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非鱼治理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尹春华  宣劲松  吕乐  闫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12-11114
[目的]为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通过现场设置围隔研究利用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污染的效果。[结果]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蓝藻颗粒浓度在5d后下降到4.0×10^5/ml,而空白对照组(CK)蓝藻颗粒浓度基本维持在1×10^6/ml。与CK相比,投放罗非鱼组水体中亚硝酸氮下降迅速,4d后降低到0.02mg/L。罗非鱼对水体中硝酸氮和磷酸根的去除作用更为显著,分别在2d后和4d后降低到基苓检测不出。对于水体中氨氮的浓度,罗非鱼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高密度投放罗非鱼能显著减少水体中的蓝藻,迅速降低水体中硝酸氮、亚硝酸氮和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穗花狐尾藻附着藻类对水环境中不同氮、磷浓度的响应.[方法]在室内模拟水生微宇宙环境,比较不同试验组不同时期附着藻类的密度变化.[结果]模拟单次大营养脉冲的E组与其他试验组的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和附着藻类的密度均在试验后期达到动态平衡,且各组水体总氮、总磷、水体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D>E>C>B>A;在中等氮、磷浓度(TN 3 ml/L,TP0.5 mg/L)水平下附着藻类与穗花狐尾藻能够保持相对稳态.[结论]微宇宙环境水系统对氮、磷及附着藻类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附着藻类的密度与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合适小麦根芽生长的萘乙酸(NAA)浓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方法]以浓度10、1、0.1、0.01、0.001、0.0001、0.00001mg/L的NAA溶液培养小麦,以清水培养(0mg/L)为对照,培养4d后测定小麦芽、根长度和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结果]NAA对小麦根芽的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根对NAA较为敏感,NAA浓度在0~0.00001mg/L对根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0.00001mg/L处理时效果最为明显,根平均长度4.83cm;芽对NAA相对不敏感,浓度0~0.1mg/LNAA处理的芽长均高于对照芽长,其中以浓度0.0001mg/LNAA处理时效果最为明显;浓度0.0001~0.001mg/LNAA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不加NAA的含量,0.0001mg/LNAA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浓度0—0.0001mg/LNAA处理的根系活力明显增强,其中以0.00001mg/L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强。[结论]合适浓度的NAA对小麦根芽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小麦根对NAA较芽敏感。  相似文献   

4.
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法康  魏成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5-22527
[目的]探讨悬浮藻类去除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浮水藻处理人工配置模拟的3种不同的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测定了不同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藻对氨氮、总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特性。[结果]在水样温度为(20±1)℃、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pH为6.5~7.5、悬浮水藻初期接种浓度为1.0×10。个/L的条件下,经过10d的反应,藻类生物量剧增,3种水样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83.3%和94.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7.1%、96.1%和20.0%,有机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结论]为微污染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少雄  陈文音  陈章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62-13366,13368
[目的]利用浮水植物制作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装置。[方法]经过3个中试池试验,研究一种由漂浮植物凤眼莲、软性填料无纺布及PVC管围隔框组成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装置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PoolA(加入完整装置)和PoolB(加入仅有植物和围隔框而无软性填料的装置)对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总氮43.28%、49.02%,氨氯54.98%、51.38%,硝氯74:78%、78.74%,总磷65.02%、56.52%,可溶磷74.82%、67.83%,化学需氧量(COD)38.63%、34,34%,5d生化需氧量(BOD,)70.42%、63.64%,两者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除总氮和硝氮外,PoolA和leoolB对其他测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PoolC(未加任何装置)。PoolA和PoolB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多在40mg/m3以下,而PoolC的则多在40~120mg/m3。,PoolA和PoolB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两个池与PoolC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pH值、COD和BOD;的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凤眼莲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藻类的大量繁殖可能是造成水体pH值升高的主要因素,藻类丰富的水体不利于COD和BOD,的降解。在适时适量收获植物的情况下,装置围隔框的围隔效果良好;处理2d后,水体的色泽变得澄清,案观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投喂含不同浓度铁元素的饲料对水体氮、总磷的控制作用。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铁浓度分别为0mg/kg,10mg/kg,20mg/kg,40mg/kg和80mg/kg,对照组使用饲料与0mg/kg组一致,不种植蔬菜。实验证明该系统对水体产生明显的净化作用;在脱氮除磷方面也效果显著:鱼菜共生系统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使水体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显著降低氨氮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浓度,并使亚硝态氮浓度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总磷方面,总磷在水体中的分布浓度同鱼体生长情况相关性显著,同对照组相比,该系统可以将总磷降低20%左右。鱼菜共生系统为池塘养殖提供了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新途径,是未来生态农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Zn复合污染环境中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培养液中设计Cd的浓度为0、0.1、1.0、10.0、50.0mg/L,Zn的浓度为0、5、50、100、200mg/L处理蚕豆苗,处理后第10天取豆苗相同叶位的叶片,研究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一Cd、Zn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除0.1mg/L Cd+5mg/L Zn处理外,其余Cd、Zn复合污染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相应的单一处理。在单一Cd各处理中加入Zn,随着Zn浓度的增加,蚕豆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说明Zn增强了Cd对蚕豆的毒害作用,显示出协同作用。[结论]Cd、Zn的共存状态对蚕豆的毒害有协同、促进和加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高扬  辛树权  杨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57-1355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探讨铬离子对植物体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提供参考。[方法]用12.5、25.0、50.0、100.0、200.0mg/L重铬酸钾溶液分别处理大蒜根尖24、48、72h,设蒸馏水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观察铬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现象的影响;应用Tamhane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当重铬酸钾的浓度为0~25.0mg/L时,无论处理时间长短,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当重铬酸钾浓度大于25.0mg/L时,有丝分裂指数则呈下降趋势。Tamhane多重比较表明:用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培养大蒜根尖24h,较高浓度(200.0mg/L)与较低浓度(0、12.5、25.0mg/L)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培养大蒜根尖48h,较高浓度(200.0mg/L)与较低浓度(12.5、25.0、50.0mg/L)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培养大蒜根尖72h,则大部分处理组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均有染色体畸变现象。[结论]重铬酸钾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毒害作用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在一定时间内,较低浓度的重铬酸钾促进大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较高浓度的重铬酸钾则抑制大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铬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叶片叶绿素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镉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叶绿素及同工酶的影响。[方法]镉胁迫设5个处理(0、0.5、5.0、10.0、50.0mg/L),对石竹种子浸泡后测定其发芽率;对新鲜石竹浸泡后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结果]低浓度的镉对石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镉为5.0mg/L时的发芽势比对照高15.83%;高浓度的镉抑制其生长,对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芽。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和镉浓度的增加,石竹叶绿素含量在减小,镉为5.0mg/L处理20d时,镉浓度与时间相关系数为-0.789;在同一处理时间内,镉浓度与叶绿素均呈显著负相关。镉胁迫下对石竹叶POD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Rf值的改变、酶带数的下降和活性的增加。[结论]重金属镉对石竹的酶活性产生影响,使其对镉胁迫产生了相对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间A、E组增加量高于B、C、D三组;(2)围隔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6种,优势度较高,优势种单一,优势种基本上为小型种类;叶绿素a含量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之间A、B组高于其它三组。结果表明虾池中混养适当密度的罗非鱼有利于改善水质,调节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  相似文献   

12.
林丽华  粟丽  朱长波  张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88-13391,13432
[目的]为凡纳滨对虾-吉丽罗非鱼混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探讨连续阴雨天气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中浮游植物和对虾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连阴雨天气对围隔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优势种都有影响,使各围隔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在7月20日降至最低,优势种从蓝藻转变为绿藻。连续阴雨天气使半数围隔在7月10日左右出现了死虾情况;7月10日至7月23日各围隔pH、溶解氧均有所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这些环境因子的突变不利于对虾的生长。[结论]连阴雨天气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水体温度、pH、氨氮、亚硝氮等理化因子,引起的养殖水体环境波动,从而导致对虾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嘉强  刘海  任鹏康  赵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89-10891
[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生产过程中,确保工业生产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安全性。[方法]阐述了胶原蛋白多肽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各环节的潜在危害,并设定了关键限值、监控频率与措施、纠偏措施、档案记录和验证程序来监控关键点。[结果]确定原料验收、酶解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磁选和内包装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HACCP计划表,从而在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生产中建立了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结论]HACCP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保障了胶原蛋白多肽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冬季苦草与伊乐藻对贡湖水源地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5日至25日在苏州太湖贡湖水源地入湖河道东泾河内设置了10个大型路基围隔,栽植较耐寒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研究了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1)栽种沉水植物的围隔内氨氮、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实验前(P<0.01),其中苦草实验组氨氮、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分别为实验前的78.76%、70.20%和 83.42%,伊乐藻实验组分别为实验前的81.85%、72.30%、75.55%,苦草+伊乐藻实验组分别为实验前的88.80%、78.80%、86.21%,而空白对照组与围隔外水质氮素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总氮浓度分别降低37.12%和15.87%;(2)苦草+伊乐藻实验组对总磷和CODMn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围隔(P<0.01),分别为86.97%和76.16%;(3)经驯化后的苦草和伊乐藻在冬季有较好的净化水质效果且净化效果为苦草+伊乐藻>苦草>伊乐藻,为冬季湖泊生态修复中沉水植被的恢复,种类的选取及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围隔中不同密度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度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围隔。与其它类似的围隔试验所不同的是:在无鱼围隔中没有蓝藻水华的发生。在有鱼围隔中,浮游甲壳动物始终由个体较小的微型裸腹溞占优势。并且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鲢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鲢密度的围隔中比较相似,与无鱼围隔相比,绿藻和裸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低,蓝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底泥营养物质释放对围隔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围隔研究了底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用的8个围隔设置于武汉东湖,其中E1~E4围隔采用富营养的东湖Ⅰ站底泥,E5~E8围隔采用相对贫营养东湖Ⅲ站底泥;E1、E2及E5、E6围隔中注入湖水,其余围隔注入自来水.试验持续2个半月.研究结果表明,加入I站底泥的围隔中pH、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显著高于加入Ⅲ站底泥的围隔.E1~E4围隔中自8月初形成持续的微囊藻水华,其生物量显著高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E5、E6围隔则形成短期微囊藻水华.E1~E4围隔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低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上述结果表明,在浅水水体中,底泥对水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湖水,围隔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磷域值介于E5、E6和E7、E8围隔中磷含量之间,为0.06~0.10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无乳链球菌侵染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途径及靶器官,为罗非鱼抗病育种及无乳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经口灌胃及体外浸泡3种方式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感染,然后采集感染罗非鱼的鳃、脾脏、肝脏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利用家兔抗无乳链球菌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明确不同感染途径下无乳链球菌在鱼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浸染的靶器官.[结果]3种人工感染方式均能促使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其中,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在感染2h后即出现病理变化,而体外浸泡感染方式出现病理变化的时间约在感染5h后,且病变程度较腹腔注射和经口灌胃的感染方式轻.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腹腔注射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脾脏→肝脏和鳃→小肠,经口灌胃组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小肠→鳃和脾脏→肝脏,体外浸泡组的病原菌信号出现顺序为鳃→脾脏→肝脏和小肠.[结论]采用腹腔注射、经口灌胃及体外浸泡3种方式均能促使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其对应的病原菌信号分别优先在脾脏、肠道和鳃组织出现.因此,自然养殖条件下防止养殖水体和食源被无乳链球菌污染是防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滤食性鱼类对阳澄西湖生态、经济的影响。[方法]2009年3-12月,对阳澄西湖7个入水口、6个出水口及湖区5个围养区域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经济效益作了调查。[结果]阳澄西湖出水口水质优于入水口,生态围养区水质优于出、入水口水质,但整体水质属于V类或劣V类水。全湖叶绿素年平均水平为39.67 mg/L,生态围养经济效益为1 001.3万元,以渔获物形式移出湖体的N、P分别为33.7、10.0 t。[结论]围养滤食性鱼类控藻效应明显,经济效益可观。鉴于阳澄西湖目前营养盐水平较高,宜继续实施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体的渔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春夏季养殖罗非鱼体内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008年2~7月广东省不同区域罗非鱼养殖场为调查对象,定期采样分析罗非鱼体内及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结果]春季罗非鱼养殖环境中共鉴定出8种致病菌,鱼体内共鉴定出6种致病菌;夏季罗非鱼养殖环境中共鉴定出13种致病菌,鱼体内共鉴定出12种致病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是养殖罗非鱼体内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夏季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与数量多于春季。[结论]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与养殖区域、水温及溶氧量等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