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2012年晚造进行超级稻中浙优l号不同抛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每667 m2抛2.1万~2.4万蔸,构成产量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栽培密度和技术,设计了6种不同抛秧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性状指标变化情况为:株高、穴穗数、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减少,667m2穗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够苗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其他性状指标变化不大。667m2抛秧14 000、17 000和20 000粒谷秧的处理4、5、6产量较高,分别为760.3 kg/667m2、718.2 kg/667m2和712.8 kg/667m2,与其余3个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的密度范围为1 4 000~20 000粒谷秧/667m2。  相似文献   

4.
合浦县超级稻Y两优1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索超级稻Y两优1号在合浦县生态区域合理的种植密度,进行了Y两优1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水肥管理条件下,Y两优1号的插植密度越大,单位有效穗数越多,但平均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越少,纹枯病病情指数越高。其中,以插植30万蔸/hm2的群体结构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中早35水稻抛秧栽培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早35水稻抛秧栽培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早35作抛秧栽培,434孔秧盘播干谷70 g时,抛秧密度以1 050~1 200盘/hm2之间产量最高,不仅田间群体生长均匀,有效穗数适中,而且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选用福建省育成的经农业部认定的4个超级稻品种及对照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达10t.hm-2左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构成的共同特点是每穗粒数极显著多于对照;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间无显著相关,其中与每穗粒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70.55%);产量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导因素是具有大库容量,而大库容量主要依赖单位面积总粒数,单位面积总粒数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每穗粒数。在栽培上,应在保持一定穗数基础上,注意培育大穗,以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7.
较高海拔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甘啤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在甘肃省海拔2000m左右较高海拔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蘖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饱满粒都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产量表现先增后降.蛋白质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因素综合考虑.在甘肃的较高海拔地区,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的种植密度应选择702万-80万粒/亩,其中80万粒/亩时,产量最高为406.69kg,比40万粒/亩增产62.23kg,增产率为18.1%,达到1%极显著水平;千粒重44.03g,蛋白质10%,饱满粒87.92%,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栽插密度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中的三个处理中,中浙优1号产量在密度1.5~1.7万蔸/亩的范围内各密度处理间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以处理A最大。中浙优1号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在1.5万蔸/亩,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可发挥最大增产潜力。通过试验,为今后的超级稻栽培种植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结实率呈负相关。对于非超级稻来说,其与4个因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穗粒数、结实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可为制定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3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成熟期穗茎角,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成粒数、空秕粒数、千粒重等穗部性状,研究水稻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源库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每穗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二次枝梗数对增加每穗颖花数和着粒密度的作用较大。着粒密度与穗茎角、穗长呈二次曲线关系。穗茎角、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粒叶比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当着粒密度为9—12粒/cm、粒叶比在1.1—1.2粒/cm^2时水稻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免耕抛秧稻施用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能有效防止免耕抛秧稻后期因缺肥所出现的早衰现象,从而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成穗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每穗总粒数增加5~20粒,成穗率提高2%~9%,产量增幅达4%~18%;但对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衡施肥对超级稻免耕抛秧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施肥技术对超级稻免耕抛秧产量与效益有较明显的影响,常规施肥氮肥用量过大,使分蘖过多,后期植株贪青,有效穗反而少,影响产量;平衡施肥养分供给较平稳,超级稻稳生稳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使有效稳、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在磷肥全部作基肥的基础上,早稻、晚稻平衡施肥的产量分别达8 622....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的产量结构与超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级稻产量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超级稻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与产量均呈正向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三,千粒重最小。提出了要在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顾及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20.
1经济技术指标 1.1产量指标 小麦产量480-500kg/667m^2。 1.2产量结构 收获穗数36-37万穗/667m^2,穗粒数32-34粒,干粒重42-4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