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养本地猪为杂交猪 杂交猪集中了两个猪品的优势,比本地猪适应能力强,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一般的杂交猪平均断乳窝重都比本地猪高30%以上.一般杂交猪一代要比本地猪每头多产肉10~15kg,出栏时间提早2~3个月.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肉猪饲以营养水准价值高的饲粮时,猪生长激素(PST)对猪生长后期的影响。选用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猪,长白×本地大花白×长白杂交猪(即长白级进二代)及长白×本地大花白杂交猪共240头进行试验,每天每头试验猪颈部肌肉注射PST 2、4或6 mg,连续给药70天。停药7天后进行屠宰,测定的参数是净增重、料肉比和胴体品质性状等。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生统处理,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PST能显著增加三种杂交猪的瘦肉率、瘦肉肥肉比与眼肌面积,使膘厚变薄、料肉比减小,在养猪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如何控制育肥母猪发情育肥猪从断奶至出栏只需二个半月至三个月。作育肥的小母猪一般都没有阉割,本地猪或杂交猪性成熟较早,均在断奶后二个月左右,小母猪就出现发情配种要求,不仅影响育肥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而且也影响同舍猪休息和饮食,给管理带来许多...  相似文献   

4.
 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2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鲜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撒坝猪鲜肉的赖氨酸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在干肉样中,二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撒坝猪的组氨酸含量在鲜样和干样中都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1)。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撒坝猪肌肉中的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尽管统计学的差异不显著,撒坝猪肌肉中的豆酸蔻(C14∶1), 和棕榈油酸(C16∶1)显示了比杂交猪的高趋势(P>0.05);然而,杂交猪肌肉中亚油酸 (C18∶2)的含量显著地比撒坝猪中的高(P<0.05);两个组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 和花生酸(C20∶0)含量相同(P>0.05)。  相似文献   

5.
猪生长的快慢与猪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有关,此外,与饲养管理和营养调剂也有很大关系.本地猪一般在30-90公斤左右生长发育最快,而良种杂交猪则在50-125公斤阶段长得最快,一般猪在20-30公斤阶段长得慢些.  相似文献   

6.
1.饲养良种每头瘦肉型猪出栏时所获的经济效益比非瘦肉型猪高约50元。二元、三元杂交猪具有杂种优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可选择三元杂交猪,即杜×大×长或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若要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改善肉质,也可选择本地品种,与辽宁黑猪杂交,获得杜×大×本、杜×长×本三元杂交育肥猪。2.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农户在生产中使用的浓缩料均从企业购买,在饲料配方上无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1.改土种猪育肥为杂交一代育肥。杂交一代猪具有杂种优势,它集中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优点,繁殖率高,生命力强,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瘦肉率高,易饲养。试验证明,杂交猪生产性能比本地土猪高15%~25%。因此,要在养猪户中普遍推广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苗猪杂种一代化的"三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育肥要喂三元杂交猪 当前,中小规模猪场和一般农户饲养的60%以上的猪为本地的土杂猪,而非优质商品杂交猪.这些猪虽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生长慢、瘦肉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成本偏高.为降低商品育肥猪的饲养成本,要选养三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9.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采用二元杂交猪育肥,可比纯种猪日增重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约25%。要选择30千克以上的杂交猪作为商品猪育肥对象,杂交组合以良种三元杂交为最好,良种猪与本地猪三元杂交也行。目前,多采用长白猪与大约克夏猪的杂交母猪与杜洛克公猪交配,从而获得最佳的三元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白毛”和本地杂交猪进行了增重试验、产肉性能试验、料生比试验、繁殖性能试验,证实“红毛白”猪增重、瘦肉率及饲料报酬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产仔性能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对80头大约克、甘肃白猪及其正反杂交猪进行了纯繁和不同杂交方式的同期对比,并对40头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外引猪种和本地猪种的生长差异是在660kg体重以后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养好猪,提高养猪经济收入,涉及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为三句活:一种、二料、三管理。一种 即猪种 现在市场上需要瘦肉型猪,这种肥猪好卖, 价格高。瘦肉型猪种有大约克、长白猪和杜洛克等品种。养商品猪(肥猪),应养其杂交猪,因为杂种猪比纯种猪生长快,少生病, 好养省饲料。下面两种杂交猪较好:  相似文献   

13.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仔猪和乳猪最易感,成年猪呈隐性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猪患病后长期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低。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但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当受不良应激因素刺激时发生以咳嗽和喘气(腹式呼吸)为特征,重者表现体温升高且症状加重引起死亡。针对目前大多数只注意临床治疗效果,不易根除病原,反复发病的特点,本试验通过胸腔穿刺治疗方法,对本地猪和本地杂交猪用不同药物、不同剂量、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结果表明胸腔穿刺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荣昌猪及其杂交猪生长期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72头三种类型的断奶仔猪研究荣昌猪及其杂交猪生长期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基础饲粮(含30ppm锌)的长×汉荣和长×荣杂交猪及荣昌猪都出现缺锌症状,以长×荣杂交猪最敏感,荣昌猪最次。在该饲粮中加30ppm锌可防止猪的皮肤不全角化症的产生,但为获得理想的成绩和保证锌的生物学功能,建议20—35公斤阶段的三元和二元杂交猪饲粮中添加90ppm锌,荣昌猪加60ppm锌为宜。35—60公斤阶段,三元和二元杂交猪加60ppm锌,荣昌猪加30ppm锌为宜。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较高的杂交猪的锌添加量似有比荣昌猪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家野杂交猪科研动态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正在以野猪、鄂西黑猪及长白猪为亲本,开展家野杂交猪新品系的培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培育出家野杂交猪新品系的0世代,正在开展1世代猪的选育工作,预计经过3-4年的固定和提高,可望形成家野杂交猪的新品系。家野杂交新品系猪的建立方法分二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回音壁     
湖北天门市汪场镇解月华问:湖北省生猪生产“1321”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321”模式是湖北省正在推广的农村养猪模式。“1321”是指户平养1头“大本”(大药克和本地每猪的杂交种,本地猪主要是监利猪、通城猪)母猪,种2000平方米(3亩)饲料,年出栏“长大本”(长白猪、大约克与本地猪的杂交猪)内三元生猪20头,年  相似文献   

17.
如何防治猪咬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咬尾症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一是具有品种差异。瘦肉型杂交猪,尤其是长白杂交本地猪和杜洛克杂交本地猪最易发生咬尾症。二是与气候因素有关,天气突变,会使猪群烦躁不安而诱发咬尾症。三是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缺乏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18.
从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引物对长白猪、哈白猪、大白猪、民猪、香猪、香哈杂交猪及长哈杂交猪共 4 1个个体的核 DNA遗传差异进行了 RAPD分析 ,共获得了 97个RAPD标记。品种内遗传相似度总体看来呈引入猪种→培育猪种→地方猪种递减的趋势 ,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是 :香哈杂交猪与香猪聚为一类 ,长哈杂交猪与长白、哈白、大白聚为一类 ,民猪单独聚为一类。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采样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正>猪的咬尾症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一是具有品种差异。瘦肉型杂交猪,尤其是长白杂交本地猪和杜洛克杂交本地猪最易发生咬尾症。二是与气候因素有关,天气突变,会使猪群烦躁不安而诱发咬尾症。三是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缺乏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也会引  相似文献   

20.
人们认为香港不过弹丸小地,要在香港发展农牧业生产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放不开手脚。但是世界家禽学会香港分会主席黄振球先生却在小小的螺蛳壳里做出了大道场。他在1.6万平方米的猪场内养了2000多只猪,除培养优良品种外,还尝试改良出更好的营养饲料。黄振球先生推荐给香港市民的肉猪是一种瘦肉多,抗病力强的杂交品种,其血缘相当复杂。这种猪的祖父母公猪系由汉布夏公猪与杜洛克母猪交配而成的两元杂交猪,母猪系由约克夏和蓝瑞斯猪种杂交而成,这两种两元杂交猪交配繁衍的后代便是健康而肥肉很少的瘦肉型猪。这种四品种杂交双品猪养育期只需五个半月,平均每只猪重量达到100公斤,饲料效率也相当高,每2.7公斤饲料可生长1公斤体重,而一般猪的养育期为七个月,每4公斤饲料才能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