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耗散结构和熵理论,初步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系统的特征计算方法,建立了信息熵决策模式,并用于广东省粤西地区防御热带风暴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预报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气象耦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主要是降水、温度以及大风等气象因素引起潜在滑坡灾害系统产生不可逆的自组织过程———形成“滑坡灾害系统”。这些气象因素参与地质过程,并成为这一自组织过程中十分活跃的关键因素;地质-气象耦合的自组织过程存在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自组织慢过程和自组织快过程,滑坡灾害主要产生于自组织快过程中。分析表明,不同的潜在滑坡灾害系统具有不同的自组织临界态,即使对于同一具体的潜在滑坡灾害系统,其自组织临界态所对应的气象要素临界值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一个值域。总结了滑坡灾害气象预报的原理,论证了气象因素是滑坡灾害短期预报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具有鲜明物理意义的通用预报关系和模式;以潞水矿区为例,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确定通用预报关系中的临界值,得到具体的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塑棚蔬菜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分析了木地塑棚蔬菜的气候背景,品种选择,温度指标,生产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方面的状况。研究了大风,强降温,大雪,连阴天等灾害天气对塑棚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报方法,据此开发了塑棚蔬菜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气象信息,灾害天气预报以及防御对策等。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江浦县沿长江滁河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江浦县沿长江和沿滁河湿地为例,在分析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和系统抗灾能力不强是江浦县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以经济效益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采取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洪水型经济”模式,变水害为水利,是湿地开发利用的根本出路;防治生态灾害,提高系统抗灾能力是湿地保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淮地区小麦春季涝渍灾害的特征,从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水平、社会经济系统等方面分析涝渍灾害脆弱性的成因,建立脆弱性定量评价模型并对江淮地区小麦春季涝渍灾害脆弱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评估,为小麦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灾害损失率计算是农作物保险费率确定的基础。研究设计以大系统理论的“分解-协调”技术为指导,对河北省冬小麦、玉米、棉花气象受灾程度分级和灾害损失率分区。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分区为基础控制层,采用类型区划分体系,且以单元归并法划分分区;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为基础控制层,采用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指标计算.反映灾害损失率的宏观分布规律和微观空间分布差异,使区域费率确定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7.
博州山洪灾害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博州地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山洪成因及特征、历史山洪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博州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近期、远期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制定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减少山洪灾害损失;近期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远期建成及完善山洪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防洪对策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对滑坡、山洪沟和泥石流沟的治理步伐;进行以水土保持为目的山坡草场改良和山区天然林封育及水土保持林草地建设;建立及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通讯及遇警预报系统,制定山洪灾害防灾预案、救灾措施及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影响江西省粮棉油生产的6种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方法,分析了灾害对江西省粮、棉、油产量的影响。在灾害预测的基础上,用Baycs多级判别分析方法对下一年度的早稻、晚稻、棉花和油菜产量年景进行预测,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根据粮、棉、油定购价格、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客观气象所决定的粮、棉、油产量年景等约束条件,建立粮、棉、油种植面积合理配置的决策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气象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早冬这一气象灾害,以往虽在冻害成因中提到,但并没有作为单独的一种灾害进行研究。其实在北京地区近三十多年的小麦成灾减产纪录中,较之其他气象灾害,这一灾害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对早冬灾害的研究,应该列入气象灾害研究的议事日程。本文从小麦产量场的主分量分析着手^[1],通过前4个主分量时间序列对照分析的结果,对入冬期出现在11月16日以前的早冬灾害在小麦产量成灾减产中的作用、早冬灾害的危害机理和防御措施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中国山洪灾害发育现状、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成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等3个类型区。借鉴相关区划已有成果,从剖析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人手.研究提出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初步拟定出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山地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唐邦兴  柳素清 《山地研究》1996,14(2):103-109
我国山地自然环境独特,具备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因而山地灾害发育,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地灾害有了新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对山地灾害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综合防治原则和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淮河区域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通过历史旱涝灾害面积和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安徽省淮河区域旱涝灾害和降水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旱涝灾害和粮食减产率的影响,并在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基础上阐述减缓旱涝灾害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OPGD-AHP)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评估。通过对暴雨和滑坡单灾种的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和滑坡的敏感性分级图,并由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诱发滑坡的阈值及其转换概率,以此对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分级图。[结果](1)粤港澳地区暴雨-滑坡灾害链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宁县、怀集县等西北部地区和惠阳区、惠东县等东部地区;(2)次高敏感性和中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封开、德庆、从化、龙门、博罗等区域;(3)低敏感区和次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海、荔湾、禅城、顺德、南沙、番禺、三水、白云等中部地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防灾减灾、增强灾害链风险抵抗力和恢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观点出发,探讨了泥石流灾害系统的协同进化规律。研究表明,工程区泥石流灾害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泥石流的暴发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经过非线性作用,在序参量的支配下协同进化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系统协同进化规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灾害研究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减灾工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未来的防灾害减的对策措施,为下世纪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灾害防御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荒溪调查与分类 ,在分析北京山区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历史、影响因子、灾害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了北京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信息系统 ,并对北京山区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报。建立的空间预报信息系统能查询、更新、管理各类荒溪危险区分布及基本情况 ,能准确预报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其成果已用于危险区内居民的迁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的泥流预警预报系统刘孝盈(北京水利部国际泥沙中心,100044)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的国家,火山爆发常导致泥流灾害。火山爆发后,大量的火山物质堆积在山坡上,在热带强大暴雨作用下,往往引起泥流发生,给临近火山爆发地区的人民带来严重灾害。居住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南平5-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各地区1953~1966年和1978~1996年2个时段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存在发生频率增加、发生面积扩大及灾害发生趋于平稳等3种演变趋势.同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诊断出各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气象灾害,并按照各种灾害对总受灾面积的影响序列将全国各地区粗略划分为8种类型,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各地区1953-1966年和1978-1996年2个时段的主要农业的气象灾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区农业气象灾害存在发生频率增加、发生面积扩大及灾害发生趋于平衡等3种演变趋势。同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诊断出各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气象灾害,并按照各种灾害对总受灾面积的影响序列将全国各地区粗略划分为8种类型,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