到第3类二次枝。(4)在引种地和原产地,大花黄牡丹的二次枝顶芽分化过程一致,历经6个分化阶段后,最终形成含1个主花蕾、2 ~ 3个侧花蕾、腋芽原基和叶原基的复合芽,主花蕾较侧花蕾分化时间早;腋芽原基位于第3 ~ 4个叶原基基部,次年在花枝上发育形成新的二次枝。(5)引种地和原产地顶芽花芽分化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引种地栾川分化起始晚,历时相对较长(88 ~ 97 d),引种地拉萨及原产地林芝花芽分化较早,历时相对较短(近70 d)。  结论  栾川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花芽分化比例低,分化起始较晚,持续时间较长,但能够形成稳定且正常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的二次枝,其自然环境可作为选择大花黄牡丹的引种栽培地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鱼草多年生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鱼草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草本花卉,在原产地为多年生草本,在我国常作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因此花期集中,观赏期短。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栽培措施可使金鱼草在湘北地区安全越夏,花期从每年的8月至次年6月底,成为真正的多年生花卉。根据4 a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了金鱼草二年生和多年生的栽培技术,并对其进一步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调查观察表明,橄榄根深且广。成年树年抽梢2次。春梢多成为结果枝,除顶芽外,叶腋间多能抽生小花序。顶芽萌发成秋梢(少量成夏梢),为翌年结果母枝。因此,加强管理,橄榄是可获得连续高产稳产的。橄榄花芽分化期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下旬基本完成,花芽分化是连续进行的。其花序为聚伞式圆锥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有雌花、雄花及两性花3种类型,其比例因品种而异。生理落果主要在花谢后两周内。果实初期迅速膨大,至7月中下旬,纵横径几乎停止生长,但内质仍继续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三叶木通为试材,研究了花芽结构、花芽着生部位和形态分化。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的花芽是混合芽,主要着生于短缩枝的顶芽和攀援茎2至10节的叶腋间。顶花芽形态分化较早,也比较集中,腋花芽分化迟,分化期也长。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三叶木通花芽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等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富士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和花芽形成的影响,找出有效的促花措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矮化中间砧富士(“红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材料,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幼树的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含量、成枝率、成花情况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拉枝后进行扭枝、刻芽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与对照相比使枝条的茎比导水率和叶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41.4%和39.1%;使花芽分化期侧芽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减少,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侧枝总长的增长量减小39.7%;成枝率提高32.7%;平均单株成花数和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3倍和3.3倍。枝条导水率和侧芽激素的变化最终抑制树势旺长,并促进树体花芽分化。拉枝后刻芽和刻芽加去顶梢均对富士苹果成花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扭枝显著,且拉枝后扭枝和刻芽加去顶梢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富士苹果拉枝后进行刻芽、扭枝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数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提高,有效解决富士幼树拉枝难以成花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玫瑰的花芽分化开始于混合芽完成营养生长阶段之后。整个分化过程可分为8个时期,各时期的形态分化与芽的外部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花部的分化顺序是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进行的。顶生花芽分化始于2月中旬,5月初分化完成。腋生花芽分化始于3月上旬。玫瑰花穿在开花的当年形成。此外,玫瑰的顶芽和假顶芽通常为混合芽,除形成枝、叶外,还分化出1个顶生花芽和数个腋生花芽,根据其生殖生长锥的形态变化以及花芽的发生方式来看,玫瑰应为聚伞花序,而不是单生或聚生。腋芽的性质则因发生时间、着生位置和营养状况等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牡丹花芽的形态发生及其生命周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花芽是一个混合芽。它的形成和分化是由腋芽原基开始,历时三个年周期大约25个月的发育结束其生命周期。在三年发育过程中,顺序形成腋芽原始体,花原基和种子及果实。在器管建造过程中可以区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大的阶段。由叶原基产生结束到苞片原基开始产生为其质变的临界点。如果此时的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都是合适的。腋芽原基就会继续发育而成混合芽。否则,发育就终止在叶原基形成阶段,只能形成叶芽。任何一年的处在第二个年周期的混合芽都要产生子一代芽的原始体。子一代芽又在它的第二个周期中产生子二代芽的原始体,一代接一代,依次类推的发育下去。利用花芽形成的规律可以解决牡丹栽培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杧果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各器官内玉米素核苷(ZR)含量,探索ZR在杧果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杧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定期测定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及芽内ZR含量。【结果】短截结果母枝后,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和剪口芽内ZR含量分别于2月25、20日和3月2日降至最低,为1.73、1.52、2.0 μg·g-1FW;叶片、韧皮部及剪口芽于3月12日达最大值,为6.39、8.47、10.32 μg·g-1FW。2月25日剪口芽芽眼中心颜色逐渐呈蜡黄,并向芽体四周扩散;3月2~7日,芽体逐渐膨大,蜡黄色加深,芽眼呈半透明状;3月7日后绿色逐渐增加,半透明状消失。【结论】ZR在杧果花芽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ZR含量低,生长点细胞活性下降,有利于杧果植株从叶芽生理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状态;花芽临界期后,相对高的ZR含量有利于杧果植株生长点进行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9.
毛棉杜鹃花芽分化期叶片C、N、P质量分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和叶芽分化过程,测定了花芽分化各时期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总糖、总氮、可溶性蛋白和磷的质量分数,探讨了C、N、P等营养物质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总糖和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叶芽封顶叶,而且其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总氮则相反;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但质量分数则是花芽封顶叶的高,并且在分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