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变异理论是研究随机变量空间变异性的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地统计学基础之上,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变异性的随机变量.空间变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土壤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资源环境及其存在"空间变异性"的领域.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对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在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在土壤特性中应用的归纳和分析中,指出空间变异理论在理论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品加工中风味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风味的食品和为食品加工提供指导,通过对大量的食品风味经验知识的研究,探索了风味的本质问题,探讨了食品化学组成对风味造成的影响,总结出了主风味理论,合适浓度理论,平衡刺激理论,风味层次理论,风味音乐理论和刺激钝化理论等6个风味规律。并列举大量的实例对其进行解释,同时还论述了食品物理性质如质构、温度和比热对风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能够协调主体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从各相关学科中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产权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经济效益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平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7个具体的理论作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建立的理论基础,全面论证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补偿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土保持补偿是指对水土保持功能的直接补偿,而广义的水土保持补偿还应包括对水土保持贡献者和利益受损者的经济补偿。运用外部性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法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对实行水土保持补偿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壤优先流运动控制方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表征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运动、更准确地预测非饱和带土壤中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该文在活动流场模型基本理论和土壤优先流表现出的分形特征的基础上,将分形理论引入到连续性模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描述土壤优先流形式下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控制方程,发展和完善了活动流场模型理论;对比分析了活动流场模型理论与二域模型理论和活动裂隙模型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研究成果为运用活动流场模型解决优先流条件下土壤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等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形几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程先富  史学正 《土壤》2003,35(6):461-464
本文介绍了在土壤学中得到应用的分形几何理论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分形理论在土壤学中的应用,根据土壤数据的分形结构和性质,探讨了分形理论应用于土壤学的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农用地理论和可实现产能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计算农用地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时遇到的问题,本文将植被初级生产力(NPP)测算应用于农用地产能核算。以湖北省武汉市为研究区,运用CASA模型测算研究区农用地NPP,通过样点调查分别建立NPP与农用地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农用地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核算。通过核算得到研究区75个乡镇的农用地理论产能及单产和可实现产能及单产,理论和可实现产能较大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东南部地区,理论和可实现单产较大的乡镇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靠近主城区周边乡镇的理论和可实现产能及单产均较低。将核算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核算成果在乡镇理论和可实现产能分布上非常接近,具有较高一致性;但在乡镇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分布上并不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PP测算的农用地产能核算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核算方法资料收集繁琐,主观性强等不足,且不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基础,可实现农用地产能快速核算。  相似文献   

8.
基于划区轮牧理论的祁连山北麓牧区动态草畜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恢复和保护祁连山北麓草地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畜牧业,该文以肃南县祁连山北麓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划区轮牧理论模拟不同降水情景下轮牧区理论载畜量并分析现状牧区草畜平衡状况,分析理论载畜量下轮牧牧区产草需草过程,进行牧区动态草畜平衡分析,并与传统方法和基于关键场理论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牧区降水量极大地影响着牧区理论载畜量,宜将平水年理论载畜量100.9万标准羊单位作为今后牧区畜牧业管理的主要参考指标;2015年牧区同时存在牲畜超载和欠载并且冷暖草场理论载畜量差异较大,应在后期发展中注重调整当前的畜牧业发展结构和合理配置冷暖草地资源。通过3种方法的草畜平衡动态对比分析,基于划区轮牧理论方法不仅能保证不同轮牧区的草畜动态平衡,且能保持饲草的高效利用,在轮牧区草畜平衡分析计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阐述了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 ,包括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生态防治理论和生态道德观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标准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经济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和基地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的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农用地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的局限性,该文将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理论应用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构建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核算模型。通过建立样点分等因素质量分与理论单产的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模型进行理论单产预测;建立样点分等因素质量分和利用系数之积与可实现单产的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进行可实现单产预测。以广东省揭西县产能核算为例,分别采用GA-SVM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并将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证明,GA-SVM对于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的测算精度更高,适于单个样本值的预测,可以作为农用地产能核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通过2009年、2010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尤以吐丝后为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4.5%(2009)和3.2%(2010),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较普通高产栽培高8.5%(2009)和3.9%(2010)。超高产栽培春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为15.1%(2009)和14.9%(2010),转运量对产量贡献率为16.6%(2009)和18.5%(2010),确保了协调的源库关系。超高产栽培植株吐丝后氮、磷、钾的积累率及其对子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氮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30.0%(2009)和16.3%(2010),磷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10.8%(2009)和6.0%(2010),钾积累对子粒贡献较普通高产栽培高7.9%(2009)和8.2%(2010),在生育后期保持了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超高产栽培玉米茎鞘中氮、磷转运率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叶片中氮、钾转运率低于普通高产栽培。其中,超高产栽培玉米叶片氮的转运率为41.0%(2009)和42.9%(2010),对子粒氮的贡献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使叶片在玉米生育后期维持了较高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树龄骏枣树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各器官营养元素年吸收量的异同点,以期为骏枣生产中的科学均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4、 7和10年生骏枣树作为试材,从枣树地上部分各器官分别采样,测定N、 P、 K、 Ca、 Mg、 Mn、 Fe、 Zn和Cu含量。【结果】骏枣树形成地上部各器官单位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不同树龄间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其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有差异,4、 7、 10年生骏枣树果实占地上部年总生物量的百分率依次为72.9%、 73.7%、 75.7%,叶片依次为5.4%、 5.2%、 5.1%,花依次为1.3%、 1.5%、 1.4%,茎枝依次为20.4%、 19.5%、 17.6%,三个树龄骏枣树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少顺序均为果实>茎枝>叶片>花。每形成1000 kg果实的总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茎枝保留和剪掉部分生物量均降低。采前落果率随树龄增加上升,叶片生物量减少,受精花生物量上升,而其掉落部分生物量表现先上升后下降。三个树龄骏枣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增加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量顺序均为K>N>Ca>Mg>P>Fe>Zn>Mn>Cu,每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要吸收的养分量非常接近,4年生骏枣树为N 22.8 kg、 P 1.7 kg、 K 34.0 kg、 Ca 7.4 kg、 Mg 5.0 kg、 Mn 54.5 g、 Fe 916.9 g、 Zn 202.8 g、 Cu 42.5 g; 7年生骏枣树为N 22.7 kg、 P 1.7 kg、 K 33.9 kg、 Ca 7.3 kg、 Mg 4.9 kg、 Mn 53.9 g、 Fe 907.2 g、 Zn 204.5 g、 Cu 42.0 g; 10年生骏枣树N 22.1 kg、 P 1.7 kg、 K 33.4 kg、 Ca 6.8 kg、 Mg 4.7 kg、 Mn 51.8 g、 Fe 871.3 g、 Zn 204.8 g、 Cu 40.4 g。【结论】3种树龄骏枣树地上部年总生物量中果实生物量与其余生物量的比例约为3∶1,且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的养分量也基本一致。由于总生物量和果实产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养分的总需求量增加。但是由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测算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年吸收量时,也应考虑果实以外器官的年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吸收量,才能得到较准确的肥料施入量和各营养元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封闭式水泵吸水池内部流动的PIV量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泵吸水池内部的流动状态非常复杂,特别是在吸入管的周围,分布十分复杂的漩涡,这些漩涡的存在对整个系统的流动状态会产生众多的影响,有可能使泵站的性能恶化。为了研究吸水池内的流动状态,用PIV量测技术对吸入管附近的流场进行量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测量面上的湍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状况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地带的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研究结果。对苏州吴县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不同水体 ,不同形态无机氮的浓度及PO3-4 的浓度 ,对河水 ,湖水和井水中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比较了河湖水体氮污染的季节性变化 ,提出了减缓这一地区水体氮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吴柏清  何政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33-434,439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特征典型,研究观赏价值重大。公园地质遗迹以喀斯特地貌和构造遗迹为主,高登山石林、天池湖、白崖、晶然山、宝鼎是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高登山石林具有奇、秀、幽的特征,石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岩溶地区石漠化特征对比鲜明;天池湖为四川省最大的构造岩溶湖,其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研究表明,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层是公园主要的成景地层,华蓥山断裂、华蓥山背斜是影响园区地质遗迹发育分布的主要因素,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边缘植被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沟沿线边缘植被特征的调查,共发现隶属26科的66个物种,其中豆科、禾本科和菊科物种分别占19.70%1、5.15%和13.64%;物种中出现最多的是多年生草本,其次依次是1年生草本、灌木、小灌木、乔木、藤本和小乔木,其中灌乔物种多为主要物种且多为当地优势灌木虎榛子和酸枣等,指示着研究区植被恢复的方向;调查植物种基本包含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次生演替各个阶段的主要植物种,是研究区次生演替的一个缩影;从沟沿线边缘植被的分布看,灌木远多于草本,其中以灌木为主的沟沿线区段植被的宽度、盖度均比以草本为主的沟沿线区段大,沟沿线防蚀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哈溪林区移植前后土壤氮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氮的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的生态功能都有重要意义。采用封顶埋管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2 650m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初始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低,海拔2 950 m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初始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高;各海拔梯度青海云杉林土壤经培养后,其TN,NH_4~+-N和NO_3~--N含量均减小。(2)就不同植被类型而言,青海云杉林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均最高,草地和灌丛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较低,且二者差异不大。草地和灌丛土壤培养后TN和NH_4~+-N含量显著升高,NO_3~--N含量变化不大。(3)某一海拔青海云杉林土壤移植到其他海拔青海云杉林培养后,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相互移植培养后,土壤TN,NH_4~+-N和NO_3~--N含量变化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的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长波  骆永明  吴龙华 《土壤》2007,39(2):190-195
本文介绍了污染物源解析的方法体系,重点对化学质量平衡法、多元统计模型、混合方法、分子标志物与同位素技术等受体模型研究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进展加以总结,论述了化学质量平衡法和多元统计模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指出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形成的混合方法可避免前者选择排放源种类时的主观性,同时又可检验后者在鉴别过程中是否遗漏其他未知源,从而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最后对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土壤学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卧龙泉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卧龙泉河流域土壤-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卧龙泉河上游和中游地区土壤-植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中,卧龙泉河上游土壤污染因子为Cu、Pb,水稻和玉米分别为Pb、Cu、C r、A s和Pb、C r、Hg;王家崴子地区土壤的污染因子主要为A s、Pb、Cd、Zn,水稻和玉米分别为Pb、Cu、Cd、C r、A s和Pb、C r、A s、Hg;氰化厂旱田土和靠山屯林地土为轻污染,污染因子分别为Pb、Zn、Cu、Hg和Hg、Pb;卧龙泉河下游万福旱田土和王家崴子西山坡林地土无污染。王家崴子和万福地区的韭菜Pb、Zn、Hg污染严重。同一地区不同植物的污染因子不同,不同地区水稻或玉米的的污染因子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6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氮、钾积累动态、地上部与地下部氮、钾的分配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分析了氮、钾含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藤蔓的氮含量自块根形成后逐渐下降,其干物质氮含量仅为2%左右,而块根氮含量在整个块根膨大期间变化较小,且前、后期含量基本一致。藤蔓和块根钾含量在块根膨大期间也相对稳定。藤蔓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块根氮含量;藤蔓与块根中的钾含量则相反。在不同类型甘薯之间,高淀粉类型(HS)品种块根干物质氮含量在0.68%~0.86%之间,藤蔓氮含量在1.98%~3.32%之间,低淀粉类型(LS)品种块根与藤蔓氮含量分别在0.69%~0.86%和2.00%~3.17%之间,但无论是藤蔓还是块根,氮含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高淀粉类型品种的块根钾含量为5.83%~6.66%,藤蔓钾含量为3.19%~3.70%,而低淀粉类型品种的块根与藤蔓钾含量分别为6.12%~6.36%与3.48%~3.90%。相关分析表明,对所有品种来说,块根的钾含量与其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藤蔓的钾含量与根冠钾含量之比也达到了显著负相关;就高淀粉类型品种而言,藤蔓氮含量与干率之间、根冠钾含量之比与商品薯率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块根钾含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淀粉类型品种的藤蔓氮含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藤蔓钾含量与生物产量、淀粉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